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琦
【中圖分類號】R67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58-01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藥,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中藥也從傳統(tǒng)劑型中迅速發(fā)展出了片劑、沖劑、膠囊劑等固體劑型,特別是中藥注射劑的出現,使中藥得到了全新的發(fā)展。但隨著中藥注射劑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也逐年增加。
1 中藥的不良反應
中藥既有防治疾病的藥理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良反應。那些“純天然中藥沒有藥品不良反應”的說法是錯誤的,并容易誤導消費者,如人參是人們公認的補氣良藥,當用量過大,也會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毒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我們在臨床使用中應該要盡量避免劑量過大。
2 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多發(fā)生于靜脈滴注。
2.1 特點表現為:(1)多發(fā)性和普遍性,幾乎所有的中藥注射劑均有不良反應的報道。(2)不良反應常涉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3)中藥成分中致敏物質的不確定性及過敏種類眾多無法通過預測試驗減少,因而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存在不可預知性。(4)中藥由于工藝技術條件和藥材質量、制劑質量標準水平的制約,導致不同廠家、不同批次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差異性。
2.2 臨床表現為:皮膚、肝腎損害、過敏性休克等。
3 中藥注射劑發(fā)生的原因
(1)醫(yī)護人員沒有在用藥前仔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2)藥品說明書是臨床上用藥的主要依據,但是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功能主治、適應癥、用法、用量、溶媒選擇及不良反應癥狀描述等存在差異,增加了不良反應的可能性。(3)中藥因為成分不穩(wěn)定,不能與其他藥品配伍,為了保障用藥安全,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4)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有一定的安全范圍,隨意加大劑量或加快滴速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5)中藥注射劑所含成分復雜,應根據其理化性質選擇不同溶媒。如粉針劑應該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再溶。(6)藥物配制后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使藥品分解,藥效降低,藥液中小粒子聚集沉淀引起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大。(7)給藥順序:如要滴注多組時,應注意多組輸液的給藥順序,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同時,滴注中藥注射劑后,可用少量輸液沖洗輸液器。(8)在存儲過程中溫度過高,會使藥物受到微生物污染。如用此液體會使患者出現寒顫、體溫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所以中藥注射液應在避光、密閉、陰涼處保存。(9)配液、輸液環(huán)境是否潔凈達標,針管、輸液器是否有熱源等也是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結果
隨著近幾年的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看來,大多數的不良反應與藥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但臨床上不合理使用已成為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中藥注射液顯得尤為重要。
(1)醫(yī)護人員應在用藥前仔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對使用藥品曾發(fā)生過不良反應的患者、過敏體質的患者禁用。老人、兒童、孕婦等體弱者應慎用,并做好監(jiān)測。
(2)在臨床使用應辯證用藥,掌握適應癥,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3)嚴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40﹏50滴/分,如是初用患者開始滴速宜慢,并要密切觀察有無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
(4)中藥注射劑是純中藥制劑,保存不當可能影響質量,因此,在使用前要對光檢查,若發(fā)現藥液出現混濁、沉淀、變色或瓶身有漏氣、裂紋外標簽模糊等現象時不能使用。
(5)中藥注射劑一般是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
(6)加強用藥監(jiān)護。在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分鐘。發(fā)現異常,立即停藥,采用積極救治措施。
(7)對中藥注射液中過敏反應的高發(fā)品種應先做皮試。
結論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在天然藥物開發(fā)的廣泛應用,國內中藥注射液的品種會越來越多,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雖然近幾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頻發(fā),最終導致一部分中藥注射液被封殺,一部分被限制使用。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按照操作規(guī)程,合理使用,我們祖國傳統(tǒng)中藥會得到更好的發(fā)揚廣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