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野的。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它尤其愛跟山路哥哥鬧著玩:一會兒手牽手,并 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山路哥哥倒不覺得這有什么了不起,它請樹木大叔幫忙,幾根大樹往索溪身上一搭,反從它身上跨過去了。山路哥哥還找石頭弟弟幫忙,幾塊巨石一墊,山路便化成一條虛線,一跳一跳地從水中過去了。山路還有更巧妙的辦法,它在河床上墊一排大卵石,從水底下一個猛子扎過去。這樣的“路”,還可以過汽車——汽車吼叫著,車身搖晃著,卵石擠碰著,水花四濺,我們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沒走過這么“野”的路!
(選自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索溪峪的“野”》)
評析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像水一樣的品性,是盡善盡美的境界。走近大自然,我們能感受到水的純凈心性,它以百態(tài)存于自然界,于自然無所違。可索溪峪的水有它的獨特之處,它是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繞著山奔跑,撅著屁股鬧,似乎在和游客歡唱它愉悅的心情,這是有著聰明才智的水,這是充滿靈性的水。索溪的靈動還帶動萬物,它與山路哥哥打鬧,與石頭弟弟嬉戲,時而急,時而緩,時而彎,時而直,隨心所欲地流淌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沒有雕琢,不被馴化,樂居田野的“野性”呼之欲出。擬人修辭手法,讓我們感受到“野孩子”潑辣中的溫情,是一種最自然、最真實的萬物靈性美。
(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