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合講 武合金 任曉東
Right-protection Pub維權吧
種子銷售和品種推廣的責任區(qū)分
武合講 武合金 任曉東
武合講 男,中國遺傳學會會員、中國農學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會員。1997年取得律師資格從事律師執(zhí)業(yè),先創(chuàng)辦山東信法律師事務所,后轉入山東貴和律師事務所,任副主任和專職律師,專業(yè)處理農作物種子和種業(yè)科技成果保護法律事務。辦理了大量的大田作物、蔬菜、中藥材和食用菌等種子案件和品種推廣案件以及種業(yè)科技成果保護、種業(yè)技術秘密保護、育種專利和品種權保護案件,均為重大疑難案件。例如,2013年和2014年公安部通報的偽劣種子典型案件的50%以上,均由武合講律師承辦。
參加了歷屆全國農業(yè)知識產權研討會和《種子法》修訂論證。受河南省、江蘇省、天津市等省市農業(yè)主管部門的邀請,對種子執(zhí)法人員、種子管理人員和種子經營者進行培訓。著有《農業(yè)知識》,在《中國蔬菜》、《中國種業(yè)》和《種子世界》等期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自2004年《種子法》頒布以來,我國種業(yè)沖破體制機制的桎梏,發(fā)展速度與規(guī)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為新《種子法》實施的元年,也注定拉開新一輪調整序幕。那么未來,新的法律條文將對市場行為和企業(yè)行為產生什么影響?執(zhí)法者和種子經營者在具體實踐中,又會出現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本刊特邀律師武合講,為您探索新《種子法》下的風險規(guī)避和維權路徑。
『編者按』
《種子法》規(guī)定,應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未經審定的,不得發(fā)布廣告、推廣、銷售;應當登記的農作物品種未經登記的,不得發(fā)布廣告、推廣,不得以登記品種的名義銷售。顯然,《種子法》規(guī)定的銷售和推廣,概念不同,責任不同?!斗N子法》規(guī)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對標注內容的真實性和種子質量負責;這是種子銷售者的法定責任?!掇r業(yè)技術推廣法》規(guī)定,向農業(yè)勞動者、農業(yè)生產經營組織推廣未經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用性或者安全性的農業(yè)技術,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品種推廣者的法定責任。盡管法律規(guī)定得如此明確,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人們仍然不能正確區(qū)分種子銷售與品種推廣的責任。本文借助一起西瓜種苗糾紛案,談談種子銷售和品種推廣的責任區(qū)分。
案例簡介
2010年8月13日,海南省東方市部分瓜農從本市某育苗場購買了52 800株品種名稱為“臺灣新一號”的西瓜種苗,種植了10 hm2。某育苗場育苗使用的種子,是從廈門市金博大種苗有限公司購買的。金博大公司銷售的“臺灣新一號”種子,是從河南豫藝種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藝公司)購買的大包裝種子分裝的。在種植期間,瓜苗的植株長勢正常,但在授粉后,長勢出現異常,瓜果漸漸變黑、畸形、個小。2010年11月23日,東方市農業(yè)局委托專家對瓜農種植的“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進行了田間現場調查,結論為:①根據現場實地對植株生長性狀及室內對果實經濟性狀的測定結果,除了田間植株長勢正常良好,坐果節(jié)位正常以及外觀顏色與品種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外,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②田間調查畸形果率33.3%~ 69.4%,說明該品種不具備推廣使用價值;③判定“臺灣新一號”品種適應性差,不適合在海南省推廣種植。瓜農訴至法院,要求金博大公司、豫藝公司和育苗場賠償損失。因為既沒有證據證明“臺灣新一號”存在質量問題,又沒有證據證明瓜農的經濟損失系其他原因造成的,所以法院認定原告的經濟損失是因“臺灣新一號”品種適應性差,被告沒有在海南經過試驗即在海南推廣種植造成的。根據《農業(yè)技術推廣法》第二條、第二十一條,《種子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是農業(yè)技術推廣的一種特殊形式,金博大公司、豫藝公司、某育苗場均為“臺灣新一號”無籽西瓜種子的經營者和銷售者。金博大公司、豫藝公司未在海南經過試驗證明“臺灣新一號”適宜在海南推廣種植,即大量投放海南市場,是造成瓜農經濟損失的直接原因,依法應承擔主要責任,金博大公司、豫藝公司各承擔40%的賠償責任。某育苗場購買該種子后進行育苗,也未經試驗證明該種子適宜在海南推廣種植,即將西瓜種苗大量銷售給瓜農,對造成瓜農經濟損失亦有過錯,應承擔次要責任,承擔20%的賠償責任。
豫藝公司和金博大公司都不是種子使用者。種子生產者和種子生產商之間買賣種子的,不適用《種子法》要求種子經營者向種子使用者提供種子主要性狀、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條件的說明的規(guī)定。豫藝公司向金博大公司銷售的種子,可以是大包裝種子,而不是最終銷售的種子。金博大公司可以對大包裝種子實行分裝,并對種子質量負責。豫藝公司向金博大公司銷售的是未附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的種子,不可能對標簽標注的內容負責。豫藝公司既不向種子使用者銷售種子,又不向農業(yè)勞動者推廣農作物品種,其既不對種子的質量負責,又不對標注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也不對品種的適應性負責,僅對履行合同負責。案例適用《農業(yè)技術推廣法》判決豫藝公司賠償瓜農因為品種不適應遭受的損失,適用法律錯誤。
