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徐澤生、徐毓泉父子與王世鏜的書法情結(jié)

        2017-09-03 09:59:37王景元
        大觀(書畫家)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集字章草漢中

        王景元

        徐澤生、徐毓泉父子與王世鏜的書法情結(jié)

        王景元

        金針度已畢,嗣音各勉旃。

        我的書案上放著兩本字帖,一為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稿訣集字》,此書據(jù)現(xiàn)存漢中市博物館的王世鏜《稿訣集字》石刻拓本印行。另一本則是1987年天津古籍書店根據(jù)閩人卓君庸在1928年所出版之《章草草訣歌》字帖,再次重新印刷出版?!陡逶E集字》碑刻鐫刻于1928年,雖由漢中道尹阮貞豫倡導,實則吾師徐毓泉先生之父先賢徐澤生總攝其事,付出了大量心血。而《章草草訣歌》的重新出版,將早有定論的一件“離奇章草案”舊事重提,引發(fā)書界波瀾再起。徐毓泉老師得知此事,憤然疾書,寄稿《書法》雜志,為王世鏜辨誣,力證王氏清白。從王世鏜初到漢中,在留壩張良廟留有所書對聯(lián)的1903年算起,至今已過去了一百多年。百余年間,王世鏜已廣為漢中的文化人所知,無論前賢后學,提起王世鏜,對其學識、書藝無不崇敬有加。而徐澤生、徐毓泉父子兩代,懷著對前賢的敬仰之情,視王世鏜為先師,敬賢尊師之情,始終不渝,深情厚意父啟子承,成為書壇上一段不得不說的佳話。

        助一臂之力終了積鐵心愿

        王世鏜(1868—1933),天津人,字魯生,號積鐵室主、晚號積鐵老人。出身仕宦之家,資質(zhì)聰慧。因在科舉中被疑為“新黨”,遂遭貶抑,至陜西興安(今安康)依于做官的從兄王世瑛,“整日校碑讀書,韜匿光彩”。中年游宦于漢中鎮(zhèn)巴、褒城、西鄉(xiāng)諸縣,后退仕定居于漢中城內(nèi)蓮花池畔,精研書法,過著“聊奏雕蟲技,庶免野狐禪”的半隱居式生活。王世鏜自幼喜愛書法,而立之年時書法已負盛名。他楷法北碑,“有古拙博大之風”,又精草書,尤擅章草。他有感于章草自明季后日見衰落沉寂,遂發(fā)憤繼絕。由文字學研究入手,鉤深探賾,追源溯流,認為“解散隸體,趨時赴功,章先于草”。經(jīng)十余載苦心經(jīng)營,對流傳之所謂王右軍實為明代韓道亨用今草書體所書之《草訣百韻歌》訂正謬誤,增添內(nèi)容,將原只有百韻的草訣歌,先后增補至133韻和154韻。并以章草書體和集古人法帖完成了《增改草訣歌》和《稿訣集字》兩部書法著作?!对龈牟菰E歌》用章草書寫,完成于王世鏜在鎮(zhèn)巴縣任知事的民國二年(1913年)。后由邑紳張杰三出資雇工鐫刻,但因石劣工拙,校對和監(jiān)刻不力,正文脫至140字,注語顛倒,不可卒讀,初拓二十余本后即棄置之,此石刻今已下落不明?!陡逶E集字》完成于民國八年(1919年),字體異于《增改草訣歌》,是從《急就章》、《十七帖》、《淳化閣帖》、《書譜》、《月儀》、《三希堂》等二十余種名帖中選字而集成。稿成之后,王世鏜又請當時客居漢中的書法名家文成郁題寫了書名“稿訣”二字,但因無資影印出版或鐫石,隨束之高閣近十載。后因漢中道尹阮貞豫的關(guān)心,徐澤生、程履端等人的鼎力相助,才完成了《稿訣集字》的鐫刻,了卻了王世鏜的一樁心愿。

