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蘇軾辦公”及其他

        2017-09-11 06:51:35陸春祥
        西湖 2017年9期
        關鍵詞:蘇軾

        陸春祥

        蘇軾辦公

        蘇軾鎮(zhèn)守杭州。他游西湖,多命令掌旗的從錢塘門出發(fā),自己則帶一兩個老兵,從涌金門坐條小船,泛湖而來。在普安院吃完飯,在靈隱和天竺一帶徜徉。

        蘇軾的公務人員隨身帶著辦公用具。到了冷泉亭,蘇軾坐下來辦公,他批文速度很快,如果恰好有進呈狀案的紛爭辯訟,他談笑而辦。

        一切工作都結束,蘇軾就和同僚一起痛快喝酒,到了傍晚才回?;爻虝r,街道兩邊都已上燈,許多百姓站著看這個蘇太守。

        上面這些情節(jié),是一個老僧說給我聽的,紹興末年,他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小時候就在普安院當差,聽到很多蘇軾的事。

        蘇軾的個性在這里充分顯現。既不耽誤公事,也時刻不忘杭州的山水。

        作為杭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定有很多的事情要辦理,他的能力擺在那兒,做起事情來,三下五除二,既快又好。且,蘇軾已經是名人,名人辦案,自然也有名人效應,如果不是十分特別的案子,控辯雙方,應該很快能找到和解的辦法。

        作為著名文人,宣傳推廣杭州,自然也責無旁貸。所以,他縱情杭州山水,其實是在體驗,既了解民風民情,又身心舒暢。

        蘇軾的詩文中,幾十次寫到喝酒,似乎是個酒徒。把酒問青天,喝得想乘風歸去,到高處不勝寒的月宮中。其實,他的酒量一點也不好,他也煩酒,拿現今的話說,只能喝一瓶啤酒,或者幾兩黃酒的量,但是,在他的筆下,往往顯得醉醺醺的樣子。他在《和淵明飲酒詩序》中這樣說:“吾飲酒至少,嘗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了然,蓋莫能名其為醉其為醒也。在揚州時,飲酒過午輒罷,客去,解衣盤礡終日,歡不足而適有余?!?/p>

        所以,蘇軾的每次喝酒,基本上都是點到為止,那些帶著醉意的詩詞,只是文學創(chuàng)作。他雖不能多喝,但深識酒中之妙!

        一天的公務順利完成,解決了不少疑難案子,又喝了些酒,還看了不少美景,這一天真是充實,走走走,回府去,杭州的百姓,看著眼前這個父母官,打心眼里喜歡。

        (宋·費袞《梁溪漫志》卷四“東坡西湖了官事”)

        文章立意如金錢

        葛延之在儋耳,跟蘇軾一起游玩。他和蘇軾很熟悉了,蘇軾曾經這樣教他寫作:

        比如集市上的店鋪,各種東西無所不有,卻只有一樣東西可以去換它,那就是錢。容易得到的是物,難得到的是錢。就文章來說,那些詞藻、事實,就是店鋪里的東西;文章的立意,就是金錢。做文章,如能有立意,那么古今所有東西都能一并收納,都能為我所用。你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會做文章啦。

        蘇軾又教葛延之書法:世人寫字,能大不能小,能小不能大。我則不然,胸中有個天來大字,世間縱有極大字,怎么能超過我呢?我胸中天大的字流出,要它大就大,要它小就小,隨時而變。你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會寫字啦!

        關于作文,有方法也沒有方法。

        古今名作家,常告訴我們,寫文章沒有方法可言,只有自己體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半部論語治天下。熟讀唐詩三百首。

        蘇軾就近比喻,極通俗,道理也淺顯,只有文章的立意才可以調動起文字部隊,并使它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好立意就是好文章,猶如精銳部隊。

        宋代周輝的筆記,《清波雜志》卷七有“坡教作文”,也談到了錢如文章的意,作文先有意,則經史皆為我用!

        至于立意從何來,則是另外一個大話題了。

        我對書法沒有研究,但感覺蘇軾胸中的大字絕非天來,他也是在臨摹學習的基礎上生成的,他說的是要靈活,而不應拘泥于一字一帖。

        聽老蘇說作文寫字,似乎輕松得很,其實不然,他是用輕松掩蓋了背后的勤學苦練呢!