《種子法》規(guī)定,大包裝種子可以分裝。金博大公司對購買的豫藝公司銷售的大包裝種子可以分裝,并對標注內容的真實性和種子質量負責。金博大公司是種子生產商,對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標注,并提供使用說明。案例中的調查結論為:根據現場實地對植株生長性狀及室內對果實經濟性狀測定結果,除了田間植株長勢正常良好,坐果節(jié)位正常以及外觀顏色與品種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外,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由于調查報告既未查清導致“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的原因,又未查清“單果質量”是與金博大公司標注的使用說明不符,還是與育苗場介紹的特征特性不符,所以“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既不能證明標簽標注內容的不真實,也不能成為要求金博大公司對標簽標注內容不真實負責的根據。若查清“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是與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標簽標注的使用說明不符,金博大公司就應對標注內容不真實負責,承擔標注不真實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
《種子法》規(guī)定,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但是不能加工、包裝的除外。大包裝或者進口種子可以分裝;實行分裝的,應當標注分裝單位,并對種子質量負責。銷售的種子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標準,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育苗場將自金博大公司購進的種子加工成種苗后分級銷售的,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標準,應當附有標簽和使用說明。調查報告查明的“單果質量與品種特征介紹描述均不相符”,若是指與種苗所附標簽標注的使用說明的內容不符,育苗場就應對標簽標注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農業(yè)技術推廣法》規(guī)定,向農業(yè)勞動者推廣的農作物品種,必須在推廣地區(qū)經過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用性和安全性。向農業(yè)勞動者推廣未經試驗證明具有先進性、適用性或者安全性的農作物品種,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育苗場未經推廣試驗證明西瓜品種“臺灣新一號”在推廣地區(qū)具有先進性、適用性或者安全性,盲目推廣“臺灣新一號”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品種推廣責任。
若查清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標簽標注的“臺灣新一號”的品種適宜種植區(qū)域包括海南省的,金博大公司就不僅應對標注的內容不真實負責,而且還應承擔品種推廣責任。
《種子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出售種子的經營者、種子生產者或者其他經營者,承擔的是不真正連帶責任。案例判決種子生產者豫藝公司承擔40%的責任,種子生產商金博大公司承擔40%的責任,種子銷售商育苗場承擔20%的責任,顯然是將不真正連帶責任與真正連帶責任相混淆了。
《種子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賠償責任,有一個最終責任人。若損失是由種子質量造成的,則種子生產者是最終責任人,而種子經營者是中間責任人。種子經營承擔中間責任后,有權就全部賠償數額向種子生產者予以追償;而種子生產者作為最終責任人,承擔最終責任后,無權向種子經營者追償。若損失是由標簽標注內容不真實造成的,則種子生產商是最終責任人,而種子生產者和種子銷售商是中間人,種子生產者和種子銷售商承擔中間責任后,有權向種子生產商追償。如損失是由品種適用性造成的,則品種推廣者是最終責任人,而種子生產者和種子生產商是中間人,種子生產者或種子生產商承擔中間責任后,有權向品種推廣者追償。《種子法》第四十六條沒有規(guī)定按份責任,種子使用者只能選擇種子生產者或者種子經營者中的一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而不能要求種子生產者承擔部分的賠償責任,同時要求種子經營者承擔另一部分的賠償責任。案例判決種子生產者承擔40%的責任,種子生產商承擔40%的責任,種子銷售商承擔20%的責任,剝奪了中間人的追償權;適用法律錯誤。
新蒜大量集中上市 蒜價突然跌幅超過50%
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持續(xù)“高燒”半年多的蒜價已然開始走低。6月以來,隨著新蒜批量上市,自4月底售價還維持在5~7.5元/kg的大蒜近期大幅跌價,每1 kg售價僅在2.5元左右,跌幅超過50%。
發(fā)威大半年時間的“蒜你狠”秒變“蒜你跌得狠”? 背后的原因有哪些,2017年下半年“蒜你狠”是否會卷土重來?