        王世鏜先生照片

        民國十三年(1924年),阮貞豫擢升為漢中道尹,他和他的僚屬們住進了環(huán)境優(yōu)雅的古漢臺,并相繼對府署建筑和漢臺古跡加以修葺,使傾圮之舊貌煥然一新。阮系清末生員,為官多年,追美前哲,提倡文治,喜與文人相交。于是,古漢臺成為文人們的雅聚之地。王世鏜、文成郁、沙品三、杜錫五、陳次石、胡介人等許多漢上書畫名流便成為阮貞豫的座上賓客。民國十五年前后,古漢臺上文化活動開展十分活躍,阮貞豫在古漢臺建竹林閣,將舊存碑刻羅嵌四壁,又延請外地旅漢學人和漢上書法名流揮毫題詩作賦,上石鐫刻,寶藏閣中。其時,程履端為阮的幕僚,喜文墨已年近六旬,而徐澤生任道署自治督察員,年齡不足四十歲,時值年富力強。他學養(yǎng)深厚,尤擅書法,魏碑、章草、隸書諸體皆精。二人既供職于道署,又熱衷于文翰,延請索書此類事務便成他倆不可推辭的份內(nèi)之事。民國十六年(1927年)夏,二人遵阮之命去王世鏜宅第為竹林閣求書,王世鏜欣然揮毫書就章草“漢地廣大”中堂以應阮公之命(此書法碑刻現(xiàn)陳列在古漢臺碑廊)。又出示《稿訣集字》手稿讓二人觀瞻,徐澤生見后愛不釋手,得知此稿訣因王公艱于資金已擱置近十年,便進言程履端玉成刻碑一事。程當時負責監(jiān)修全署工程,除自捐資金外,也有募集資金之便,便爽快應允,阮貞豫得知,也給予鼓勵支持并命二人監(jiān)刻。程履端隨即請來漢中刻碑名匠王益才上山采購石料,徐澤生則任排列原稿之責,并邀請漢郡名人書釋題跋。民國十七年(1928年)七月,《稿訣集字》碑刻完成,分刻在14塊大小、長寬不等的石板上,經(jīng)界格后分為41頁,其中題字表釋3頁,正文30頁,跋文記事6頁。后又有續(xù)跋2頁。時逢漢中啞姑山寶峰寺修葺工竣,程履端、徐澤生二人崇尚佛學,作為鎮(zhèn)寺之寶,也考慮到此碑刻的妥善保護,隨即將《稿訣集字》碑刻嵌立于寺院壁間。后于1978年搬遷至古漢臺碑廊陳列,供書法愛好者觀賞。《稿訣集字》的籌刻完工,漢上書家文成郁、沙品三、張士如、岳淵亭、杜勉常、王蘊山、胡介人、張叔亮、程履端、徐澤生等共襄盛舉,各擅其妙,足盡東南之美,為后世留下不可多得的書法瑰寶。徐澤生排稿、校對,延請名人,付出心血最多。始終甘當綠葉,來烘托王世鏜這朵書苑奇葩。在正文之后,他還用隸書書寫題跋一段,高度評價了《稿訣集字》對后世的影響及其歷史價值。文如下:

