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十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剎那,對于雜志與讀者們來說,確是波瀾壯闊的。
十年,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十年,給我們留下了厚重的責任;
十年,見證了昨日的櫛風沐雨;
十年,守望著明天的燦爛輝煌。
2017年5月9日,正值2017第十三屆中國·深圳文博會龍園分會場暨“一帶一路”國際奇石文化博覽會開幕之際,《中華奇石》雜志也迎來了創(chuàng)刊十周年華誕。為慶?!半p喜臨門”,雜志特邀全國各地通聯(lián)站站長歡聚鵬城,共話賞石。
此次活動定名“圍茶雅集”,也是借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園雅集”(北宋年間,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李公麟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等人會于駙馬都尉王詵府邸西園,寫詩作文,品茶尋韻,由此被稱為“雅集”)之意,以因茶會友的方式議論石學及市場經(jīng)濟,可謂雅韻無形,人物、奇石之雅盡皆釋放。
下午兩點,雅集隆重舉行,各位嘉賓簽名留念,滿載對雜志崢嶸十載的祝福。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期刊雜志協(xié)會會長石峰先生到場祝賀,對雜志十年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出了未來發(fā)展的意見與建議,令在場嘉賓受益匪淺。
本刊主編陳西在致辭中回顧過去辦刊的艱辛,暢談當前形勢,描繪未來美好前景,并感謝各級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各位站長的大力支持以及辛勤的工作,堅信雜志在下一個10年一定會更加輝煌。主編說:“在各種短頻快的新媒體的沖擊下,雜志這種媒體似顯得過時,但我想說的是,相對微信、QQ等媒體而言,她們就像‘偶遇情人、‘一夜情的艷遇,盡管新穎、刺激,卻瞬間逝去了,而雜志就像‘老伴,她會伴你一生,只要你想起她,她就在你的身旁?!敝骶幱谩袄习椤苯栌麟s志,表示石友們與雜志的關系就像伴侶,永遠相攜相伴一生,贏得陣陣掌聲。
發(fā)行總監(jiān)許靜主持了本次雅集,本刊副主編楊靖對到場來賓表示了熱情的歡迎,雜志發(fā)行主管趙秀梅講解了雜志的發(fā)行和訂閱等相關事宜,資深編輯張鑫以ppt的形式,就各通聯(lián)站如何與雜志無縫對接做了詳細闡述。隨后,各位站長結合當?shù)刭p石情況暢所欲言,共話賞石。
洛陽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洛陽通聯(lián)站站長祁文石首先發(fā)言,他感謝了雜志作為大平臺為石友們提供了更多宣傳和展示的可能性,將有效信息、新興石種推向石市前沿并產(chǎn)生影響,寄望將來能有更多合作。講話激情而樸實;目前石市海洋玉髓大熱,廈門作為海玉資源一大聚集地備受關注。廈門通聯(lián)站站長徐鐵軍就此介紹了當?shù)睾S窦澳虾旇Т宓默F(xiàn)狀,并就廈門賞石文化活動與通聯(lián)站組織建設的內(nèi)容、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幾十年來的發(fā)展做了分享匯報;蘇州藏家張毅先生通過對蘇州當?shù)刭p玩歷史的講解及蘇座的發(fā)展,讓臨場嘉賓受益匪淺,現(xiàn)場仿佛刮起了一陣傳統(tǒng)賞石回歸之風。
臺灣通聯(lián)站負責人楊文靜分享了與雜志結緣后的經(jīng)歷,通過雜志認識了全國各地的藏家石友,對臺灣版面的組織和自身發(fā)展提升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楊文靜女士還與大家分享了素有“臺灣趙本山”之稱的明星許效舜先生的賞石故事,許先生對奇石的執(zhí)著與摯愛令在場嘉賓動容。
最后,楊文靜還帶來了許效舜先生的墨寶,饋贈其他站長,交流歡樂融洽,雅集氣氛空前高漲。未能親臨現(xiàn)場的站長們也以各種形式發(fā)來了祝福。雅集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結束。
雜志多年的經(jīng)營,離不開各位站長及石友們的大力支持,再此深表感謝,讓我們攜手下一個十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