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牛
十五年前的某天下午,若你恰好出現(xiàn)在我高中的教學樓里,可能會聽到一個沙啞而高亢的講課聲。你循著聲音找過去,會看到一個老頭兒站在講臺上,一邊大聲講著中國古代史,一邊焦躁地走來走去。他小眼兒微張,胡子花白,上身一件懶漢T恤,T恤上寫著“XXX紀念”。下身一件灰色西裝短褲,褲鼻兒上用鐵鏈拴著一大串叮當作響的鑰匙,每次在講臺上一轉(zhuǎn)身,那串鑰匙便如一個形狀怪異的流星錘甩來甩去。
這便是我高中的胡老師。那時他將近60歲,每天焦慮的頭等大事就是臺下這群一臉無辜的傻逼為什么成績就是提不上去。
我就是這群傻逼中的一員。書我們也背,題我們也做,你問我們有什么不懂,我們也說不出,但每次考試的平均成績,都要比別的班低上幾分。胡老師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他帶過的班從來都遙遙領先,誰知自從接管我們班,簡直就盼不到頭兒了。
“成績已經(jīng)出來了,我們得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好多學過的知識點,上考場就得不到分,到底是為什么,大家再想想,是我沒講到,還是你們沒記??!”
這句話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多次了,以至于我們都有些愧對胡老師。所以他說出這話來,臺下一陣沉默。
“老師,”歷史課代表覺得場面有些冷,冷得很尷尬,于是舉手道,“我覺得您也講了,我們也記了?!?/p>
胡老師說:“那為什么就是得不到分呢?”
歷史課代表囁嚅道:“是不是您得罪人了,閱卷老師看到咱班的卷子就給低分!”
大家哄堂大笑,氣氛果然不尷尬了。
胡老師被他的課代表氣得上氣不接下氣,拿板擦敲著講桌重整課堂秩序。
“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嚴肅點兒!大家得努力啊,得要強啊。你們都還年輕,這幾年很關鍵。你看XX班,原本不如咱們,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甩我們6分了,你讓我這老臉往哪擱?我其實無所謂,我都這歲數(shù)了,行將就木了……”
他丟下板擦,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行將就木”四個字,然后繼續(xù)說:“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
大家沒說話,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他語速太快,所以沒有反應過來。
“你們語文怎么學的?這是個成語,你要是沒聽過這個成語,文言文總學過吧?按字面意思理解??!‘行將,是‘將要的意思;‘就這個詞應該會是考點,你們肯定學過?!Z文課代表是誰?站起來給大家說一下‘就是什么意思?”
芥根天生有些結(jié)巴,沒想到好好的歷史課突然轉(zhuǎn)到這路子上了,一臉蒙逼地站起來,道:“就……就……”
“就什么就!‘靠近的意思!記住了沒有?考古文要是考到這個字,這2分就是你在歷史課上學到的!好——”
他拿著教鞭點了點“行將就木”的“木”字:“木就是……”
芥根這下嘴倒快了,連腦子都沒過,大聲道:“木頭!”
胡老師沒好氣地白了芥根一眼,大聲道:“‘棺材的意思!我馬上要靠近棺材了,要死了呀,同學們,我都這歲數(shù),馬上就要死了!你們要搞清楚,我跟你們不一樣,我馬上就要死了……死了!……”胡老師思路一斷,后面的話就上不來,一臉茫然地問:“我講到哪兒了?”
大家想說又不敢說,于是形成了三三兩兩的聲音:“你說……你要死了?!?/p>
胡老師無奈地嘆了口氣,欲哭無淚:“你們時間很寶貴啊,你們要努力抓緊時間啊……”
在我看來,我的同學們大部分還算是比較努力的,之所以很多人成績不行,可能還是智商問題。胡老師知識淵博,課堂生動,哪怕你去問那幾個歷史成績最差的同學,他們也絕不承認討厭歷史課。胡老師還很感性,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強烈的共情,除了那些“歷史的必然”、“XX社會的主要矛盾”等冷冰冰的說教之外,他能引導你,去體會歷史人物作為一個“人”的矛盾和局限。他講明末農(nóng)民起義時,有段話給我的印象至深。
“崇禎皇帝的悲劇就在于,他是一個想做事、想把國家治理好的皇帝,但是大明已經(jīng)爛到根了,從體制到官員,都已經(jīng)挽不回了。他思良將,思良臣,但他搞不清楚誰是良將誰是良臣。所以他愛洪承疇,洪承疇反了;袁崇煥能打,卻又把袁崇煥殺了。他的前幾代祖宗,要么當木匠,要么去煉丹,到他這里,已經(jīng)大勢所趨,要完蛋了。他一個在宮里長大的人,身邊的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自己就成了瞎子聾子,也就談不上正確決策。一個普通人,被扔在亡國君的寶座上,偏偏他還有志氣、不妥協(xié),除了吊死真的沒有第二條路了!”