        王世鏜章草草訣歌

        徐澤生書法

        王世鏜《稿訣集字》碑刻完成后不久,漢中的政局發(fā)生了變化。這年的秋天,阮貞豫隨依附的軍閥吳新田撤離漢中,至安康白河阮貞豫為吳之潰兵所劫,落魄地返回安徽合肥老家。不問政事的王世鏜仍然在蓮花池畔過著校碑揮毫的隱居生活,而徐澤生很可能因阮貞豫的離漢,為避開政治的旋渦而回到了西鄉(xiāng)。據(jù)《西鄉(xiāng)縣文史資料》第六輯羅煜高《西鄉(xiāng)最早的一所高等小學—北后街小學》一文所載,回到西鄉(xiāng)后的徐澤生主要在北后街小學任教,過著清貧的教書生活??箲?zhàn)爆發(fā)后,由河北逃難至西鄉(xiāng)的一位報販鄭懷鈞,因主要銷售《大公報》而為人所熟知,遂改名為鄭大公,在西鄉(xiāng)聞知徐澤生的書法大名,即邀請徐澤生利用空閑及假期坐店寫字銷售,以補家用,他自己也有隨時向徐澤生討教學習書法的便利。在此期間,徐還相識了西鄉(xiāng)的有名之士李白瑜、孫丘園,遂成摯友。李白瑜曾為徐澤生治“山南徐叔子作”一印,蓋取“叔子之風”之典故,以贊譽徐澤生之孝道。后又為吾師徐毓泉先生治“玉泉篆分章草” 印、“徐毓泉印”等傳世。徐澤生愛國愛家鄉(xiāng),為抗日英烈的壯舉所感動,1939年,西鄉(xiāng)縣各界人士在南河壩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徐澤生曾為紀念碑書寫了隸書碑文。他亦擅長繪事,尤精寫蘭,曾為鄭大公繪蘭草圖譜一冊相贈。徐澤生淡泊名利,雖書跡遍于西鄉(xiāng)城鄉(xiāng),至過世時,仍清貧如故。

        徐澤生離開漢中城后,他和王世鏜在漢中時的這一段亦師亦友的情結(jié),并未因后來王世鏜的離漢而抹去。他是否曾拜過王世鏜為師,現(xiàn)已無法考證,但王世鏜長其22歲,見面應該是以老師相稱的。他喜章草,擅魏碑,書法上也是走的王世鏜的路子。1943年春,鄭大公將所藏《稿訣集字》拓本請徐澤生作跋,徐隨即作續(xù)跋一則,再次詳述了鐫刻《稿訣集字》的經(jīng)過,跋文說:“此稿之刻,全賴吾友程履端之力。履端性慷爽,精佛學,凡關(guān)乎公益文化事業(yè),無不捐資倡導,盡力而為,不達目的不止?!湄斄身?,均系以身任之。因念古今中外之藝術(shù)家埋沒不少,安得有如此公之明鑒博識以發(fā)揚之。豈非藝林之快事耶!”。徐澤生不居功自詡,而是把功勞記在了好友程履端身上。王世鏜1932年冬離漢時,吾師徐毓泉尚在童年。但先生幼承父教,喜愛書法,習魏碑寫章草,父親的耳提面命,使他在成年后對王世鏜之事還是知之能詳?shù)?。徐澤生給鄭大公寫的這段跋文,經(jīng)鄭大公整理寫成《徐澤生先生籌刻、校刊王魯生稿訣集字之經(jīng)過》一文(見《西鄉(xiāng)縣文史資料》第六輯)后,請徐老師過目,徐老師隨即作了補記,全文如下:

        讀《徐澤生先生籌刻??豸斏锤逶E集字〉之經(jīng)過》后補記

        《稿訣》是由程履端先生捐資籌刻的,但現(xiàn)在的人只知道是漢中道尹阮貞豫倡導籌刻的。當然,阮貞豫作為地方官,積極倡導,難能可貴,故至今猶為人稱道。但作為倡議刻石、提供經(jīng)費、全力促成的程履端先生的功績,卻是知之甚少,實際是知有阮貞豫,而不知有程履端?!独m(xù)跋》揭示其真象,實屬必要。

        其次是先父在籌刻《稿訣》中的作用,單就書寫而言,《稿訣》中有先父署名者三處,即28—30頁的“澤生書釋”;35頁的“西鄉(xiāng)徐沛科跋”;36頁的“西鄉(xiāng)徐沛科澤生氏???。其實,前二之“《稿訣集字》與《草訣歌》優(yōu)劣對照表”、前三之“《稿訣》、所集各帖標識”以及25—27頁代“履端書釋”、36頁之代履端所書之“稿訣記事”(即“白河程立中履端氏再識”),皆為先父手書。前二者未署名,后二者,即署履端名氏,實為代書。

