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汪東 肖薇 張歡
一、做一個有目標的美容院
七八年前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關于目標的小故事,故事是這樣說的:
大學時,我們曾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那時豪情無限,高談闊論,仿佛無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著傾聽,不參與我們的話題。待大家熱情一過,他提出要做個測試,我們頓時都來了興致。
老教授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xiàn)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松了,楊樹也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有些疑惑,就說:“如果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我們猜想他又要加條件了,果然,他說:“楊樹雖然筆直,可由于年頭太多,中間大多空了,這時,你們會砍哪一棵?”
雖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fā),說:“那還是砍紅松,楊樹都中空了,更沒有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可是紅松雖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索性也不去考慮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結論,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啥大用,當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問:“可是楊樹之上有個鳥巢,幾只幼鳥正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
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問來問去的,導致我們一會兒砍楊樹,一會兒砍紅松,選擇總是隨著您的條件增多而變化,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測試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呢?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老教授看著我們說:“剛才聽你們縱論天下之事,似乎無所不在話下。可是,當你們踏上社會之后,當許多事擺在眼前,你們便只顧著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種變數(shù)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會做些沒有意義的事?!?/p>
“一個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標,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條件和現(xiàn)象所迷惑,才不會偏離正軌。這就是我的測試,也是我想要告訴你們的!”
目標,你還記得嗎?
在競爭加劇的明天,第一批會出局的店家都是沒有目標的店;第二批淘汰的店家,是盡管有目標但是卻對目標不聚焦的店;第三批淘汰的店家,是盡管有目標也聚焦但卻沒有系統(tǒng)的店。
在目標這個概念上,有很多院長是糊涂的。
美容院管理者通常都是女性。從性別而言,女性比較容易感性地看待事物,感性地做判斷和決策。另外,美容院通常面臨的是亂七八糟一堆問題,管理者要為各種問題到處分心。一分心就容易導致工作缺乏重點,原有的目標自然就被干擾了。于是乎,會容易忘記自己的目標和初心,管理者就很難從具體的事務當中抽離出來看待自己企業(yè)所處的狀況,捕捉不到關鍵問題,也抓不住運營重心所在。
能夠理解院長們的這種狀態(tài)。因為在運營管理中處處需要院長們小處著手,以至于忙亂煩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所以無法做到大處著眼。等到有一天,忽然想起目標的時候,己經過去了半年甚至大半年。這種現(xiàn)象很常見。
目標是一盞燈,只有心中牢記自己的目標,才不會在細節(jié)的事務里迷路。
親愛的院長,你的目標是啥?還記得嗎?請回顧一下,你在年初制定的目標是什么,做好的行動計劃又是什么?
你是,看到我們的提問立即能想起你的目標是什么?還是,需要回憶幾秒鐘后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給你點贊;若是后者,說明你目標不堅定。而前者的業(yè)績肯定高過后者。
你是,每天記得你的目標,每天在審查自己跟目標的差距?還是,大多數(shù)時候忘記了,偶爾才想起?如果是前者,我給你點贊;若你是后者,說明你不夠聚焦,你還能做得更好。
你是,看到這里被提醒了,才想起來自己也定過目標?還是,根本就沒有目標?如果是前者,你就是糊涂蟲;如果你是后者,你就是糊涂蛋,二者沒什么區(qū)別,都是稀里糊涂在混日子過。
反面教材:幾個美容院老板娘的一天
王院長,浙江某連鎖店
上午九點就上班了。一來就抓著運營總監(jiān)、區(qū)域經理開會,研究方案和活動。
聊了一上午,從方案聊到業(yè)績,再到人員問題。主題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跑了。最后會議成了對高管的埋怨會,說員工有情緒、不在工作狀態(tài)、業(yè)績上不去都是高管的問題。到了中午,吃個飯,午睡一覺,找個手法好的美容師給自己做個護理。然后,有心情就繼續(xù)抓高管開會,或者想到別的事就走了。說明天接著開會研究下一步業(yè)績。結果第二天重復第一天工作。最后,實在想不出來,就抓起電話,打給同行的閨蜜打聽方案,讓對方發(fā)方案給自己。一周后,覺得這個方案還不夠好,了解到一個新的,推翻!