胡老師講這段話時,是動了情,夾著眼淚的,仿佛崇禎皇帝是他認識的一個朋友一樣。以至于二逼歷史課代表拿這件事做考據(jù),說胡老師其實是大明朱家的子孫,胡老師姓“胡”,其實是“大明作古”的意思。除此之外,課代表還說得有鼻子有眼兒:胡老師的祖上,就是擾動清初的朱三太子,因起事失敗,被朝廷通緝,不得以才改姓了胡。胡老師學識淵博,但時刻不忘反清復明的大業(yè)。
我們都不清楚胡老師的早年經(jīng)歷。他上課路子比較野,上課時空著兩手就來,既沒備課筆記,也不帶歷史課本,但是講到某個問題,他總能精確地說:“這個問題在XX書第X頁中間位置,趕緊翻開看一下記牢!”
看他這歲數(shù),他那年代,也未必是什么正規(guī)師范大學畢業(yè)生。我同桌曾跟胡老師聊過,回來后跟我們說,他以前并不教歷史,而是教地理。但據(jù)胡老師的外甥(也在我們班)說,他以前是教物理的。
他教地理這事兒,后來得到了驗證。某天下午第一節(jié)是歷史課,他中午參加了一個婚禮,喝得滿臉桃花開,提前到教室,看到許多同學在討論氣旋的旋轉(zhuǎn)方向問題。學過地理的同學知道,這玩意兒受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什么情況下是順時針,什么情況下是逆時針,往往要反應半天。
胡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一時技癢,大吼一聲:“上課上課!我先給你們講講氣旋的問題。什么破玩意兒問題,你們還扎堆兒討論這么大半天!”
然后他跳上講臺,伸出右手,握拳,大拇指朝上,大聲說:“南半球的氣旋,用右手。氣旋,中心氣壓低,氣流上升,用大拇指方向表示,此時氣旋方向與其他四個手指方向相同?!比缓笏职延沂执竽粗赋?,接著說:“南半球反氣旋,還是用右手,反氣旋的中心氣壓高,氣流像大拇指一樣朝下走,氣旋方向與其他四根手指方向相同。”endprint
說完之后,他又一臉開心地伸出左手,道:“北半球嘛,則適用左手定理,道理與南半球的一樣,只是方向相反。好,先說氣旋——你們地理老師畢竟年輕,一個簡單的道理,講得那么復雜,其實很簡單——來,我們來看氣旋——你們地理老師沒講過這個竅門兒吧?”
幾個心硬的同學道:“也講過?!?/p>
胡老師一臉尷尬,左手大拇指仍然伸著:“講過?……剛才聽XX和XX在那討論半天,我還以為沒講過……也是這么講的吧?”
同學道:“講得不一樣,地理老師講的是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正好和你相反。”
胡老師酒猶未醒,伸著左手想了一分鐘,突然使勁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一臉羞澀地說:“哎呀,是我搞錯了,我搞錯了。我中午喝多了,腦子不太好使了,大家就當我沒說啊,就當我沒說。大家千萬別把這事兒告訴地理老師啊……”
但胡老師不講套路的行為并沒有改正。有次大考過后,胡老師又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課間為幾道數(shù)學題爭論不休,于是再次沖上講臺,用半節(jié)歷史課的時間,給我們講了三道數(shù)學大題??赡苁嵌嗄隂]有人請教他數(shù)學題了,講題講得他通體舒坦,所以剩下那半節(jié)課也講得手舞足蹈,如同喝了二兩一般,下課后趿拉著他的塑料涼鞋,哼著小曲兒就走了。
他走之后,數(shù)學老師捧著教案要來分析試卷,剛上講臺,同學們便說,胡老師剛把大題講完了,剩下的題也沒什么問題了,沒什么好講的。數(shù)學老師哭笑不得地呆了一分鐘,然后沒好氣地說:“下節(jié)課是英語吧?來,把英語卷子都拿出來,咱講一下英語……”他甚至還裝模作樣地從前排同學手里拿起英語卷子看了看,最后悲憤地說:“這不是欺負人么?我又不懂英語!”
除了教學,胡老師以撿拾礦泉水瓶子貼補家用。同學中有些人素質(zhì)挺差的,喝了水,瓶子亂丟。有幾次我站在四樓的窗前,看到胡老師拿著個蛇皮袋,在操場的角落里弓著腰撿瓶子。后來胡老師在我們教室的垃圾箱邊,加設了一個硬蛇皮袋,然后叮囑我們:你們都注意點素質(zhì)啊,喝了水,瓶子別亂扔,都收到這個袋子里,我好去賣錢!
我們敬愛胡老師,知道他要瓶子,于是四處幫他找瓶子。其他班的同學喝水,我們班的同學就在旁邊等著、催著,人家剛喝完,我們就把瓶子搶到手。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們這樣做并不全是因為敬愛胡老師,而是我們自己沒溜兒,喜歡惡作劇。時間長了,全校同學都知道胡老師是丐幫幫主,我們班的同學都是丐幫長老。有人喝剩了瓶子,千里迢迢跑到我們班上交,也算是學校的一景兒。
胡老師知道后,很尷尬地問我們:你們能不能體面點兒?
我們是開心就好,至于體面不體面,實在是很次要的事兒。
胡老師因突發(fā)心臟病,逝世于2006年11月19日半夜。發(fā)病時他正在下班路上,他在悄無聲息的馬路邊,迎來了死亡。
(黃敏摘自“一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