        《稿訣》一帖中,除正文外,當日書家之書釋、題跋者,當以先父所書為最多(七處)。為避免字體雷同,先父改換了各種書體?!皩φ毡怼睘榻鯕W體之魏楷;“標識”為顏體;代“履端書釋”為魏體;“稿訣記事”為行書;其本人書釋、題跋用帶有泰山金剛經(jīng)筆意的隸書書寫。由此可見先父掌握書體之多,功力之深,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他勇于任事,不居功,不炫耀,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zhì)。

        自七十年代以來,《稿訣集字》已先后由北京、上海、西安印行三次,流傳甚廣。徐毓泉 1991.9.13.于漢中市四中

        1997年,漢中市博物館與市文聯(lián)在《袞雪》雜志上開設“名城攬勝”欄目,宣傳歷史文化名城漢中的文物勝跡,名人軼事。我時任欄目責任編輯,為了進一步宣傳館藏文物,登出有份量的好文章,我即向徐老師約稿,望能就《稿訣集字》碑刻寫一篇文章,徐老師當即應允,不久,電話通知我去取稿。這篇題為《書法名刻稿訣集字》的文章發(fā)表在1998年《袞雪》第3期,三千多字,簡明扼要地敘述了王世鏜《稿訣集字》的產(chǎn)生過程,并用“溯草書之源流”、“闡用筆之要訣”、“辨草書之章今”、“指學草之要津”四個章節(jié),揭示了《稿訣集字》所蘊藏的豐富內(nèi)涵和重要的書學價值。讀之可使學草者茅塞頓開,也可讓一般的游客對《稿訣集字》碑刻有一清楚地了解。徐老師終身以臨帖、創(chuàng)作實踐經(jīng)驗來進行書法理論之研究,他發(fā)表的文章雖然不多,但重頭文章均是寫的王世鏜,且文字功力極深,既通俗易懂,又文筆高雅,讀后常常讓人耳目一新。

        奇案復起再還王公清白

        正當徐澤生、程履端等漢中的文化人為《稿訣集字》的籌刻而忙前忙后的同時,遠在數(shù)千里之外的北京城,也因王世鏜先前用章草所書的《增改草訣歌》的拓本在北京的出現(xiàn),幾位自詡為精鑒者的京城章草書法大家們,也忙著對這冊拓本進行所謂的考證、題識,從而制造出書壇一件離奇的章草案。

