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互聯網在滿足當下多元化需求層面的作用不容否認,但網絡行為尤其是網絡經濟行為數量的膨脹,也伴隨著網絡糾紛甚至網絡犯罪的出現。網絡糾紛往往呈現出時間空間跨度大,侵權責任主體不明,受害者維權困難等特征,傳統(tǒng)訴訟方式也因此陷入難以切實生效的窘境。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這表明,法治精神決不能在互聯網時代缺席。
必須明確,互聯網法院決不是簡單地將法院的審判職能轉移到線上網絡平臺。《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對互聯網法院的定位十分明確,即:依法有序、積極穩(wěn)妥、遵循司法規(guī)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guī)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絡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因此,互聯網法院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互聯網受理網絡糾紛案件,是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fā)展趨勢的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ヂ摼W法院設立所傳遞出的意圖,與不久前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的目標相契合,是金融科技在司法上的具體表現,這對于整頓當前互聯網領域中的亂相,保護網絡消費者、投資者,將司法權威延伸到互聯網領域意義重大,是令人鼓舞的。
在不損害司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與不干擾互聯網空間正常有序發(fā)展的前提下,敢于使用、善于使用互聯網技術,探求新的符合互聯網運行規(guī)律的訴訟方式和訴訟規(guī)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率,維護網絡安全,是互聯網空間健康成長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