        (宋·費袞《梁溪漫志》卷四“東坡教人作文寫字”)

        蘇軾退房

        建中靖國元年,蘇軾自儋耳北歸,卜居陽羨。陽羨士大夫還是不敢和他一起游玩,只有邵民瞻向蘇學習,蘇也喜歡他。蘇拄著杖,兩人經常過長橋,以訪山水為樂。

        邵替蘇軾買了一處房子,花了五百緡錢,蘇軾將全部的家底都用上了。他們選了好日子,將家安頓好。幾天后的一個晚上,蘇軾和邵一起散步,偶然走到一個村落,聽到老婦人哭聲極悲傷,蘇軾側著身子聽了一會,和邵說:真奇怪,怎么這么悲痛呢,這種悲痛是從心底里發(fā)出來的,她一定是遇到大難了,我得去問一下什么情況。

        蘇與邵推門進入,見一老婆婆。她看見有人來,哭泣也不停下,蘇問老人,為什么這么悲傷。老婦人說:我家里有一座房子,相傳百年了,我們一直保護得很好,這才傳到了我手里。而我的不孝兒子,卻將房子賣給了別人,我今天剛剛遷來此地,我的百年舊居啊,和它分離了,怎么不痛心呢?這就是我哭的原因。

        蘇軾聽到這里,也和老婦人一起悲傷。他問婦人房子在哪個地方。一問,就是邵替蘇軾剛剛買下的那座。蘇軾于是又一次安慰老婦人,慢慢和老婦人說:您的舊居,恰巧是我買下的,您不要悲傷了,我將房子還給您。

        蘇軾讓人取來房契,當著老婦人的面燒掉。他還叫來老婦人的兒子,讓他明天就將老婦人迎回舊居,他也沒要回買房子的錢。

        自此后,蘇軾回到毗陵,不再買房,而是借居在顧塘橋孫氏的家里。這一年的七月,蘇軾死在借居地。

        蘇軾退房的事,大多數人不知道,只有我的家鄉(xiāng)流傳這樣的故事。

        蘇軾從儋耳被貶回到陽羨(宜興),還是個問題官員,雖是名人,當地士人也不敢多接觸,怕有牽連。同卷有《石屋洞題名》:杭州石屋洞崖石上,有題名二十五字,云:“陳襄、蘇頌、孫奕、黃灝、曾孝章、蘇軾同游。熙寧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內東坡姓名磨去,只隱約可見。這都是崇寧黨禍的原因??!

        蘇軾是喜歡陽羨的,主要原因是,他認為,這里的山水酷似蜀地,和他的家鄉(xiāng)很像。他的《菩薩蠻·陽羨作》有這樣的句子:“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游。有書仍懶著,且漫歌歸去。”

        有這個前提,他買房的事情,應該真實。endprint

        房子是朋友所尋,當他知道內情后,毫不猶豫地退了房。如果是一個漠不關心民生的官員,他根本不會去訪婦,這世上,悲苦的事情多了去,同情沒有盡頭。但是,他的職業(yè)良心及文人的悲憫情懷,促使他的腳步向悲苦聲靠近。

        退了房,拿回錢,名正言順,但他竟然沒有拿回。個中原因多多,那不爭氣的兒子,也許早將房款用作他處,不可能拿出錢來,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老婦人可能更加傷心。

        作者費袞的家在無錫,毗陵就在常州,陽羨是常州下屬的宜興,那里流傳著蘇軾的許多故事。

        (宋·費袞《梁溪漫志》卷四“東坡卜居陽羨”)

        裝鬼偷葡萄

        杭州城外,北新橋,某老翁居住在水邊。他門前種有七架葡萄,雖然天旱,但老翁辛勤澆灌,所以,葡萄長得非常好。

        為了防盜,老翁晚上就睡在葡萄架下。

        有天晚上,突然有兩三個“鬼”露出水面,鬼們互相祝賀,祝賀他們要轉世了:明天中午,有個戴方巾,穿白衫的,從北而來,這就是我們的替死者。

        第二天,老翁一直坐在葡萄架下等,時間到,果然有個方巾白衫,大笑著跳進水中,老翁急忙將他救了上來。

        這天晚上,有“鬼”來罵他:我等了數十年,剛好有人來替我,而你將我的命奪走了,我要殺你!“鬼”罵完,用污泥瓦礫亂擲,老翁害怕了,躲進屋內。又有東西砸進窗戶,老翁越發(fā)怕了。

        第二天早上,老翁出門一看,七架葡萄,一顆也不剩。那些小偷,將船停在河邊,一邊摘,一邊裝,逃得無影無蹤。

        宋朝的小偷,真是挖空心思到家,我在《南宋的騙子》里已有比較詳細的敘述。

        大旱之年,各種水果歉收,所以,老翁這七架葡萄,就被小偷盯上。老翁一天到晚坐在葡萄架下,要想順利偷得,實在有點難,法制社會,總不能明搶吧。

        簡單的計策不行,必須連環(huán)計。

        這幾乎就是一場小電影了,情節(jié)完整,有細節(jié),有高潮,場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鬼”的表演絲絲入扣,老翁一步步陷入圈套。

        老翁,有正義感,有同情心,小偷們算準,他不會看見人投水自殺而不管,他一定會出手相救。果然。

        老翁是人,碰到“鬼”的進攻,一定會害怕,普通人都怕“鬼”,這也是計劃實施的另一個關鍵。果然。

        南宋那個時候,出現幾個“鬼”,那是太正常不過了,不由得你不信。

        陳世崇也對這件事情進行過評論:這些小偷們,如果能將智慧用到做好事善事上面來,誰能和他們比呢!