        民國初年王世鏜在鎮(zhèn)巴所刻《增改草訣歌》,初拓20余本后即將石刻棄置之。據(jù)天津古籍書店1987年出版之《章草草訣歌》余紹宋等人的題跋得知,此石刻之拓本,先后以兩種渠道流入京城:其一,王世鏜曾將有注釋和本人題為“增改草訣歌,癸丑(即民國二年)章武積鐵室主作”的原拓本寄給在京的姪兒,托其請京城章草名家作跋。時京城有廖允端者,善章草,在司法部供職。廖的姪兒也恰與王世鏜之姪同在國民政府議會工作,于是廖允端在其姪的請求下,曾為王世鏜原拓本作跋,并留得原拓一冊在手,知此草訣歌為王世鏜所作無疑,但對王世鏜之身份并不十分了解。不久,廖允端的姪兒病故,原打算追尋王世鏜近況的想法也就此而中斷。其二,王世鏜在鎮(zhèn)巴所棄置之正文已脫至140余字之《增改草訣歌》石刻,邑人又謀聚重刻。并覓得王世鏜先前曾書之舊稿,補刻所缺140字,由碑賈重新裝成冊,去其注釋、標題、落款,偽托古人所書舊拓,出現(xiàn)在京城古董書肆。因刻手不同,故所補刻之字與原石刀法有別。民國14年(1925年)夏,在京城銀行系統(tǒng)供職的閩人卓君庸偶然發(fā)現(xiàn)此本,不惜重金購得。卓氏時年四十,也喜章草,當時正編著《章草考》一書,見其為章草書體,如獲至寶,評價甚高:“惜不著書者姓氏,顧其筆意高古,議論中肯,非精通小學,專攻稿法者未而臻此,其明季宋祝以后繼起之人物歟”(卓君庸跋語)。卓氏對此本是否為古本并無把握,隨即先后請同道書友,幾位善章草的京城書法名家羅復堪、林志鈞、余紹宋、周肇祥等人進行考證題跋。雖在一次余紹宋書齋書友雅集時廖允端已闡明此刻本為王世鏜所書,并對照廖允端、卓君庸二人所持拓本,發(fā)現(xiàn)除補刻之140字外,兩本“無甚差異”。但王世鏜才高被疑,究其原因,當時他們對王世鏜的情況并不了解,連王世鏜是哪里人,現(xiàn)居何處也不知曉?!耙蛭闹杏忻佬g(shù)兼適用句甚似近人語”,“具念章草法度,筆意亦佳,善書若此,何以毫不知名?”(余紹宋跋語);“獨名氏缺,然似非近代書家所能”(林志鈞跋語),遂即武斷“頗疑王氏藏有舊搨,知其鮮傳,故取為蘭本,略補小注并及近世人以證其為己作耳”(余紹宋跋語);“其為晚明人書無疑,近王氏復刻本,改易數(shù)字,遂竊為己有”(羅復堪跋語)。一圈人前呼后應,居高臨下,為證卓氏所持之本之價值不菲,反誣王世鏜欺世盜名,于是,一段離奇的章草案在京城就這樣出籠了。但就年齡、履歷、學識、書法而言,這幾位號稱京城名流的大家們,在王世鏜面前,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小學生,他們不得不誠服地認為“王氏于章草功力頗深,在近人中固不可多得者,深惜其泯滅不彰也”(余紹宋跋語)。卓君庸在后來出版之《章草考》一書中,也把王世鏜列在“歷代章草書家小傳”一章節(jié)之中,也許是聽信碑賈所言,王世鏜的籍貫在書中被說成是“湖北人”,讓人啼笑皆非。1928年,卓君庸將有這幾位“專家”題跋的無王世鏜款識的《增改草訣歌》更名為《章草草訣歌》,署為“自青榭”(卓氏之號)藏本影印出版發(fā)行,廣為流傳。而此本的真正作者王世鏜后來得知此事因舉日艱難,加之交通閉塞(當時漢中不通汽車),山高路遠而無力爭辯,只得閉門嘆息,苦笑了之。

        1932年,時任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長的于右任,得其甥周伯敏送來的卓氏出版的《章草草訣歌》影印本及漢中駐軍旅長段象武所寄送的王世鏜書法作品,知卓氏之本原為王世鏜所書,詫為古人,贊嘆不已:“古之張芝,今之索靖。三百年來,世無與并”。認為王世鏜乃當世不可多得的書法大家,即致電漢中駐軍代為勞問,并邀王世鏜赴南京一聚。是年冬,王世鏜在其長子女王瑕吾、王華吾的陪同下,順利抵達南京。據(jù)《余紹宋日記》(中華書局2000年出版)所記,于右任已得知因卓氏所持之本在北京曾發(fā)生過一段離奇之章草案。此時,曾為卓氏之本寫過題跋的余紹宋、林志均等人也因民國政府的遷都到了南京,余住在杭州,于院長即差人將王世鏜來南京一事告知余紹宋。余氏深為自愧,羞于面見王世鏜。王世鏜甚為大度,即讓在南京的學生靳志,帶上自己送余之書法作品,詢問卓氏印本之來龍去脈。余紹宋致書王世鏜,一一作了回復,在信中深致歉意“獨恨庸懶已久,罹惹京塵,無緣把唔,良為悵惘”。并一再說明,作偽假冒古拓一事,系碑賈所為,卓君庸只是偶爾購得,并未參與其中。余、林二人觀王世鏜所書與《草訣》筆勢相符,始則驚詫,已而大快,并深為其折服。學生靳志力主對簿公堂,也被王世鏜好言勸阻,笑而言道:“此斯文事,若對簿公堂,斯文何談之有!且若無卓氏印本,我亦無緣得會于先生”。一段離奇章草案就這樣一笑了之。于院長嘆服王世鏜之大度,作詩贊云:“多君大度邁群倫,得毀翻欣賞鑒真。一段離奇章草案,都因愛古薄今人”。為王世鏜徹底平了反。

