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楊茹,王昆鵬,陳晨
(1.長白山氣象局,吉林長白山管委會133613;2.松原市氣象局,吉林松原138000)
長白山天池2005年至2015年6月至9月雨雪轉換分布情況分析
林濤1,楊茹1,王昆鵬2,陳晨1
(1.長白山氣象局,吉林長白山管委會133613;2.松原市氣象局,吉林松原138000)
本文主要研究長白山2005年~2015年6~9月雨雪轉換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分布情況。研究表明:天池主峰只有6月、7月、8月平均溫度在0℃以上,主峰6月份平均出現(xiàn)雨雪相態(tài)轉換天數(shù)9.8天,7月份平均9.3天,8月份平均7.0天,9月份平均7.2天,由于海拔高,山頂溫度低,可全年出現(xiàn)降雪天氣。雨轉雨夾雪2017年出現(xiàn)最少,2010年相對最多。天池主峰自2008年開始,夏季出現(xiàn)雨雪降水相態(tài)轉換的日數(shù)明顯增多,2014年由于溫度升高,開始減少,雨雪轉換與溫度關系密切。
雨雪轉換;長白山天池;分布情況
長白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年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影響游客出游意愿和安全,對夏季山區(qū)旅游業(yè)的影響較大。本課題主要研究長白山6~9月雨雪轉換天氣過程。
分為雨轉陣性雨夾雪、雨轉陣雪、陣性雨夾雪轉雪、陣性雨夾雪轉陣雪、陣雨轉雪、陣雨轉雨夾雪、陣雨轉陣性雨夾雪、陣雨轉陣雪,根據(jù)a報文,進行日期篩選。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日期為516天,其中雨轉陣性雨夾雪77天、雨轉陣雪63天、陣性雨夾雪轉雪45天、陣性雨夾雪轉陣雪34天、陣雨轉雪104天、陣雨轉雨夾雪11天、陣雨轉陣性雨夾雪101天、陣雨轉陣雪81天。
為了便于分析,把雨轉陣性雨夾雪、陣性雨夾雪轉雪、陣雨轉雨夾雪、陣雨轉陣性雨夾雪分類為雨轉雨夾雪天氣類,雨轉陣雪、陣雨轉雪、陣性雨夾雪轉陣雪、陣雨轉陣雪分類為雨轉雪類,剔除重復日期,總計按雨轉雨夾雪和雨轉陣雪兩類分析。
由圖1可見,2005年至2015年6~9月逐月出現(xiàn)雨轉雨夾雪日數(shù)少于雨轉雪日數(shù),6月份平均出現(xiàn)雨雪相態(tài)轉換天數(shù)9.8天,7月份平均9.3天,8月份平均7.0天,9月份平均7.2天。由圖2可見,天池主峰只有6月、7月、8月三個月的平均溫度在0℃以上,主峰平均溫度-6.5℃。即使在平均高于℃以上的夏季,主峰依然可出現(xiàn)雨雪轉換天氣。由此可見,主峰冬季漫長而寒冷,山頂溫度特別低,可全年出現(xiàn)降雪天氣。
圖1 2005年至2015年6~9月逐月雨雪轉換日數(shù)
圖2 1958年~1988年天池站各月平均氣溫
圖3 2005年~2015年逐年雨雪轉換日數(shù)(雨轉雨夾雪日數(shù))
圖4 2005年~2015年逐年雨雪轉換日數(shù)(雨轉雪日數(shù))
圖5 二道氣象站1960年~2015年年平均溫度
由圖3、圖4可見,2005年~2015年逐年出現(xiàn)雨轉雨夾雪日數(shù)變動幅度較大,其中雨轉雨夾雪2007年出現(xiàn)最少,整個6~9月出現(xiàn)2天。2010年最多,整個6~9月出現(xiàn)20天。雨轉雪2007年出現(xiàn)最少,整個6~9月出現(xiàn)4天。2010年相對最多,出現(xiàn)29天和30天。由于天池站自1989年以后變?yōu)榧竟?jié)觀測站,溫度變化序列資料不全,用二道站觀測資料序列代表溫度變化趨勢,由圖5可以看出2007年,二道氣溫自2000年開始至2007年為最高年,年平均氣溫4.8℃,2008開始持續(xù)走低,至2013年開始年平均氣溫開始升高,至2015年達到基本接近2007年,年平均溫度達到4.5℃。天池主峰自2008年開始,夏季出現(xiàn)雨雪降水相態(tài)轉換的日數(shù)明顯增多,2014年由于溫度升高,開始減少,雨雪轉換與溫度關系密切。
2005年~2015年,天池主峰只有6月、7月、8月三個月平均溫度在0℃以上,主峰6月份平均出現(xiàn)雨雪相態(tài)轉換天數(shù)9.8天,7月份平均9.3天,8月份平均7.0天,9月份平均7.2天,由于海拔高,山頂溫度低,可全年出現(xiàn)降雪天氣。
雨轉雨夾雪2007年出現(xiàn)最少,2010年相對最多,根據(jù)溫度變化趨勢,2008開始持續(xù)走低,至2013年開始年平均氣溫開始升高,至2015年達到基本接近2007年天池主峰自2008年開始,夏季出現(xiàn)雨雪降水相態(tài)轉換的日數(shù)明顯增多,2014年由于溫度升高,開始減少,雨雪轉換與溫度關系密切。
[1]紀源,張放,白雪,鄢志宇,魯建東.錦州地區(qū)初春雨轉暴雪過程降水相態(tài)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4,(20).
[2]楊曉亮,王詠青,楊敏,李江波,張葉,田雨潤.一次暴雨與特大暴雪并存的華北強降水過程分析[J].氣象,2014,(12).
[3]高艷波,丁偉,效碧鴻.2013年4月本溪一次雨轉暴雪天氣過程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4,(35).
[4]李一平,德勒格日瑪,江靖.內(nèi)蒙古雨雪轉換期強降雪多普勒雷達產(chǎn)品特征[J].干旱區(qū)研究,2015,(01).
[5]王奎云,楊紫超,崔悅.吉林省東南部山區(qū)雨或雨夾雪轉雪天氣特征分析及預報指標探討[J].氣象災害防御,2014, (04).
作者信息:林濤,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天氣預報預測、專業(yè)氣象服務。
X83
A
10.14025/j.cnki.jlny.2017.1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