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夜 玉
說說收藏的那些忌諱
圖 文/夜 玉
從收藏的角度,縱觀中國社會現(xiàn)象(包括當代),共形成過六次社會化的收藏熱:魏晉唐宋的士大夫們形成的賞石熱;兩宋帝王及求仕途者形成的書畫收藏熱;明末民間雜項收藏熱的形成,使得古董收藏觀念受到社會認同;清康乾盛世是宮廷與民間共同介入收藏活動的收藏年代;清末民國民間收藏市場趨向成熟,使得古玩收藏買賣成為一種行業(yè);當代收藏形成古玩與今玩兩個收藏格局,形成多元化的收藏市場,形成普及全民的收藏趨勢。這六次收藏熱中,前兩者屬于小眾收藏,后四次逐漸形成社會化現(xiàn)象,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活動。
當今,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穩(wěn)定,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藏愈顯持續(xù)發(fā)熱,收藏之風盛行。面對此情,我們也不得不來說一說收藏中的那些忌諱。
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古玩收藏家,不單單要知道自己所需要收藏的藏品,也要懂得收藏的相關(guān)忌諱——
一忌缺乏恒心,朝三暮四
一個有水平的收藏家,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都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苦心孤詣、嘔心瀝血才換來好的結(jié)果,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很可能半途而廢。
二忌好高騖遠,門類求全
收藏者必須集中目標,選好自己的收藏對象,在收藏過程中,要先易后難,先粗后精,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珍稀品。
三忌優(yōu)柔寡斷,喪失良機
收藏之物,一旦看中,就應(yīng)當機立斷。須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種教訓,比比皆是。筆者在收藏過程中不時遇到此種情況,那真是一種揪心之痛。
四忌粗心大意,盲目購進
目前古玩市場魚龍混雜,收集藏品,必須細心謹慎,特別對較為珍貴之物,更要仔細觀察與揣摩,小心從事。
五忌玩物喪志,影響本職
業(yè)余收藏者一般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因而要擺正位置,不能本末倒置。誠然,無癖難以搞好收藏,但業(yè)余收藏不要影響本職工作,玩物不喪志,是當今收藏的新風尚。
六忌不遵法規(guī),不講道德
收藏者必須遵紀守法,切不可見利忘法。人品重于藏品,為了藏品而喪失人品,是違背收藏道德的。
七忌只藏不學,夜郎自大
收藏貴在研究,只藏不學,與保管員無異。小有成果便炫耀自己,不求進取,更是井中之蛙。
八忌束之高閣,秘不示人
不少收藏家將自己的藏品毫無保留地展示于眾,讓大家分享其中的樂趣,甚至捐贈給國家,更能使精神上得到愉悅、滿足。集得藏品束之高閣,不發(fā)揮其社會效益,無異于抓住金錢不放的守財奴。
九忌知假藏假,樂此不彼
收藏的樂趣就在“去偽存真”,時下,收藏市場魚龍混雜,知假而藏的收藏行為,不僅背離了收藏的宗旨,還會使集藏者蒙受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
十忌傾囊而藏,不顧后果
作為愛好者,用于收藏方面的經(jīng)濟支出或投入,盡量不要超過自己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那種傾家蕩產(chǎn)搞收藏的賭徒心理,具有很大的風險。
說到收藏忌諱,不得不說那種一腦子鉆在錢眼里的人,這種人毫無疑問是犯了古玩收藏的大忌。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的變化,物品價格是會受影響的,萬一價格下跌 ,這些鉆在錢眼里的人往往痛苦不堪,甚而洋相百出。真正的收藏,不是唯利是圖,而是關(guān)注古玩的內(nèi)在價值。
收藏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筆者以為,收藏應(yīng)是一種修養(yǎng)身心、陶冶性情的行為??梢哉f,達到一定境界的藏家,一定能在尋覓、欣賞、研究、交流、奉獻等過程中感受到收藏的快樂。收藏的第二個目的,應(yīng)該是以藏會友。藏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展一些交換活動,從而拾遺補缺,增進與其他人的友誼,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收藏的樂趣。
收藏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傳承文化,許多古玩就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藏家們可通過品味古玩了解這些文化,并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收藏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問,藏家至少要有一定的歷史和理論知識,了解各種藏品的基本情況,才不容易走眼。收藏要重質(zhì)量而不是數(shù)量,即使你藏了一屋子東西,但質(zhì)量不高,甚至都是贗品,那你也算不了什么。但只要你藏了幾件珍品,那就可以成為一個收藏家。
總之,古玩收藏千萬不要過于在意金錢,要把心態(tài)放正才能真正享受其中。
責任編輯 陸青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