        確實,小偷們實在是大材小用,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歪門邪道,才智用錯了地方!

        (宋·陳世崇《隨隱漫錄》卷三)

        宋朝名牌

        京城各類名牌甚多,這里僅舉一些吃的例子。

        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梅家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乳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南食之類,這一些都是當時的名牌。

        南遷后,西湖邊上就有魚羹宋五嫂,羊肉李七兒,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之類。那個宋五嫂,是我家老管家的嫂子,我每次去游西湖,都要好好地喝幾碗。

        宋朝是一個令人向往的社會,雖說版圖不完整,但百姓衣食還是比較富足的,因此才有這么多的名牌商品出現。

        吳自牧的《夢粱錄》說:“大抵都下買物,多趨名家馳譽者?!彼^“名家馳譽者”,就是現在的名牌商品了??磥?,南宋百姓已經認同名牌。

        在南宋,杭州城里這些品牌都很有名:中瓦前皂兒水,雜賣場前甘豆湯,如戈家蜜棗兒,官巷口光家羹,大瓦子水果子,壽慈宮前熟肉,涌金門灌肺,中瓦前職家羊飯,彭家油靴,南瓦宣家臺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有各類小吃,也有日用品,生生構成一幅靈動的“清明上河圖”。

        除了吃,當然還有各類藥鋪,這也算南宋杭州的一大景觀了。

        潘節(jié)干熟藥鋪,張家生藥鋪,陳直翁藥鋪,梁道實藥鋪,楊將領藥鋪,仁愛堂熟藥鋪,三不欺藥鋪,金藥臼樓太丞藥鋪,陳媽媽泥面具風藥鋪,金馬杓小兒藥鋪,保和大師烏梅藥鋪,雙葫蘆眼藥鋪,郭醫(yī)產藥鋪,李官人雙行解毒丸,等等,也都是“有名相傳者”。

        正宗的宋嫂魚羹,已經沒有;西湖醋魚,杭州的大小飯店,倒是比較受外地客人青睞,有消息說,節(jié)假旺季,樓外樓一天要賣三千多條。

        一個品牌,要想流傳下去,百年千年,一定還有很多品牌以外的事情要做。

        (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上)

        杭州地名雅對

        我以前讀湯春生《文章游戲》中,有杭州地名集對,但因為那些地方,我都沒去過,所以也沒有抄錄下來。今年,我將居住杭州,已在三橋址那邊租得一宅。我看房子時,跑了好多地方,看見那些名字,都很熟。今后,我將在杭州的街巷中來往,這些名字必須要熟悉的。這里抄錄一些比較有文化的且成對子的地名。

        二字對:

        官巷,衙灣。泥壩,土橋。湖墅,山墩。倉巷,棚橋。古蕩,新橋。馬衖,車橋。

        三字對:

        五老巷,三元坊。黑亭子,紅廟兒。芭蕉弄,葫蘆兜。紅門局,白井亭。草鞋嶺,箬帽灘。珠冠弄,玉帶橋。硯瓦弄,棋盤山。石屋洞,草橋門。金錢巷,元寶街。楚妃巷,越王山。獅子巷,貓兒橋。大倉后,小學前。助圣廟,興賢坊。八仙石,三圣橋。十八澗,六一泉。佛慧寺,仙靈橋。渾水埠,清河坊。鑿石巷,打鐵關。里塘巷,后市街。六克巷,千勝橋。六和塔,四宜亭。祖廟巷,宗宮橋。金門檻,石牌樓。朱霞弄,青云街。祥符寺,淳佑橋。桐枝巷,松毛場。羊角埂,狗毛灘。塔兒巷,灞子橋。小娘弄,高士坊。十字路,八卦田。高銀巷,文錦坊。黃泥嶺,烏石峰。梅青院,柳翠橋。倉基上,餉部前。蕭山弄,余杭塘。百福巷,萬安橋。豬圈壩,雞籠山。威乙巷,拱辰橋。新塘上,舊府前。火德廟,水香庵。八盤嶺,九曜山。同安里,太平橋。海會寺,江漲橋。老東岳,賽西湖。城頭巷,湖心亭。棲霞嶺,登云橋。豬婆弄,鱉子門。林司后,薛衙前。扇子巷,靴兒河。豬頭巷,鴨卵兜?;⑴芩?,龍吟庵。延齡埠,流福溝。木屐弄,苕帚灣。夕照寺,初陽臺。三橋址,百井坊。保叔塔,渡子橋。蝙蝠洞,螺螄門。燕子弄,雀兒營。白馬廟,青龍街。高麗寺,滿洲營。孩兒巷,丈人峰。endprint

