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方
前年全國青運會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田徑運動員受訪。節(jié)目標注他是青海隊選手,說的卻是一口東北話。我大概能猜到這里邊發(fā)生了什么,那種感覺如鯁在喉。
我想到了巴特爾,我幼年的時候,他是家鄉(xiāng)的名片,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里,他的傳奇故事在鄂爾多斯人中口耳相傳??墒牵蟀痛蛄巳稳\會,換了三回東家,卻一次也沒有為他的家鄉(xiāng)內蒙古效力過,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這種“人才交流”在全運會上太平常了,丁寧這個一嘴大碴子味兒的東北姑娘,目前正在代表北京參賽;蹦床奧運冠軍董棟出生在河南,代表山西參加全運會,上屆全運會轉會到了遼寧,而眼下這次,他又回到了山西隊。
他們中有的是少年時就被其他省隊挑走,于是戶口也隨之改變;有的純粹是體育“雇傭工”,是政治籌碼。在開幕式上,當你看到每個省的代表隊擎著旗幟從看臺前走過,他們的隊伍中有多少人代表的是他們土生土長的家鄉(xiāng)?這個比重恐怕并不大。
有的人會這樣想,大家都是中國人,何必分什么省市之別?無論你代表天津或山東,還不是這片土地上的同胞?可是朋友,我們作為中國人,用費孝通先生的話講,有很重的鄉(xiāng)土情結。
還記得劉翔十一運奪冠時,面對家鄉(xiāng)媒體,他用上海話侃侃而談,氣氛輕松而愉悅。上海觀眾看在心里,也會為家鄉(xiāng)出了一位世界冠軍而自豪。孫楊的粉絲遍布全國,但是在全運會期間,最為他高興的,恐怕還是浙江人民。在全運會的金牌戰(zhàn)略下,各省區(qū)市一擲千金,特別是東道主,往往從全國收集各領域有能力爭金的佼佼者,可是當他們的脖子上掛著金燦燦的獎牌,說出的鄉(xiāng)音卻令現(xiàn)場觀眾感到陌生,這樣的冠軍之于當地老百姓有何意義?
我也很想問運動員一個問題,在某個時刻,你的心中有沒有幻想過那些為故鄉(xiāng)征戰(zhàn)的場景?
全運會的關注度在降低,這是不爭的事實,那個電視臺決定人們看什么的時代已經遠去了,全運會的收視率面臨的不止是其他體育賽事的競爭,還有更多娛樂方式的競爭。只有在爆出丑聞時,吃瓜群眾才會記得看上一眼。
為了重拾對全運會的熱情,到底能做什么?或許,只需要激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最關鍵的,就是讓運動員回到他們的家鄉(xiāng)。
我知道這比登天還難。全運會不同于商業(yè)體育,在職業(yè)聯(lián)賽中,一個異鄉(xiāng)人可以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贏得球迷的認可,可是在全運會上,賽事一完,運動員他們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生活,與冠軍證書上寫著的地區(qū)再無瓜葛。但我還是期待有這么一天,職業(yè)體育人們不再背負著權力與利益前行,他們?yōu)樽约旱募亦l(xiāng)拼盡全力,而家鄉(xiāng)的人民也密切關注著運動員的訊息。這層關系讓你感覺到,他們就是你身邊的某個孩子,這種殷切的期望叫做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