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霄霄
摘要:事物之間是存在相似性和關聯(lián)性的,所以運用認知工具:隱喻和轉(zhuǎn)喻思維進行高度概括,能夠形成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詞匯語義系統(tǒng),從而使新事物通過舊事物獲得相應的概念,這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文章將對泰語中多義詞“???”的隱喻認知方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幫助泰語學習者了解泰國人的思維方式,從而更好地掌握泰語。
關鍵詞:泰語;多義詞;認知方式;隱喻
一、引言
近幾年來,國內(nèi)外關于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已經(jīng)越來越豐富。萊柯夫,約翰遜(1980),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隱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們認為人類的認知方式與人類自身的經(jīng)驗有關,這種經(jīng)驗包括文化經(jīng)驗和作為人類認知的重要參照點的身體經(jīng)驗。趙艷芳(2001),對經(jīng)驗主義認知觀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隱喻和轉(zhuǎn)喻是人們的一種認知機制,在認知語言學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為各個語言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提供依據(jù)。但是目前,對泰語中一詞多義即多義詞的認知機制的分析研究還很少。
二、泰語多義詞“???”的語義分析
泰語中,泰語詞“???”可以作為動詞或介詞出現(xiàn)在句子中,為多義詞,即有本義和由本義衍生出的引申義。
(一)泰語多義詞“???”的本義
本義為“直的,不曲,不彎”,一般放在中心謂語之后。
例如:?????????????????????? ??????????????????????????????“??????????(???)”
譯:當老師走進教室,學生們就立正并說“老師好!”
例如:????????????????? ????????????????? ???????????????????
譯:你直走5分鐘就會見到一棟五層大樓,那就是教學樓。
(二)泰語多義詞“???”的引申義
1.譯為“準、準確”,放在名詞或名詞詞組之后。
例如:?????????????????????????????????
譯:我們晚上八點在教室見。
例如:???????????????????
譯:他是一個守時的人。
2.譯為“直率、坦率”,一般是以“??????????”的形式放在中心謂語之后。
例如:????????????????? ?????????????????????????????
譯:我們是好朋友,有什么就直說。
例如:???????????????????
譯:他是一個直率的人。
3.譯為“相同、一致”,一般以“??????”的形式出現(xiàn)在賓語之后。
例如:??????????????????????
譯: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
例如:????????????????????????????? ??????????????????
譯:我們在不同的學校,但是學的專業(yè)是相同的。
4.譯為“在”,作介詞,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
例如:??????????????????????? ?????????
譯:站在中間的那位是泰國人。
例如:???????????????? ?????????????????????????
譯:圖書館在哪里,能幫我指指路嗎?
三、泰語多義詞“???”的認知分析
(一)認知隱喻分析
隱喻的本質(zhì)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當前事物(萊柯夫,約翰遜 1980:03)。令“另一種事物”為A事物,“當前事物”為B事物。A事物是一般是具體的,容易理解,較為熟悉的事物;B事物則一般是指抽象的,不容易被直接理解的,較為陌生的事物。A事物與B事物所代表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或者現(xiàn)實意義有相似性。
換句話說,隱喻是一個概念域a到另一個概念域b的映射,其中,概念域a是事物所代表的原始意義即本義的集群;而概念域b則是新事物通過與概念域a中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所派生出的意義即引申義的集群。
(二)泰語多義詞“???”的隱喻分析
泰語多義詞“???”的本義為“直的,不曲,不彎”,表示剛好在點上,不拐彎抹角。
1.引申義“準、準確”:是通過與本義“直的,不曲,不彎”
之間的相似性,即表示“剛好在點上,目標準確,沒有偏差,
符合標準”而派生出來的。
2.引申義“直率、坦率”:是通過與本義“直的,不曲,不彎”之間的相似性,即表示“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目標明確”而派生出來的。
3.引申義“相同、一致”:是通過與本義“直的,不曲,不彎”之間的相似性,即表示“目標統(tǒng)一,方向相同,沒有分歧”而派生出來的。
4.引申義“在”:是通過與本義“直的,不曲,不彎”之間的相似性,即表示“沒有偏差,剛好在某個空間的某個點或某個位置上”而派生出來的。
總而言之,泰語多義詞“???”的引申義“準、準確”;直率、坦率”;“相同、一致”以及“在,位于”都是通過與泰語多義詞“???”的本義為“直的,不曲,不彎”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
四、結(jié)語
本文對泰語中多義詞“???”的語義分析和隱喻分析進行了淺析,泰語多義詞“???”的引申義“準、準確”;直率、坦率”;“相同、一致”以及“在,位于”通過與與泰語多義詞“???”的本義為“直的,不曲,不彎”之間的相似性而衍生出來的。換句話說,泰語詞“???”的引申意義是通過認知機制中的隱喻機制派生得來的。
參考文獻:
[1]萊柯夫·喬治,約翰遜·馬克 著,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3]徐通鏘,葉蜚聲.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