        四字對:

        張御史巷,王狀元園。范郎中巷,李博士橋。胡打笤巷,嵇接骨橋。城南古社,梅東高橋。神霄雷院,天漢洲橋。

        六字對:

        二圣庵,三圣廟;十字路,五字橋。大方井,小方井;南高峰,北高峰。老龍井,小龍井;新馬頭,舊馬頭。義井巷,義門巷;孝子坊,孝女坊。多子街,多福弄;旌德觀,旌功坊。嚴官巷,蔡官巷;成衙營,莫衙營。

        兩百多年過去,杭州的地名對,有相當多的還在,但好多也已經消失。

        杭州的地名,就是杭州這座城市的骨骼經脈符號,有豐富的歷史。

        杭州老市長蘇東坡《聞林夫當徙靈隱寺寓居戲作靈隱前一首》詩的前兩句是:“靈隱前,天竺后,兩澗春淙一靈鷲?!边@里就有五個地名:靈隱,天竺,靈鷲,南澗,北澗。

        地名中的厚重歷史。

        金銀巷、元寶街、高銀巷:南宋的時候,這些巷子里,真的成天流淌著白花花的銀子,各類繁榮的市場,交易額巨大。

        湖心亭: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篇幅不長,卻和蘇軾的“淡妝濃抹總相宜”一樣,都是寫西湖的杰作。

        孩兒巷:以前叫“泥孩兒巷”,南宋時,這條不長的巷中,有許多出售泥娃娃的小攤。

        我住在拱宸橋邊,走運河天天經過登云橋,上班開車要過啞吧弄,經湖墅,到達單位。單位邊上有百井坊、梅東(登)高橋、莫衙營。雙休日登六和塔、保俶塔,爬初陽臺、棲霞嶺,去南高峰、北高峰……

        好多地名改了。

        好多地名消失了。

        杭州市地名辦,地名的權威解釋部門,他們有專門的地名系統庫,朱文軍處長幫我理了下,“三字對”中消失的地名有:

        五老巷、黑亭子、紅廟兒、芭蕉弄、葫蘆兜、白井亭、草鞋嶺、箬帽灘、珠冠弄、硯瓦弄、草橋門、越王山、獅子巷、貓兒橋、大倉后、小學前、興賢坊、八仙石、佛慧寺、仙靈橋、渾水埠、鑿石巷、里塘巷、千勝橋、宗宮橋、朱霞弄、祥符寺、桐枝巷、新塘上、松毛場、羊角埂、狗毛灘、文錦坊、烏石峰、梅青院、倉基上、百福巷、豬圈壩、威乙巷、餉部前、蕭山弄、灞子橋、小娘弄、舊府前、火德廟、水香庵、同安里、海會寺、賽西湖、豬婆弄、鱉子門、龍吟庵、延齡埠、流福溝、木屐弄、夕照寺、三橋址、渡子橋、螺螄門、青龍街、滿洲營、丈人峰。

        “四字對”中消失的地名有:

        張御史巷、王狀元園、范郎中巷、李博士橋、胡打笤巷、城南古社、神霄雷院、天漢洲橋。

        “六字對”中消失的地名有:

        二圣庵、三圣廟、十字路、五字橋、大方井、小方井、老龍井、小龍井、新馬頭、舊馬頭、孝女坊、多子街、多福弄、成衙營、旌德觀、旌功坊。

        消失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不外乎城市發(fā)展了、改造了,原有地名已經嚴重不符合新的需求,且還有許多文化上的因素。

        我傻想,如果這些地名都能保留下來,那該是一件多有意思的事啊,“張御史巷、王狀元園、范郎中巷、李博士橋”,每一個都有一長串豐厚的故事。

        但消失不等于消亡,而是融合,即便改造后的地名,也與原地名有著千絲萬縷的血肉聯系。

        (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七“巧對補錄”)

        舞之譜

        我曾經得到兩大本德壽宮的舞譜,好多都是新譜,是各嬪妃向皇帝進獻的。

        我詳細地舉一下,這些舞譜的名稱有:

        左右垂手:雙拂、抱肘、合蟬、小轉、虛影、橫影、稱裹

        大小轉攛:盤轉、叉腰、捧心、叉手、打場、攙手、鼓兒

        打鴛鴦場:分頸、回頭、海眼、收尾、豁頭、舒手、布過

        鮑老掇:對窠、方勝、齊收、舞頭、舞尾、呈手、關賣

        掉袖兒:拂、躦、綽、覷、掇、蹬、焌

        五花兒:踢、搕、刺、 、系、搠、捽

        雁翅兒:靠、挨、拽、捺、閃、纏、提

        龜背兒:踏、攢、木、折、促、當、前

        勤步蹄:擺、磨、捧、拋、奔、抬、擫

        周密漫不經心的羅列,卻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遺產。他的《武林舊事》里,有兩份完整的樂單,對復原南宋以及前代的音樂和舞蹈,都有極大的幫助。

