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菲菲 程宇 呂莉萍
4年中AECOPD病人痰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比較
姚菲菲1程宇2呂莉萍2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養(yǎng)結果及對抗生素耐藥率的變化情況。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痰培養(yǎng)結果及藥敏資料進行比較與分析。結果 (1)病原菌分布情況比較:2015-2016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較2013-2014年明顯下降,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藥敏結果分析:革蘭陰性桿菌對三、四代頭孢的耐藥率有增高趨勢,對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以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均較敏感。2015-2016年肺炎克雷伯桿菌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比2013-2014年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鮑曼不動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較為普遍。結論 革蘭氏陰性菌為痰培養(yǎng)陽性病例中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也呈上升趨勢。
痰培養(yǎng);AECOPD;藥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居全世界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四位[1]。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資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將位居世界疾病經(jīng)濟負擔的第5位[2-4]。細菌或病毒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最重要的原因[5]。因此,痰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對明確AECOPD病人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及針對性用藥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我院呼吸科AECOPD住院病人的病原菌種類及藥敏情況,我們進行了本研究。
一、一般資料
收集并分析我院呼吸科2013-2014年以及2015-2016年AECOPD住院病人痰培養(yǎng)及藥敏資料。2013-2014年AECOPD病人共264例,其中,男性170例,占總數(shù)的64.39%,女性94例,占總數(shù)的35.61%?;颊吣挲g范圍為35-94歲,平均 72.59±9.65歲。2015-2016年AECOPD病人共207例,其中,男性143例,占總數(shù)的69.08%,女性64例,占總數(shù)的30.92%。年齡范圍為47-95歲,平均 73.93±9.06歲。
二、標本采集、實驗方法、藥敏判斷標準及質控
痰液標本采集: 晨痰為佳,先用冷開水漱口,清潔牙齒和口腔后,再用力咳出呼吸道較深的痰,留深痰于一次性無菌痰杯,盡量在30min送檢,不超過2h。鏡檢合格后進行細菌培養(yǎng),不合格者棄用。
合格的痰標本接種培養(yǎng)的病原菌,采用液體稀釋法,具體步驟參照我院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法國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System)的使用說明,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真菌鑒定統(tǒng)一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鑒定卡行鑒定??咕幬锏拿舾行栽囼灲Y果按CLSI( 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 標準判讀為敏感、中介和耐藥。
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三、質量控制
每月由安徽省衛(wèi)生廳統(tǒng)一作標準菌株質控,均合格。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對上述資料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主要觀察指標為菌株種類,耐藥菌株數(shù),并計算菌株的耐藥率。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病原菌分布情況比較
2013-2014年共264例AECOPD住院病人中,痰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數(shù)為128例,其中,革蘭氏陽性菌5例,占1.89%;革蘭氏陰性菌72例,占27.27%,真菌51例,占19.32%。而在2015-2016年共207例AECOPD的住院病人中,痰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數(shù)為90例,其中,革蘭氏陽性菌0株;革蘭氏陰性菌34株,占16.43%;真菌56例,占27.05%(見表一)。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2015-2016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較2013-2014年明顯下降(P<0.05),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表1 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痰培養(yǎng)陽性的菌種分布
2013-2014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中,排名前4位的是銅綠假單胞菌25例,占總例數(shù)的34.72%;肺炎克雷伯桿菌12例,占16.67%;鮑曼不動桿菌12例,占16.67%;大腸埃希菌7例,占9.72%。而在2015-2016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中,排名前4位的是銅綠假單胞菌14例,占總例數(shù)的41.18%;肺炎克雷伯桿菌7例,占20.59%;鮑曼不動桿菌4例,占11.76%;大腸埃希菌3例,占8.82%。(見表2)。
圖1 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痰培養(yǎng)陽性的菌種分布
與2013-2014年痰革蘭氏陰性菌陽性率比較:#P<0.05;與2013-2014年痰真菌陽性率比較:*P<0.05
表2 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常見革蘭氏陰性菌菌株分布
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比較
在2013-2014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結果中革蘭氏陰性細菌72例,占痰培養(yǎng)陽性的56.25%。而2015-2016年痰革蘭氏陰性菌34例,占痰培養(yǎng)陽性的37.78%。
其中2013-2014年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曲松的耐藥率為56.00%,2015-2016年的耐藥率升高為71.4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頭孢替坦的耐藥率一直較高,而對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亞胺培南的敏感度較高。
肺炎克雷伯桿菌在2013-2014年對頭孢唑啉、頭孢替坦、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敏感度均較高,但在2015-2016年耐藥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仍較敏感。
鮑曼不動桿菌在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對頭孢唑啉、頭孢替坦、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均較高,耐藥較為普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大腸埃希菌在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對頭孢唑啉、頭孢曲松、頭孢吡肟、頭孢他啶的耐藥率均較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頭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較敏感。(見表3)
表3 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四種常見細菌對七種抗生素的的耐藥率對比(%)
痰培養(yǎng)是病原學檢測的重要手段之一,藥敏試驗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6-7]。在本組研究中,本院呼吸科2013-2014年出院的264例AECOPD住院病人中,痰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數(shù)為128例,陽性率為48.48%。而在2015-2016年共207例AECOPD的住院病人中,痰培養(yǎng)陽性的病例數(shù)為90例,陽性率為43.48%,可見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來多種研究均表明,革蘭氏陰性菌逐漸成為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首位[8-11]。本組研究中,2013-2014年,在128例痰細菌及真菌培養(yǎng)陽性的菌株中,革蘭氏陰性菌占主要地位,有56.25%。在革蘭氏陰性菌中,排名前4位的是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在革蘭氏陽性菌中最多的是糞腸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組研究中,真菌感染率也呈上升趨勢。2013-2014年共264例AECOPD住院病人中,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為19.32%。而在2015-2016年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為27.05%,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率的增高,可能與我科患者為中老年人居多有關,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免疫力較差,加上由于長期住院使用抗生素,可使菌群改變,破壞了機體正常的微環(huán)境[12],使真菌等一些不敏感菌生長繁殖,因此臨床上應避免抗生素的濫用,警惕此類事件的發(fā)生。