趙院長,江蘇無錫某店
每天幾乎不管店,只盯著幾個大客戶。
大項目廠家沒有會議,就每天帶著大客戶吃喝玩樂買買買。廠家有會議就帶著大顧客出去各種嗨,給顧客推薦大項目。店里管理沒有章程,業(yè)績不好問員工怎么回事,員工說什么她就相信什么,然后老板員工一起心塞、惆悵。然后開導員工,跟員工聊心情。
更氣憤的是,帶出去成交的大項目業(yè)績瞞著員工。問她為啥?她還理直氣壯:“這顧客是我?guī)С鋈ヤN售的,員工又沒鋪墊?!迸龅竭@樣的老板真想反問她:“平時不需要員工服務的話,哪來的客情消費大項目?”
劉院長,湖北武漢某店endprint
早上10點上班,打電話預約,給員工上思想課。中午開始吭哧吭哧做顧客,而員工卻還有閑著的。問她為啥,說顧客就要她服務,否則沒業(yè)績。然后,苦逼逼,自己成了店長,成了顧問,也成了美容師。問她做完顧客要不要做點別的?她說:一天做兩三個累死了,哪有力氣做別的,回家!但又每天發(fā)牢騷說好辛苦,埋怨員工不成長,對同行埋怨現(xiàn)在的員工好懶好難管。
羅院長,廣東東莞某店
10點多到店,檢查衛(wèi)生,看監(jiān)控,接待顧客,聊聊八卦。遇到重點顧客時,耐心地陪對方聊聊天。然后繼續(xù)看監(jiān)控,看配料室哪個員工偷偷聊天,哪些員工用料多了。下午在辦公室里,悶頭看薪酬表,盤算著想著怎么省工資成本。
何院長,湖南長沙某店
該店是做整形起家的店,何院長天天悶在手術室,忙著做整形。店里幾百個顧客,團隊亂七八糟,客情差的一塌糊涂,她根本不管理,用整形而來的收益養(yǎng)著美容院。
以上這些老板,把時間精力用在一些零碎的事務上,而沒有用在目標上。至少有90%的時間,花在與目標無關的地方;至少有90%的工作內容,與自己企業(yè)的目標關系不大甚至毫無關系。甚至可以感覺到,有幾家店根本就屬于完全沒有目標的放任狀態(tài)。這樣的美容院哪里會有希望?
你是這樣的嗎?
一個沒有目標的美容院是沒有希望的。
請記?。涸诟偁幖觿〉拿魈欤谝慌鷷鼍值牡昙叶际菦]有目標的店;第二批淘汰的店家,是盡管有目標但是卻對目標不聚焦的店;第三批淘汰的店家,是盡管有目標也聚焦但卻沒有系統(tǒng)的店。
二、互為前提的局
多年前,臺灣羅麗芬連鎖集團的總裁羅麗芬女士講課,開場第一句就是:“美容院的管理是管什么?三個字:人、事、物。”那時我對美容院剛開始進行研究不久,聽羅總裁《國際化店務管理》的講座還有些似懂非懂。不過卻記住了這句話——美容院核心要管理的就是:人、事、物。
多年后回頭看,羅總裁的話依舊顛撲不破。只不過,這些年的實戰(zhàn)總結發(fā)現(xiàn),實際上在經營好一個美容院的情況下,運營管理會變得更加細分。所謂人、事、物的說法,僅僅是一個總體的概括。
作為美容院的管理者,院長們多數(shù)時候所處的狀態(tài)是忙亂煩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然而,最可惡的是另外一種錯綜復雜的局面,我們把這個局面稱之為“互為前提”。
什么意思呢?即這個企業(yè)當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然而要解決A問題的前提是:必須先搞定B問題;要搞定B問題的前提又必須先完成C目標;要完成C目標的前提就是先擺平D狀況;要擺平D狀況的前提必須先提升E效率;要提升E效率的前提又是要先解決A問題……就這樣繞回來了。從A到E五項問題相互纏繞,互為前提,互為因果。然而在現(xiàn)實中經常會有更離譜的形態(tài),或許在E后面還有F、G、H等更多前提問題需要解決,會更加復雜多樣化。要解決A問題需要走的彎路會更多更遠,直到最后才能搞定A問題。有不少人嘗試去一項項去解決,于是陷入了一件件具體的事務中,搞得筋疲力盡,最后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花掉了,A問題卻依舊堅挺。
有時候,院長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一個迷局當中。這個局還是自己給自己布的局,因為店是你開的。面I臨的局面很復雜,問題很多并且又相互交織。留給你騰挪的空間既狹小又局促,可利用的資源既稀缺又局限。搞不好,就會成為一個僵局;不去搞的話,就會成為一個死局、殘局或敗局。
