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官陽
交通安全應該從交通事故調查中受益
文 官陽
陜西8.10特大交通事故的調查,正在展開。在各種微信群里甚至媒體上,關于這起事故的原因和責任的分析與爭論都不少,其中特別典型的,就是很多交通從業(yè)者,追究的角度是責任而非原因,即使討論原因,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是否符合規(guī)范之上,好像符合規(guī)范了,道路設計者就沒責任了,道路也安全了,更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整改措施上,以至于事故路段過了幾天了,這個路段并沒進行更專業(yè)的臨時控制,還有可能隨時吞噬新的生命。這個角度,其實對事故的調查,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對個體責任的追究,可能導致各種推諉和掩蓋,導致對公眾本質利益的忽視甚至傷害。
道路交通的公眾訴求,第一項就是安全。交通事故調查,也應該圍繞安全需求展開,而不是符不符合規(guī)范。因為規(guī)范擺在那里,事故已經出了!而違反規(guī)范,并不一定就導致車輛的失控,車輛的失控,也并不一定就導致群死群傷。
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盡快調查導致事故結果的道路條件和交通控制狀況,調查駕駛人出現錯誤的原因,調查錯誤導致巨大傷害的原因,并盡早得出整改的具體措施和方法。至于道路設計是不是符合規(guī)范,本應該是整治措施時才要考慮的,而不是事故調查之初的重點。那種認為道路設計只要符合規(guī)范就不用再進行研判的想法,也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道路環(huán)境是一直在變化的,很多認識是會持續(xù)深入的,拿十幾年前的規(guī)范和僵硬的設計條件硬套現在的人、車、路,是麻木和反科學的,同樣,拿過去的規(guī)范缺陷檢討現在的事故原因,目的也應該是改進安全,而不是追究設計責任,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認識都是需要持續(xù)的提升過程的。1965年以前,美國安裝了大量的端頭未做處理的波形護欄,遍布全國,成千上萬,付出過慘痛的代價,花費了超過10年的時間,才逐步認清這種設置的危害,并又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逐步整改了大部分。機動車廣泛進入中國社會,也不到20年的時間,我們的認識,同樣是需要過程的,我們需要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追究個體認識不足的責任,就像交通安全管理,指望人不犯錯誤,持續(xù)地高度集中精力,這都是錯誤的思想。我們需要的是盡量避免駕駛人犯錯誤,盡量減少其犯錯誤后的傷害程度,這是全體交通從業(yè)者的職業(yè)責任與良心。
在交通安全對策領域,有一個很經典的“哈頓矩陣”,我們重溫威廉哈頓先生在擔任美國第一任美國道路與車輛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長時所首創(chuàng)的這個矩陣,就可以發(fā)現,交通事故的結果與誘因之間的聯系,是廣泛而復雜的,不是簡單追責哪個方面,就可以改善道路安全條件的。
人車路事故前信息供給態(tài)度能力和狀態(tài)警察執(zhí)法車輛性能·照明系統(主動和被動照明)·剎車·速度控制道路設計與規(guī)劃·速度限制·標志標線·行人保護設施事故中使用限制設施減輕傷害乘員限制(安全帶)其他安全設施碰撞保護設計路側碰撞保護設施·護欄·移除障礙物事故后急救技能醫(yī)療資源救援便利性火災風險控制救援設施擁堵
以8.10特大事故為例,事故結果是當天已經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住院,傷亡慘重。但是導致事故的結果,與事故發(fā)生的過程,其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是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也并不是造成人員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道理很簡單,因為司機即使疲勞,也不一定就導致車輛失控,車輛失控,并不一定就會撞墻,撞墻也不一定就會死人,死人也不一定就會死那么多人。當我們用哈頓矩陣的思路,來具體排列一下其中的主要直接環(huán)節(jié)和間接環(huán)節(jié),看看總體有多少個點要去探究,其中又有多少個點,是可以下功夫改善,從而減輕事故傷害度的:
人車路事故前1、駕駛人資質?2、駕駛人能力?a )路況經驗b )應急能力3、失去控制的原因?車況?1、符合規(guī)定?2、超越規(guī)定?3、是什么原因走到這個地方?4、撞墻之前車輛的狀況?1、路面狀態(tài)與養(yǎng)護水平?2、線型特征?3、視距和視區(qū)量?4、交通控制質量?a )標志標線的設計質量與材料狀態(tài)b )視認性c )養(yǎng)護水平d )隆聲帶?5、危險因素預警?6、其他控制措施?7、道路養(yǎng)護?8、支撐上述決策的標準與規(guī)范的質量和形成程?事故中硬傷害因素的處置方式與效果·護欄?·吸能裝置?事故后急救反應時間后續(xù)處置資源乘客狀態(tài)·佩戴安全帶·身體條件·是否有應急反應剎車系統是否起作用?車體強度座椅強度車體處置救援難度救援便利性二次事故預防
當我們把這起事故的哈頓矩陣畫出來后,我們就會發(fā)現,其實有太多的地方,只要進行一些改進,我們就可能在一個人出現錯誤時,不至于導致這么大的傷害了!車輛失控并不是重傷害結果的必然原因。
所以對于交通事故的調查,重點并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要找到導致事故結果的那些因素,逐一設法糾正它們,這樣堅持下去,我們就能逐步改善道路安全條件。