同時,本組研究還對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的菌株進行了藥敏分析。其中,在革蘭氏陰性菌中檢出率最高的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替坦、頭孢曲松等三代頭孢耐藥率較高,但對頭孢他啶、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以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較敏感。肺炎克雷伯桿菌在2013-2014年對第三、四代頭孢、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以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均較敏感,但在2015-2016年耐藥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對頭孢他啶的耐藥率明顯升高(P<0.05),對β-內酰胺酶抑制劑、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仍較敏感。鮑曼不動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較為普遍,對青霉素類、頭孢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以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均不敏感,耐藥率較高。大腸埃希菌在2013-2014年與2015-2016年對青霉素類、大多數(shù)三、四代頭孢類均有較高的耐藥率,但對頭孢替坦、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以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較敏感。研究表明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與細菌耐藥性呈正相關,因此應減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13-15]。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未對痰真菌培養(yǎng)陽性的菌株進行藥敏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種類的不斷更新,細菌譜也不斷發(fā)生變換,對抗生素的耐藥率也呈現(xiàn)不斷增高的趨勢,原來的一些條件致病菌逐漸成為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目前,根據(jù)本研究結果提示目前第三、四代頭孢的耐藥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這可能與臨床上不合理濫用三代頭孢有關。細菌耐藥現(xiàn)已成為一個嚴峻問題,給臨床上抗生素的選擇帶來了許多困難。這也無疑給醫(yī)務人員敲響警鐘,在未明確致病菌感染的病患中應減少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尤其是高級別抗生素的濫用,應盡早的檢測感染病原菌的種類,并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為臨床應用抗生素提供證據(jù),從而減少菌群失調的發(fā)生,減少耐藥率的進一步增高。
[1]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http://www.goldcopd.com.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S].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草案)[S].國際呼吸雜志,2012,32(22):1681-1691.
[4] Woodhead M,Blasi F,Ewig S,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summary[S].Clin Microbiol Infect,2011,17 Suppl 6:1-24.
[5] 羅兆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養(yǎng)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80-82.
[6] 姚婉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7):558-560.
[7] 周宇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原學特征和診斷[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10):810-812.
[8] 張麗娟,史金英,梁桂琴,等.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重癥下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2010,25(21):1851-1854.
[9] 裴麗淑,于樹云,葛庚芝.下呼吸道感染分離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臨床薈萃,2011,26(12):1016-1018.
[10] 劉兆瑋,杜紅麗,喬艷梅,等.2011年呼吸科患者院內感染病原菌及耐藥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 (9):1724-1725.
[11] 康麗君,高慧敏,王國英,等.呼吸科1343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 (17):3714-3716.
[12] 劉向欣,尹素鳳,劉運秋,等.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972-1974.
[13] 姜純國,徐作軍.從GOLD治療目標談莫西沙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2):158-160.
[14] 孫永昌.莫西沙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最新臨床試驗(MAESTRAL研究)結果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3):239 -240.
[15] 譚海森,曹華.醫(yī)院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2):41-43.
Comparison of sputum culture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AECOPD patients in 4 years
YAOFei-fei,CHENGYu,LULi-ping
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theAffiliatedSuzhouMunicipal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Suzhou,Jiangsu234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sputum culture and the rat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AECOPD inpatient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sputum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data of AECOPD inpatients from 2013-2014 and 2015-2016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1) The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pathogen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sputum culture from 2015-201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from 2013-2014,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putum cul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2) Drug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showed gram-negative bacilli had a increase trend on the three or four generations of cephalosporins resistance rate, and more sensitive to β-lactamase inhibitors and carbapenem antibiotics. The resistance rat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to ceftazidim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rom 2015-2016 than that from 2013-2016 (P<0.05).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was more common. Conclusi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s in sputum culture positive cases, and fungal infe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sputum cultur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rug sensitivity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9.024
1. 234000 安徽 宿州,宿州市立醫(yī)院呼吸內科 2. 230022 安徽 合肥,安徽省胸科醫(yī)院介入肺臟病科
呂莉萍,E-mail:lvliping1759@sina.com
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