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摘要:體驗過程本身是建立在個體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必須依賴外界的刺激,即活動或情境的親歷,并在這種親歷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內心的體悟。只有不斷地讓學生去體驗,學生才會在這種體驗中提升自己。
關鍵字:體驗;成長;提升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體驗過程本身是建立在個體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的,必須依賴外界的刺激,即活動或情境的親歷,并在這種親歷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內心的體悟。在我的德育教育中我不斷地制造機會,讓學生去體驗不同的角色,在各種角色中體驗一下人處在不同的位置所感受到的心情,學會改變自己,學會感覺別人的心情,學會從別人角度考慮問題。
一、在學校中的主動體驗與被動體驗
(一)主動體驗
當代中學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充滿自信,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渴望獨立自主,要求受人尊重,參加社會的各種活動。針對他們這樣的個性,在班級的管理中我讓學生主動體驗一下班任工作,對班級的各種職務進行公開選舉,想當什么職務要進行“述職”,然后讓同學來投票選擇,如果在上任期間不稱職,同學們可以在限期內改正,或另選他人。這種方式一方面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在這種管理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我的第一任班長在管理了幾天之后找到我說:“老師我以為管理一個班級很容易呢,只要大家把自己該做的做了也沒什么事了,都這么大了應該不用人管的,我只要檢查一下,督促一下就行了。以前我和他們說話他們也嫌我說話聲音大呀,可現(xiàn)在他們說我跟他們橫,說我說話聲音大,擺官架子,其實我也沒和他們橫呀。”我說:“那我問你,你覺得你和沒當班長時真的沒有任何改變嗎?你真的沒有因辦自己是班長而自居嗎?你和其他的班級干部交流過嗎。你覺得就你自己能管理好班級嗎。我希望你回去好好想想這幾個問題?!爆F(xiàn)在咱同學說我沒以前架子大了。我在不斷地改變自已。從一些事情上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就連我媽都說我長大了。也應該讓其他同學來體驗一下,真的挺好的?!?/p>
主動體驗是以興趣為前提,干自己喜歡的事,學生自然喜歡去體驗,會積極的去做,并對這種體驗充滿了期待,充滿了美好的想象,然而事情往往并不是他們想象那么順利。但是我想無論結果如何對于`每個參與的同學來說都是有所收獲的,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是一種財富,一種積累。
(二)被動體驗
現(xiàn)在有一部學生的自我意識太強,向來我行我素對班級的榮辱漠不關心,缺少責任心。對于這樣的學生我要讓他們體驗一下沒有責任心的人和有責任心有怎么不同的感受。讓他們在這樣的體驗與感受中改變自己,懂得責任。有的男同學對于日常的值日就不認真,覺得沒什么,對班級的影響也不太在意。針對這樣的男同學,我決定讓他們來做值日班長,讓他們體驗一下一名積極的,認真負責的同學,是被同學們怎么評價的。當我讓其中一名男同學他做值日班長時,他不太情愿,我說你干吧我?guī)湍愣椅蚁嘈拍隳芨珊?。剛開始幾天他沒有多大改變,班級的衛(wèi)生也扣了分,同學們說他不負責,不關心班級,不一是個好的值日班長。他找到我說:“不干了,同學們說我干得不好,不稱職?!蔽艺f:“那你就不能干稱職了嗎!有多難呀,從明天起你早點來,我?guī)湍悖悄惚仨氃鐏硪驗檫@是你的事?!钡诙焖€是早早的來,和大家一起干。”經(jīng)過我一周多的督促,指點,這一周的衛(wèi)生很好。我在班級表揚了他。說他是一名稱職的值日班長,希望同學們多和他溝通,幫他把工作干得更出色,讓班級衛(wèi)生工作上一個新臺階?!庇诌^了一段時間我問他:“我說同學們還說你不負責任嗎?!彼f:“沒有,同學們都愛和他說話了。分配勞動時同學也都樂于接受了。
我們的一部分學生不是不能承擔責任,也不是沒有責任心,而是他沒有認識到責任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體驗責任,讓他們感受到被別人說是一個負責任的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及發(fā)自內的興奮,讓他們認識到只有有責任心的人,能承擔責任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尊敬、尊重。
二、家庭體驗
現(xiàn)在的學生幾乎都是家里的獨苗,在家里父母舍不得讓孩子干活,他們幾乎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很少能體驗到父母的辛苦,最近在電視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什么三八節(jié)給母親做頓飯,回家給爹媽洗一次腳等等這樣的事情。我想這無非是想讓我們這些獨苗們能夠體驗一下家長的辛苦,一個孩子如果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又怎么能知道心疼父母,為父母分憂呢。我也給我的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yè),主動在家里洗一周的碗,偷偷給媽媽洗一次衣服,然后把你的感想寫出來。我看了他們的感想。有的同學寫到,我說我要洗一周的碗我媽不讓,怕我把手弄粗了。我洗了一次,弄了一手油油的。這下我知道媽媽的手為什么那么粗了,我要為我媽買個手套,以后我也要幫我媽多干活,我以前太懶了;有的寫我媽都夸我了,說我知道心疼她了,說我是她的小棉襖;有一名同學寫到我媽那天下班晚,我就把家里的衣服都洗了,我媽回來時我也沒說,吃飯時我媽還說一會洗衣服,幾天沒洗了。當我媽一進衛(wèi)生間發(fā)現(xiàn)衣服都洗了,還以為是我爸洗的呢,我說是我洗的時候我媽抱住了我說,我的姑娘長大了,真的長大了。我當時差點哭出來,我現(xiàn)在才懂得怎么樣才叫“愛”我爸我媽,怎么做才是一個好孩子一個知道心疼父母的好孩子等等,我覺得有些話就像個小學生的感受,但是我知道,雖然我們的學生是高中生,但是我的家長還是把他們當成小孩子,放不開手,怕他們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怕他們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提醒我們的家長:“放手吧,讓他們去體驗一下你們的辛苦,讓他們明白生活不只有幸福,讓他們去體驗去嘗試,只有這樣我們孩子才能真正的長大,才會健康的長大,才會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獨立面對風風雨雨?!?/p>
三社會體驗
我經(jīng)常鼓勵我的去體驗社會,在假期去打一份零工,目的不是讓他們掙多少錢,而是讓他們去了解社會,了解社會中的人與事,懂得掙錢不容易,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懂得人在什么時候需要忍耐,什么時候需要勇敢。
總之,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口述如何做才是一個好學生,好孩子,對于犯錯的學生不是語言上的批評,就是找家長,不要總是埋怨我們的學生不懂事,不關心班級,就知道花錢。我想他們也想成為一個好學生一個好孩子,只是他不懂得如何才能成為那樣的人,他們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知道怎么做才克服自己的缺點。那就讓我們和家長一起給他們機會,制造機會讓他們去多做點事,不要說他們不行,不要怕他們太累,讓他們在我們的“監(jiān)控”中去實踐、嘗試,在這其中體驗人生的滋味。
參考文獻
[1]《中學生心理學》作者:林崇德 出版時間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