互為前提的局面有一個特征,就是讓人覺得無從下手。有沒有感同身受?往往這個時候,你會發(fā)覺腦子根本不夠用。如果你想在美容院里建設一個生態(tài)運營系統(tǒng),讓你的美容院進入良性運作的狀態(tài)。但美容院當下的處境又是陷入在互為前提的迷局中。在問題纏繞不清的當下,甚至是處于必須飲鴆止渴才能維系企業(yè)存活的當下,你該怎么建立這個生態(tài)管理系統(tǒng)?
首先要做的是破局!
但是,破局肯定不是在現(xiàn)有問題上去做推理,肯定不是通過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鏈上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在問題鏈上推理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需要你去解決問題鏈上的一串問題。而當你打算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時,暫且不說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卻有很大的概率會制造出新的問題和新的麻煩。
這些年來,百達可以公司在給企業(yè)把脈時,遇到過很多病態(tài)經營中的美容院,其中有些就是每天飲鴆止渴,靠現(xiàn)金流茍活的美容院。我們多次面對互為前提且形態(tài)各異的迷局。在實踐中得出總結:按照傳統(tǒng)的思考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是行不通的。凡是從問題入手去做的人,最后的結果,無非是制造出更多問題來添亂罷了。我們的總結是:要破局,就絕對不能從問題下手。而要從瓶頸下手!
換句話來說,假如美容院各個方面都做出改進,比如培訓改進、服務改進、手法改進、接待流程改進、店務管理改進、促銷方案改進、銷售套路改進……能改的地方都改進了,但是,只要瓶頸沒有破除,互為前提的局就還會存在,生態(tài)運營系統(tǒng)就無法建立。美容院就會始終處于無序盲目的病態(tài)當中。困擾人的各種問題還會繼續(xù),并且,永遠搞不定!
你的瓶頸到底是什么?
瓶頸是對應目標而存在的。假如一個美容院從來都沒有目標,那它的瓶頸是什么恐怕只有鬼知道。而要找到瓶頸,首先要明確目標是什么,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就無法定義具體的瓶頸。
不同的院長有不同的情懷或理想,所以不同的美容院有不同的目標。有的院長目標是想做成連鎖企業(yè),有的是做成高端會所,有的不在乎規(guī)模有錢賺就行。但無論最終的目標是什么,都需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業(yè)績目標來牽引你的企業(yè)發(fā)展。因此,我們將所有美容院的目標定義為業(yè)績來論述。這符合大多數(shù)美容院的需求。
任何一個企業(yè)都有問題,企業(yè)越大、問題越多。中國移動、百度、阿里巴巴面臨的問題一定比你的美容院多。但他們的運營者不會去想著解決所有問題,也不會就問題看問題。任何企業(yè)解決問題的目的都是為了企業(yè)發(fā)展,而衡量發(fā)展的核心指標是業(yè)績能不能持續(xù)增長!所以,判斷一個問題要不要解決的關鍵在于,解決這個問題對你的業(yè)績增長有沒有決定性作用。這就是所謂的瓶頸,而瓶頸則是當下的運營重心!endprint
很多人找不到真正的瓶頸,找到的所謂“瓶頸”恐怕都是假的。怎么辨別?你只需要思考一下,解決了它業(yè)績是否會井噴?不會井噴就是假的。
假如美容院的目標是業(yè)績,瓶頸就是制約業(yè)績不高的核心因素。那么制約美容院業(yè)績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我們必須要把它找出來:干掉!