        舞譜,我的理解,應該是用文字的方式再現舞蹈。

        解析一下“勤步蹄”。

        七個漢字,應該是七個主要場景,七個片斷有機相連,構成了完整的一曲舞。中國文字,具有無限的想象力。

        一個“擺”,如樹枝迎風。我在湘西,看過“擺手舞”,它是土家族的民間舞蹈,舞者圍成一圈,雙手在不超過肩頭的部位擺動,膝蓋隨之屈伸,有單擺、雙擺、回旋擺等動作,青年男女,舞姿樸實,青春洋溢,節(jié)奏鮮明。

        一個“拋”字,讓人神思飛揚,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動作?這個動作所指的言外之義是什么?怎樣才能將這個動作完美地表現?這一切,都有特定的修辭環(huán)境。長袖善舞,這個舞,并不簡單。

        我去敦煌,看著那些飛天壁畫,也有凝思:這些飛天舞是隨意的嗎?一定是有編排的。唐明皇喜歡打鼓,也喜歡柘枝舞,那都是有教材的,唐代教坊,已經非常發(fā)達了。

        大部分的舞譜只有簡單的名稱,并沒有如“武林秘笈”般地畫下來,這就有一個大問題,后人只能充分想象了,按字理解,那么,古代舞譜的傳承,就要大打折扣,如果理解不當,有些甚至南轅北轍。

        類此,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藥方、菜肴名、食療方,也就不能準確復原了,且不說人的體質、水質、地質等等的差異,即便照得原方,也有可能是羊頭和狗肉的關系。

        (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后集“舞譜”)

        “坐魚”三斤

        杭州人將田雞當美味,田雞就是青蛙。政府以前也禁止吃青蛙,因為它能清除田間的害蟲。后來,憲圣南渡(趙構夫人憲圣慈烈皇后吳氏),看著青蛙很像人形,極力向高宗主張,嚴禁吃青蛙。

        現在,杭州人吃青蛙的習慣還是改不了。賣青蛙的將冬瓜剖開,青蛙放進去,再送到需要的買主家門口,稱“送冬瓜”。endprint

        黃公度做福建地方的長官,有天,他吩咐炊事兵,去市場上買“坐魚”三斤。炊事兵不知道是什么魚,問了很多讀書人,都不知道。當時,林執(zhí)善做州學校的校長,有人告訴炊事兵,林校長博學,他或許知道。炊事兵找到林校長,校長告訴他,你去市場上買三斤田雞就可以了。

        田雞買來,黃公度笑著問炊事兵:誰教你的呀?炊事兵答:那個州學校的林校長。黃于是將林請來做好朋友。

        中國人的吃,是有悠久歷史的。不因為是益蟲就不吃了,只要美味,足夠吸引人,即便“拼死吃河豚”,也擋不住好吃的嘴。田里的雞,坐著的魚,換個名稱,吃得安心。

        縱然,像憲圣皇后那樣,因為仁慈,看著像人形,大大的眼睛,那么明亮的眼光,它希望和你交流呢,能忍心吃它嗎?

        也有很多人不吃田雞,并且將它尊之為神。

        廣西壯族,有個“螞拐節(jié)”,螞拐就是青蛙。他們紀念青蛙,祈求來年的稻谷豐收。節(jié)日里,場面盛大,會有青年男女戴上青蛙的面具,學著青蛙跳躍的樣子,奮力比賽。還會將一只用于祭祀的青蛙神,隆重地裝進棺木里,一路巡游。蛙棺到誰家門口,誰家就會將最好的稻米獻出,一直將蛙棺送到墓地,寨老虔誠打開上一年度的蛙棺,取出蛙的遺骨,以此占卜來年農事的豐歉。

        權當南宋的杭州人吃青蛙是一種習慣,不過,習慣中也有不少是陋習。

        淡漠農事,不諳農事,真以為長在田里的,肉質鮮嫩,胖乎乎的,就是田雞啦。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三丙集之“田雞”)

        毛大可寫作

        蕭山的毛奇齡太史,寫作時,一定將書桌前的書排得滿滿的,每一條需要用的材料都核對仔細,這些都準備好了,才伸紙疾書。

        毛夫人生性悍妒,加上毛有個非常漂亮的小老婆,于是經常在別人面前貶損毛:你們以為毛大可博學哪,其實他肚里沒貨,即便寫個七言八句,也要獺祭而成(羅列書于桌前)。毛聽了,也不生氣,只是笑笑:我每動筆一次,展卷一回,則典故純熟,終身不忘。日積月累,自然博學啦!