一大早,記者在貴州省遵義市城區(qū)的松桃路農貿市場走訪發(fā)現,持續(xù)半年的“蒜你狠”如今蒜價已經明顯降了溫。
商販周先生:新蒜,看是紅蒜還是白蒜,紅蒜一般就是5元/kg,白蒜一般就在2.5元/kg之間。
周先生告訴記者,蒜價便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銷量的提升。
周先生:因為產量增加了,北方的產量高了,產量增加價格就下滑。
在遵義城區(qū)的任家坳批發(fā)市場,記者同樣發(fā)現,相比較少量在售的陳蒜,該市場新蒜價格普遍便宜了很多。一位商販告訴記者。
商販:紅蒜4元/kg,白蒜1.5元/kg,2016年的白蒜稍微偏貴0.5元/kg。
商販鄭先生說,蒜價漲漲跌跌,歸根結底是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低蒜價的背后往往是產量的增加。
鄭先生:白蒜要便宜多了,主要是產地的產量大幅增加。白蒜主要來自于山東,紅蒜主要來自于云南,紅蒜的價格和去年相比貴多了,2017年紅蒜主要是產量低了。
與此同時,在陜西省神木縣多個農貿市場中,和2016年高價位不同的是,2017年的蒜價正在一路走低,“蒜你狠”一去不復返。
零售商張偉:現在新大蒜的批發(fā)價是1.75元/kg,零售價是2.5元/kg。蒜價降得幅度很大,上月零售價還能賣到3.5~4.0元/kg。2017年2月的時候零售價 5.5元/kg,4月的時候蒜價最高,零售價為7~7.5元/kg。
在張偉看來,新舊蒜完成交接后,價格通常都會出現下滑。
張偉:4月蒜價高,是因為那時候新蒜還未大量上市,舊蒜囤貨充足?,F在新蒜大量上市,舊蒜沒有存貨,所以價格降幅很大。
在國際大蒜貿易網分析師李繼鋒眼里,每年新蒜產新時,冷庫蒜和新蒜之間有著3~3.5元/kg的價格回落均屬正?,F象。
李繼峰:當下新蒜上市后,經過短期的低價徘徊,5月底 6月初開始回升,現在產區(qū)主流銷售價格在1.0~1.5元/kg。市場入庫采購積極,人氣旺,無論是批發(fā)市場還是加工,銷量較往年同期還是有大幅的增加。
李繼峰分析,之前因為國內一些大蒜主產區(qū)受災減產,市場上蒜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而良好的市場形勢促使蒜農擴大了種植規(guī)模,導致今年大蒜整體產量大增,價格下降。
李繼峰:由于產新大蒜種植面積較上年度大幅擴大,給蒜商產生低價格的心理預期。此外新蒜上市初期,蒜薹經過了一個價格爛市,給蒜農、蒜商造成了心理影響,以致蒜農低價傾銷,而蒜商觀望受供求關系變化,造成價格新蒜價格與老蒜對比斷崖式下跌。
每年 6~8月都是收購大蒜的季節(jié),今年大蒜種植面積和產量雙雙增加,李繼峰認為商品蒜供給量可以說是歷史新高,在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今年“蒜你狠”行情重演的概率較小。
李繼峰:今年民間收儲自己充足,人氣旺,預期入庫量歷史新高;綜上看,本年度價格不會出現“蒜你狠“”,預期價格區(qū)間在1~1.5元/kg,不排除短期階段性突破或低于本區(qū)間的可能。
(來源:央廣網)
10.3865/j.issn.1001-3547.2017.14.007
武合講,山東貴和律師事務所,菏澤,274000,電話:13605306590,15901032135,E-mail:whj148@126.com
武合金,北京市都城(菏澤)律師事務所
任曉東,北京市問天律師事務所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