美容院的瓶頸究竟是什么?就在以下選項當中。
是員工能力不強?還是銷售賣手沒有努力?是顧客到店率太低?還是買單人數(shù)太少?是銷售真的很難?還是客情關系太差?是企業(yè)文化不健康?還是管理者思路不清晰?是組織架構不合理?還是崗位職能不明確?是銷售技巧太笨拙?還是項目結構有缺失?是項目營銷沒套路?還是臨門一腳缺力度?
舉個例子:你的店有200個顧客,常買單的顧客有40個,也就是常說的20%的顧客成就80%的業(yè)績。多數(shù)美容院看見買單人數(shù)少就去拓客??墒侨绻愕某山缓烷_發(fā)能力只有20%,拓進來的顧客又怎么能帶給你驚喜?所以,這樣的美容院瓶頸就是買單率,當下的運營重心不是拓客,而是如何提升買單率。
蔡院長的店一年做了三次拓客。98元的門檻,顧客可以做12次。三次拓客,多的時候能拓到上千名顧客。每次大量顧客進店,美容師們都看到了希望。但問題緊接著來了,顧客進店后根本不再花錢,純粹就是來占便宜的。美容師對顧客推薦原價2980元現(xiàn)價1980元48次的療程,顧客不買。而美容師們一個個辛苦的要死,即使銷售出去了1980元的卡項,提成也僅是100來元。由于美容師無法成交顧客,也就無法賺錢。很多美容師萌生了辭職的念頭。服務也開始變得不上心,服務質量直線下降。
怎么辦?蔡院長個人反思:自己拓客的途徑出了問題,應該去銀行、事業(yè)單位去拓一些有質量的顧客。她的決策是拓有質量的顧客。百達可以公司接到這個案子以后,發(fā)現(xiàn)顧客進店后的成交是個問題。無法成交導致美容師喪失信心又是一個問題。為此,咨詢師下了一道命令,向所有人宣布:1980元的療程卡優(yōu)惠結束,恢復原價2980元不再打折。同時,對于美容師下達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激勵政策:新顧客如果成交一個2980元卡項,美容師獎勵1000元。于是美容師瘋了,每來一個新顧客都特別用心地對顧客服務,力爭成交2980卡項,結果,當月成交166名新顧客。
運營重心不同,結果就不同,對嗎?
做個總結:
想要破局,不從問題下手,而要從瓶頸下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明確自身企業(yè)的目標——你想做多少業(yè)績?
第二:找出整體目標推進受阻礙因素——你的瓶頸是什么?
第三:拼盡全力打破瓶頸——行動步驟,調集資源,努力打破。
百達可以公司在輔導美容院成長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先干掉核心瓶頸,致使各項指數(shù)發(fā)生變化。我們關注、觀測的更多的是軟數(shù)據、軟指標。比如:員工的變化、老板的變化、戰(zhàn)斗力的提升、組織架構的變化、賣手的成長、客情的指數(shù)、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等。當然,我們也關注買單人數(shù)的提升、業(yè)績的提升、客單價的提升。
不過,美容院院長們比較關注業(yè)績指標這一項,似乎只有業(yè)績提升了才能證明跟百達可以的合作是他們正確的決策,對此我們表示理解。因此,我們通常輔導一個企業(yè)時,會先在打破瓶頸的過程中把業(yè)績拉高,有時候業(yè)績會產生好幾倍的井噴現(xiàn)象。當業(yè)績發(fā)生突變以后,才能比較從容地進入下一個層級的深度輔導,把生態(tài)運營系統(tǒng)真正的搭建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