        古人作文作詩,講究無一字無出處,自然需要博學,半吊子水平,很容易露餡。

        毛大可也是大師了,他的這一習慣,很容易讓人想起韓愈。韓大師作文,常常要讀一下司馬遷,為的是借勢。

        在文采、思想、趣味等條件都具備的前提下,文章的高低,其實在勢。勢足立意就深廣,勢弱等于人患了軟骨病,沒有精神,行不得,坐不得,想去遠方,靠自己的能力,不太可能。

        而毛自己的笑答,更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展卷,純熟,那些經典,都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腦子里,不僅如此,熟了也能產生轉化的能量,生成自己的思想,像骨肉,牢牢地長在自己身上。

        毛大可的寫作產量極高,治經治史及音韻方面都有建樹,還擅長駢文、散文、詩詞,這應該得益于他的良好閱讀習慣。

        清代作家阮葵生的《茶余客話》卷九,有“詩文敏捷數例”,寫到了毛大可的寫作速度:毛大可自己說過,為文每日可以一萬字,為詩每日可以一千句。為什么這么快呢?因為他腹中有駢體文千余篇,手都來不及寫呀!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五“為學之道”)

        以瓜止瀉

        王繼先,因為醫(yī)術好被宋高宗看重。

        有年夏天,高宗拉肚子,王醫(yī)生被叫來。王醫(yī)生拜見后,向皇帝提了個要求:我熱死了,能不能先賜個瓜給我吃呀,我吃后,好靜下心來慢慢給陛下看?。?/p>

        高宗急忙讓太官(尚食局官員,管膳食)抱上一個好瓜。王醫(yī)生津津有味地吃著瓜,吃完后,高宗口水也上來了,覺得這瓜一定好吃,連忙問王:我能吃嗎?

        王醫(yī)生立即叩頭:臣死罪,我要瓜之前,應該先告訴陛下您,您應該先吃這個瓜的!

        又一個好瓜上來,高宗吃了很舒服,肚子也不拉了。

        左右驚奇,高宗也有疑問,問王醫(yī)生:你這是什么方子呀?

        王答:皇上您只是中暑拉肚子,這個瓜,就能消暑。

        看王繼先的漫不經心,其實是一個方子。

        這種方子的妙處在于,似乎是開玩笑,玩笑開著開著,就將病治了。

        這種方子的前提在于,他深知高宗的體質,也時刻關注著高宗的身體,久居深宮,四體不勤,南宋的消暑條件又不那么好,中個暑是很正常的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王繼先的醫(yī)術,高宗極度信任,且關系融洽,因此才有賞瓜之舉,一般的御醫(yī),怎么敢提這樣的要求?戰(zhàn)戰(zhàn)兢兢,打死也不敢!

        敢這樣向皇帝要賞賜的,例子不少。

        蕭照畫墻畫,也是趣例。

        孤山冷堂,在西湖的絕佳處。堂規(guī)模壯麗,下植梅數百株,以準備皇帝隨時來游玩。冷堂剛建成的時候,中間有四堵白墻,好幾丈高,空空的。有天,高宗忽傳第二天要去參觀,有官員提建議了:您明天去看冷堂,空空的墻壁,是個遺憾,四壁應該繪上畫。急忙將宮廷畫師蕭照喊來,快去完成這個任務。蕭照領命后,即向皇帝要求:請賜給我四斗好酒,我晚上就去畫。

        每敲一鼓,蕭照就喝一斗酒,一斗酒喝完,一堵墻也畫完了。到了四鼓,畫完成,蕭照也喝醉了。

        第二天,皇帝來看了四壁的畫,贊嘆不已。

        賞瓜、賞酒,都是外物,只是一種愿望表達,最重要的是皇帝對此事的重視,主要領導一重視,什么事都好辦了!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三丙集之“王醫(yī)”、“蕭照畫”)

        劉道原的人生檢討書

        1

        明朝作家何良俊的筆記《四友齋叢說》卷三十詳細列舉了劉道原的檢討書,檢討自己平生有二十種過失:

        佻易卞急,遇事輒發(fā);狷介剛直,忿不思難;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高自標置,擬偷勝己;疾惡太甚,不恤怨怒;事上方簡,御下苛察;直語自信,不遠嫌疑;執(zhí)守小節(jié),堅確不移;求備于人,不恤咎怨;多言不中節(jié),高談無畔岸;臧否品藻,不掩人過惡;立事違眾好更革,應事不揣己度德;過望無紀,交淺而言深;戲謔不知止,任性不避禍,論議多譏刺;臨事無機械,行己無規(guī)矩;人不忤己而隨眾毀譽,事非禍患而憂虞太過;以君子行義責望小人。endprint

        這樣深入檢討,還不算,他說還有十八弊:

        言大而智??;好謀而疏闊;劇談而不辯;慎密而漏言;尚風義而齷齪;樂善而不能行;與人和而好異議;不畏強御而無勇;不貪權利而好躁;儉嗇而徒費;欲速而遲鈍;暗識強料事;非法家而刻深;樂放縱而拘小禮;易樂而多憂;畏動而惡靜;多思而處事乖忤;多疑而數為人所欺。

        檢討完過失,自剖完壞毛病,劉道原說,事情常常過去了,而沒有后悔,過幾天又犯了,自已犯錯自己譏笑,不去從根本上檢討過失。

        何良俊看劉道原的“二十失”、“十八弊”,自身也檢討了一下,覺得很多地方都很相像,“蓋十有其六七矣”。他于是感嘆:是不是天下的人,弱點都差不多的呢!

