劉歆+李長榮
【摘要】目的:探索于眼科手術器械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的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本院眼科手術室內(nèi)的160套手術器械,參考隨機雙盲分組法將其隨機分成2組:參考組共80套,采用傳統(tǒng)器械清洗程序;研究組共80套,采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觀察2組器械的清洗情況與使用情況。結果:研究組的清洗、功能質(zhì)量合格率與參考組相比均顯著更高,器械報損率、眼部感染率顯著更低(P<0.05)。結論:眼科手術器械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具有良好的價值,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值得借鑒。
【關鍵字】眼科;手術器械;護理管理;改良器械清晰程序
【中圖分類號】R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82-01
眼科手術使用的器械往往比較昂貴、精密,再加上受到眼部結構特點與眼科手術特點的影響,一旦出現(xiàn)感染,通常易導致無法逆轉(zhuǎn)的并發(fā)癥[1~2],從而明顯增大了對該類手術器械的護理管理需求。我們?nèi)”驹貉劭剖中g室內(nèi)的80套手術器械,應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可見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應用情況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間本院眼科手術室內(nèi)的160套手術器械,均包含眼科手術夾、剪、針、鉤、鉗等器基本器械與顯微手術器械,參考隨機雙盲分組法將其隨機分成2組:參考組共80套,研究組共80套。2套手術器械的器械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考組:
參考組80套器械施行傳統(tǒng)清洗方案,將手術完畢后的器械回收后,先進行大致歸類,置入45℃~50℃多霉清酶溶劑內(nèi),進行5min左右的浸泡后,以純水搖擺式機進行3次~4次的重復清洗,依次進行煮沸、干燥及消毒等處理,給予水溶性潤滑油涂抹,再按照需要的不同進行打包消毒滅菌處理。
1.2.2 研究組:
研究組80套器械施行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具體操作為:給予生理鹽水對器械表面可見的血漬進行清洗,選取沃魯夫全效多酶清洗液,置于35℃~38℃環(huán)境下開展超聲清洗,拆卸器械軸節(jié)位置,按照不接觸原則將其放到超聲清洗儀內(nèi),于流動水下進行5min的沖洗,將器械上的酶去除,然后以蒸餾水進行漂洗去離子,以潤滑液進行漂洗潤滑。對于特殊器械施行不同的清洗方案,例如針對超乳手柄等管腔較細類器械,宜選取高壓水槍對內(nèi)腔進行沖洗,沖洗后再清洗。清洗完畢后,放置到專門的膠墊器械盤內(nèi),于50℃環(huán)境下烘干5min,包裝之后開展高壓蒸汽滅菌。器械清洗前或清洗完畢后,眼科手術室護士應當面進行清點、核對,尤其是對貴重精密儀器,合格后方可簽名。
1.3 觀察指標:
2組器械清洗完畢后對其清洗質(zhì)量(器械表面是否存在水垢、油污及銹斑)、功能質(zhì)量(器械靈活度、鋒利度、咬合程度等)進行評估分析,分成合格、不合格等兩種。同時,記錄2組清洗后的器械報損率與眼科術后感染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納入并詳細記錄本研究中的全部計量及計數(shù)資料,然后輸入SPSS20.0統(tǒng)計軟件中開展分析分析,其中前者經(jīng)均數(shù)±標準差(x±s)進行表示,且以 t 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后者經(jīng)[n(%)]進行表示,且以卡方檢驗方法分析,如果顯示P <0.05則提示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的清洗、功能質(zhì)量對比:
研究組80套器械中清洗質(zhì)量合格79套,合格率為98.75%;功能質(zhì)量合格79套,合格率為98.75%。參考組80套器械中清洗質(zhì)量合格70套,合格率為87.50%;功能質(zhì)量合格72套,合格率為90.0%,可見研究組器械的清洗、功能質(zhì)量合格率與參考組相比均顯著更高(P<0.05)
2.2 2組的器械報損率、眼部感染率對比:
研究組80套器械中共有1套器械報損,器械報損率為1.25%;1例術后出現(xiàn)眼部感染,眼部感染率為1.25%。參考組80套器械中共有8套器械報損,器械報損率為10.0%;7例術后出現(xiàn)眼部感染,眼部感染率為8.75%。可見研究組的器械報損率、眼部感染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低(P<0.05)。
3 討論
因人體眼部的解剖結構非常特殊且復雜,故眼科手術對操作的精細性有著極高的要求,手術的成功率除了與醫(yī)師的操作技術水平有關之外,還和眼科手術器械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手術時應注意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以降低患者的感染風險[3]。眼科手術器械通常較為精細、易損,且比較昂貴,如何在徹底消毒的同時,不對器械造成損傷,是眼科手術器械管理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
傳統(tǒng)眼科器械的清洗往往經(jīng)普通護士進行,同時清洗時往往很難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這就對器械的清洗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且具有較高的器械報損率、眼科術后感染率。隨著醫(y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進步,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在臨床上獲得了較廣泛應用,研究表明其可有效提高手術器械的清洗質(zhì)量,保證手術安全[4~5]。本研究亦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清洗、功能質(zhì)量合格率與參考組相比顯著更高,而器械報損率、眼部感染率顯著更低(P<0.05)。
綜上,眼科手術器械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具有良好的價值,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先梅,陳金華,萬珍蘭等.眼科手術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隱患與監(jiān)控管理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7):3870. [2] 張榮.眼科手術器械納入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的實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1):167.
[3] 遇妍.眼科顯微手術器械如何清潔、消毒、維護與保養(yǎng)[J].國際護理學雜
[4] 趙姬卿.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4-786.
[5] 陳金川.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術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35):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