在全行業(yè)都在關注8.10事故調查進展的時候,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美國華裔資深交通工程師梁康之先生,也積極參與了很多討論和意見,但他首先發(fā)來國內的是下面這三張圖,都是針對目前事故路段臨時交通控制措施的建議,呼吁在事故調查期間,在事故路段被徹底分析和調查并整改之前,盡量避免這里出現二次事故,他的思想角度、方法和建議,對于國內交通工程界的同仁而言,也應該是一個深刻的啟發(fā)和學習的榜樣。
圖1 建議隧道口前調整視區(qū)質量的意見。包括關閉霓虹燈隧道名牌,利用動態(tài)信息板調整車距,提示司機限速,同時關閉第二三路燈,改為臨時漸變線的臨時燈(因為這些路燈連線走勢與行車道邊線不符,容易引發(fā)行車道誤判) ,把休息區(qū)出口位置的禁止隨意停車的警告標志去掉,改為在隧道內安裝
圖2 建議的車道漸變段隔離措施,如果休息區(qū)出口觀察左側的視距充分,向上游可以看到150米,就簡單隔離,僅控制出口段和向東的漸變段
圖3 如果休息區(qū)出口向西的方向視距不足,就要在出口的上游就實施漸變隔離,讓休息區(qū)出口車輛只使用一條車道直接進入隧道
如果我們在舉國關注的這起巨大的災難事件面前,能展現出科學和嚴謹的態(tài)度,用開放和前瞻的心態(tài),挖掘導致重大傷害的各種技術因素,充分調動起方方面面去修正各種錯誤因子的積極性,而不是把注意力引導到追究責任和推卸責任的游戲中去,我們就能把壞事變好事,盡早建設出更安全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
鏈接:京昆高速陜西安康段發(fā)生大客車碰撞隧道事故造成36人死亡 國務院“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組成立
8月12日上午,國務院陜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組在陜西西安成立,并召開全體會議。
會議要求,事故調查組要依法依規(guī)、嚴肅認真地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各地區(qū)、各部門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深入做好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行業(yè)領域及與人民群眾生活出行密切相關的領域的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強化道路交通安全監(jiān)管。進一步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嚴格落實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制度,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促進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wěn)定好轉。
8月10日23時許,陜西省安康市境內發(fā)生一起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已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事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受傷人員,最大程度減少傷亡,做好善后工作。同時要求成立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盡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規(guī)嚴肅問責。
事故發(fā)生后,公安部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做出指示,要求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并派出由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黃明帶隊的工作組立即趕赴現場指導事故調查處置工作。
針對京昆高速安康段發(fā)生大客車碰撞隧道事故,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三部門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處置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精神,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妥善做好事故善后處置工作。
三部門工作組抵達后立即查看事故現場,聽取情況匯報,提出指導意見,前往醫(yī)院看望慰問了傷員。工作組強調,有關各方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訓,采取堅決果斷措施,全力排查安全隱患,認真查找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問題,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確保社會秩序安全穩(wěn)定。
事故發(fā)生后,當地黨委、政府迅速組織交警、消防、路政、醫(yī)療等部門趕赴現場開展救援、勘查、處置工作。目前,傷者已送往當地醫(yī)院救治,善后處置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事故調查組由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牽頭,公安部、監(jiān)察部、交通運輸部、全國總工會、陜西省政府負責人及有關地方、部門人員和專家組成,并邀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派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事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