        2

        是的,人的優(yōu)點各顯其能,弱點卻沒有多少差別。我看到這里,也感慨良多,知命之年已過,是要反省對照一下了。

        二十失,歸納起來,以下幾點絕對明顯。

        遇事則發(fā)

        發(fā)的原因有許多,佻易,輕佻,輕浮,不莊重;卞急,急躁,因為這些原因,于是一觸即發(fā)。

        任何工作,都有時間和質量的考量,層層分解下去,自以為沒有萬一,然而,施事過程和結果往往不如人意,難免被呵責和呵責人,也常常告誡自己:憤怒時不作決定;可總是控制無效。照劉道原的反思,其實就是急躁,這種急躁,似乎與生俱來,平時藏在心底,好像將它壓得很牢,實際上,事情來了,情緒如同閃電,倏忽即至。

        再次告誡自己,年歲漸長,碰到事情,無論私事公事,常默念“憤怒時不作決定”。

        不達時變

        不變的前提,是泥古。非今,就是對當下的很多東西都看不慣。

        這幾十年,用得最多最濫的一個詞似乎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個框,什么東西都往里裝。創(chuàng)新沒有錯,沒有創(chuàng)新,社會就不可能進步和發(fā)展。然而,一天到晚講創(chuàng)新,臺上臺下喊創(chuàng)新,本身就是一種泥古,毫無創(chuàng)新可言。

        有時,泥古才好呢。政策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只有百姓,苦頭吃盡。

        西漢開國,蕭何做了宰相。對劉亭長來說,人才和道統是重中之重,他雖然和他的狐朋狗友們一起,酒喝高了,往儒生的帽子里撒過尿,但真正掌權時,他知道,不用一套理念,治國就是空談。而蕭何就有這樣的本事,把一個荒蕪的國家治理得初顯生機。他這一套政策很好啊,很切合實際,所以,曹參接任宰相后,只是按照蕭何定的規(guī)矩,遵守執(zhí)行,蕭規(guī)曹隨,效果同樣很好,為什么?因為國家面臨的環(huán)境沒有大的變化嘛。

        拆,拆,拆,舊墻上,一個個紅紅的拆字,再加一個紅圈,一個驚嘆號,城市變新了,也變整齊了,但很多歷史遺跡也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這一條,我覺得劉道原沒太多必要反思,泥古也是尊重傳統,泥古也有很多好處。

        如果兔子跑了,仍然堅守那棵樹,相信會再來一只兔,可能是僵化了點,但你也不能說兔子不再來撞樹啊。

        御下苛察

        這一條的原因,劉道原自己說了兩點:求備于人,不恤咎怨;以君子行義責望小人。

        一個有點作為的領導干部,總想將事情做得完美些,矛盾于是來了,因為能力等主觀因素,再加天時等外部因素,很多事情的結果,和當初的設想往往大相徑庭,嚴重的甚至南轅北轍,用完備這條標準一衡量,那就會責怪埋怨下屬。

        還有,用君子之道來和小人比較,生氣的往往是自己。生活工作中,隨便你在哪個地方,總有少數小人如影尾隨,不是說他們跟你來了,而是每個地方都有小人,長相雖異,屬性卻一模一樣。弄得你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又會有這樣的人?即便,原來吃過小人的苦頭,假若你不長記性,又常常會吃二遍苦、三遍苦。不相信?試試看。

        因為要求完美,因為用“君子”的標準,所以,對下屬要求嚴厲,不知不覺,就變成習慣了。

        不掩人過惡

        這個缺點,常常致命。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而我們,很容易發(fā)現別人的錯,別人的不足。拿鏡子一照,從頭到尾,都可以找出別人的許多不足??床粦T獐頭鼠目,滿臉橫肉,酒色過度,道貌岸然,尖酸刻薄,恩將仇報,猥瑣,吝嗇,貪婪……什么樣的詞都會涌出。

        一個人,如果不經常接觸,很難了解他的性格,成為鄰居同事朋友后,缺點就不期而至。

        而對待這些不足,許多人也是言不由衷,為的是不得罪人,一團和氣,萬一自己的不足落在別人嘴里呢?能放人一馬就放人一馬,這是中國人的中庸性格決定的,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交惡對方。只有自己被傷到了,傷嚴重了,才不得不絕地反擊。

