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開西·斯蘭木汗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16層螺旋CT在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擇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診的患者40例,均接受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檢查,探討分析該檢查方法對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的診斷價值。結(jié)果 經(jīng)圖像數(shù)據(jù)診斷分析,所有患者中經(jīng)16層螺旋CT檢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23例,主動脈瘤患者8例,診斷結(jié)果比較確切,16層螺旋CT檢查出的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數(shù)為(4.52±0.86)個,夾層血栓形成率為75.0%,動脈壁鈣化率為22.5%。結(jié)論 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可清晰明確的顯示夾層主動脈瘤、主動脈瘤的征象,可為二者臨床診斷、病情判定提供合理
參考。
【關(guān)鍵詞】16層螺旋CT;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瘤
【中圖分類號】R81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7..02
Diagnostic value analysis of 16 - layer spiral CT in aortic aneurysm and aortic aneurysm
Wukaixi·Silanmuhan
(People's hospital of manas county, Xinjiang Changji 832200,China)
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是血管病變中的嚴重疾病,二者破裂隨時對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脅,因此,臨床上對改疾病的檢查亟需采取一種準確、安全、快速的方法。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是目前臨床診斷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的主要方法,有較高的實踐價值[1]。本研究就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在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中的診斷價值展開分析,現(xiàn)就結(jié)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診CAT的的患者40例,男女比例為27/13,平均年齡(60.36±5.24)歲,平均病程(12.62±2.53)d;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持續(xù)的突發(fā)胸骨后疼痛,呈撕裂或刀割樣刺痛,同時一部分伴有呈放射性指向后背的疼痛,另有一部分伴有上腹疼痛,其余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所有患者在行胸透、拍片、CT平掃檢查時出現(xiàn)主動脈增寬10例,主動脈橫斷面增粗3例。所有患者中一律排除精神障礙、其他器官嚴重病變、肝腎功能障礙、過敏體質(zhì)、心衰史、甲亢、哮喘等對研究結(jié)果造成較大干擾及對研究使用對比劑有禁忌的患者。本研究獲倫理審核支持,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屬認可并簽署知情書。
1.2 方法
1.2.1 檢查設備
患者均行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檢查,檢查所采用設備為16層螺旋CT機。
1.2.2 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檢查方法
(1)檢查前準備:所有患者在檢查前4h需保證空腹,工作人員為患者進行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講解,爭取本檢查獲得患者積極配合;(2)16層螺旋CT檢查范圍:取患者仰臥體位,雙手放松置于兩側(cè),在自然呼吸狀態(tài)下行掃描檢查,CT掃描自下頸部開始止于膈水平,部分掃描止于髂血管水平,掃描范圍大體包含胸、腹主動脈,骼總動脈及骼內(nèi)外動脈等;(3)l6層螺旋CT機參數(shù)設定:管電壓、管電流分別設置為120~140 VK、240~300 mA,層距、層厚均設置為2.5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4)對比劑量與注射速度:使用對比劑選非離子型對比劑,劑量為150 mL左右,由高壓注射器以3.5 mL/s的速度注入肘靜脈中,采取人工智能觸發(fā)進行掃描,當感興趣區(qū)對比劑濃度達120 HU時開始自動掃描;(5)圖像重建及分析:掃描完成后將圖像及數(shù)據(jù)傳送至ADW4.1后處理工作站,經(jīng)多層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以及容積再現(xiàn)(VR)等技術(shù)進行重建,后由專業(yè)性強,具備豐富經(jīng)驗的影像學醫(yī)師成組對分析圖像數(shù)據(jù)結(jié)果[2-3]。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特點,并進行分析,研究此檢查方法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瘤檢出率,以及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數(shù)、夾層血栓形成數(shù)、動脈壁鈣化數(shù)進行研究。
2 結(jié) 果
2.1 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結(jié)果
經(jīng)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患者中檢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23例,主動脈瘤患者8例,患者行16層螺旋CT檢查中清晰可見主動脈病變處有不同程度的管徑增大、破裂口位置與累及范圍,真性動脈瘤為囊狀或梭狀,可為單發(fā)、多發(fā),亦或并發(fā)胸腹動脈,全部夾層主動脈瘤及主動脈瘤在檢查中均可清晰顯示形態(tài)、數(shù)量、所在血管,以及與周圍血管的關(guān)系。
2.2 16層螺旋CT檢查診斷效果分析
觀察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方法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數(shù)為(4.52±0.86)個,夾層血栓形成率為75.0%(30/40),動脈壁鈣化率為22.5%(9/40),行CT增強掃描可見患者一律顯示密度各異的真假兩腔,29例(72.5%)為兩腔同時顯影;6例(15.0%)先真腔顯影,后假腔顯影,其密度較真腔低;5例(12.5%)假腔密度一直較低。大部分假腔管徑較真腔大,且大多處于真腔左后方位。
3 討 論
夾層動脈瘤與主動脈瘤是主動脈血管性疾病的分支,具有病情危急、預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點,臨床診斷常存在較大困難,且誤診率非常高。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產(chǎn)生,是由于血液經(jīng)主動脈內(nèi)膜上存在的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將主動脈內(nèi)膜分離逐漸形成血腫,夾層血腫形成位置的內(nèi)膜撕裂作為入口,大部分處在主動脈瓣上方,位于<4 cm以內(nèi)的升主動脈近端,當血腫由近端至遠端延伸過程中可形成另外的撕裂口,繼而形成再入口,致使真假腔之間相通。臨床上對此發(fā)病機理尚未能給出清楚的解釋,可由高血壓、馬凡綜合癥、動脈粥樣硬,或醫(yī)源性損傷等導致,其中,絕大部分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其他各種原因造成的發(fā)育缺乏、中膜彈力纖維發(fā)生病變等進而導致的主動脈壁薄弱有關(guān),其血腫多發(fā)于主動脈中層的1/3與外1/3處,也可由主動脈內(nèi)膜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造成主動脈內(nèi)膜或中層撕裂,導致血液進入中層,逐漸擴展為雙腔主動脈。中層動脈破裂可形成血腫,或中層囊性壞死,對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脅[5]。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掃描快,圖像清晰、費用低、圖像后處理功能強大等優(yōu)勢,還可全面、準確的顯示夾層主動脈瘤與主動脈瘤的所有特異性影像,可清晰顯示動脈瘤,能為臨床夾層主動脈瘤與主動脈瘤的明確清診斷提供有效參考。16層螺旋CT技術(shù)中的螺旋CT、CTA與三維重建,以及后處理模擬提高了血管外科中CT的應用效果,平面重建與三維重建技術(shù)在很多情況下都存在非常有效的利用價值,鑒于此,臨床診斷中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shù)可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及主動脈瘤的早期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研究表明,該檢查方法非常適用于臨床推廣[6]。
綜上所述,采取16層螺旋cT影像學檢查可為夾層動脈瘤與主動脈瘤的臨床提供更準確、安全、全面、經(jīng)濟實惠的診斷和治療的手段,臨床推廣應用意義較大。
參考文獻
[1] 陳云銀.16層螺旋CT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2,34(05):686-687.
[2] 黃偉康,唐西平.16排螺旋CT診斷腹主動脈瘤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19(07):699-700.
[3] 王 輝.16層螺旋CT在夾層主動脈瘤和主動脈瘤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2):548-549.
[4] 譚迎杰.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動脈瘤中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4,41(16):47-48.
[5] 尹向輝.16層螺旋CT在腹主動脈瘤中的診斷應用[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1):166.
[6] 李佩文,朱新進,龐力沛,等.16層螺旋CT多維成像技術(shù)診斷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研究,2017,14(5):69-70.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