        所以,經常在公眾場合說一個人的不好,需要相當勇氣。劉道原將這一條當作自己的錯誤,想必他為這種做法埋了不少單。

        為人處世,如果對方不是十分嚴重的過錯,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交淺而言深

        這個缺點,也時常害人。

        我們總是以最好的心態(tài)對人,心想,只要我足夠真誠,對方一定會感動。

        往往初次見面,或見過一兩次,在推杯換盞中,覺得這個人不錯,非常不錯,值得信任,值得深交,值得托付,于是推心置腹,不該說的話,說了,不該提前說的話,提前說了,哪想到,哪一天,自己在哪里絆倒。說輕點,是沒有職場經驗;說重點,就是弱智,在對方眼里,就是一傻瓜,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人賣個好價錢。

        再進一步,即便是深交,也不完全可以言深,無數的事實都可證明,深交的朋友,最終為對方所害,或者成為了敵人,因為深交,都知對方弱點,打擊起來,往往精準狠。龐涓將孫臏砍去雙腳,是因為他太知道孫臏的厲害了,孫臏的存在,就是他最大的威脅。

        言論多譏諷

        這一條,似乎是從言語上講的,戲謔不知止,任性不避禍,什么話都敢講,什么玩笑都敢開,沒什么避諱,不知道輕重。好,這么一率性,麻煩了。一句好好的話,自認為一點事也沒有,沒想到出了麻煩,有時麻煩還不小。

        對上級能這樣嗎?顯然不能,這個我知道,一定要控制住,不該說的堅決不說,嚴肅為主。

        對同級能這樣嗎?當然可以,同級嘛,朝夕相處,各自分工不同,但都需要互相幫襯,既然是同級,那就可以放松隨便,開點玩笑,活躍點氣氛,對看不慣的當然可以指出批評。至于對方能不能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管不了那么多了,哪來這么多的約束呢!

        對下級能這樣嗎?當然也可以,下級需要執(zhí)行指令呵。指令發(fā)出,敢說一個不字,試試看,明天就讓卷鋪蓋。不光要無怨言執(zhí)行,做得不夠好、不符合要求,還要譴責,要讓他們長記性。

        3

        論議得多了,譏刺也就多了,自然將人傷到。

        寫作數十年,好幾次差點惹上官司,我在《差點成了被告》一文里已有詳細論述,文中列舉的幾個例子,都是親身經歷,有的是對號入座,有的則是無限上綱上線,讓人哭笑不得。最搞笑的一次是,2011年,我出版某本書,居然得罪某終審,真是無意。要說有意,真是天意,我諷刺了人家的研究成果,而這項成果恰恰又是這位終審的發(fā)明。

        所以,我能深刻體會劉道原這一條的苦衷。

        至于劉道原另外的十八種毛病,我不一一歸納了,差不多都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我們的每一天中。

        劉道原,劉恕,以史學著名,也曾是《資治通鑒》的得力編輯?!端问贰份d,劉恕曾與司馬光出游,見路旁有一石碑,碑主是五代的一將領,大家都不知將領的其他信息,只有劉道原,當場道出這將軍的生平。司馬光回家一查驗,果如劉所說,于是對后輩劉道原偏愛有加。

        僅舉一事以證劉自說的缺點:他和王安石,本來是很要好的朋友,但不認同王安石變法,于是當面指責,讓王難堪。后來,在很多公眾場合多次批評王安石的新法,最終導致兩人絕交。那時,正是“王安石新法”派們如日中天時,劉的做法,自然是自找沒趣,日子也就不那么好過了。

        與劉道原同道中人的蘇軾,都反對王安石新法,他寫有《和劉道原見寄》一詩,正是惺惺相惜的真實寫照。

        不過,劉道原的這些人生自我檢討,雖時過境遷,但若仔細體會,細加觀照,仍有極強的針對性。這根針,幾乎對每一個人。endprint

        猜你喜歡
        蘇軾
        蘇軾“以禪入詩
        中華詩詞(2022年7期)2022-12-31 07:27:10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現代蘇州(2022年9期)2022-05-26 01:34:49
        水調歌頭.中秋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從善如流
        蘇軾的店鋪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蘇軾錯改菊花詩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問
        豪放之后益思量——論蘇軾離別詞對悲感的超越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观看|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漂亮人妻被强了完整版| 国产freesexvideos中国麻豆|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天堂资源中文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五月中文字幕|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全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乱理伦片| a午夜国产一级黄片| 蜜桃在线高清视频免费观看网址| 人妻精品在线手机观看|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毛片|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偷拍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久久免费视频国产| 人妻少妇无乱码中文字幕|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一二三区蜜桃|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野外| 午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