        王世鏜經(jīng)于院長賞識、推崇,也因自己的實力,在中國書壇上逐漸為人所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知其為《章草草訣歌》的真正作者也不乏其人。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北京成立有“中國書法研究社”,編著了一冊《各種書體源流淺說》的讀物,執(zhí)筆人為著名書法家鄭誦先先生,在第五章節(jié)中,列舉了易見的各種章草碑帖,其中《章草草訣歌》,作者即署名為近人王世鏜。改革開放以來,書法振興,王世鏜的書法藝術(shù)得到重視。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稿訣集字》;1985年,香港《書譜》雜志第六期發(fā)表了王世鏜論著《論草書章今之故》及其孫王智理《章草大家王魯生先生》、鐘林元《王世鏜及其遺著初考》的文章,引起當今書壇對王世鏜的矚目。同年,作為漢中近代的書法代界人物和書法名片,漢中地區(qū)書法學會和漢中市博物館決定編著《王世鏜先生翰墨》一書,并開始了對王世鏜作品的征集工作。成立了編輯小組,由徐毓泉、郭榮章、徐永錫、鐘林元、趙介明五位先生組成。徐毓泉老師時任漢中地區(qū)書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對此項工作尤為重視,在有關(guān)單位和漢中書壇前賢魏俊初、白日煦諸先生鼎力支持和編輯小組的通力合作下,1987年初完成了征集和編輯工作,此書于1988年5月由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產(chǎn)生了很好的社會反映。王世鏜為近代章草大家的地位也逐漸為當代書壇所肯定。

        徐毓泉書法

        孰料,1987年天津古籍書店根據(jù)1928年出版的卓氏藏本《章草草訣歌》(后有余紹宋等數(shù)人的墨跡題跋)一書原件重新影印出版,并在出版說明中重申“雖無書者姓名,據(jù)書法風格定為明代書法高手,毫無疑義”。公然再次否定了王世鏜的研究成果,將一段早有公論的章草奇案再次舊案重提,張冠李戴,引發(fā)書壇不小的風波和認識的混亂,客觀上產(chǎn)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時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陜西省書協(xié)副主席的鐘明善先生購得此書,頗為王公不平,知徐毓泉老師之父徐澤生當年與王世鏜過從甚密,當即致信徐老師,請為之疾呼:

        毓泉老師:

        此冊是即冒古人以毀積鐵老人(王世鏜號)之本乎!學生未見積鐵稿訣初刻因石劣旋即毀去之本,無以對照,請你老明鑒并示。訟案復起今日,王公九泉之下難安,當疾呼為之伸冤。此任非你老難以當之,故寄上此冊,請你老速為之正謬。

        祝大安

        后學鐘明善 1987年10月3日

        此時,徐老師擔任編著之一的《王世鏜先生翰墨》一書已告竣,對王世鏜之事跡十分熟知,卓氏盜印、毀譽王世鏜之事從小聽父親多次提及、猶耳熟能詳。收信后深感事關(guān)重大,義不容辭,奮筆疾書,兩千多字、文筆犀利的《近代章草大家王世鏜——兼述一段離奇章草案》一文不日而就,并附上王世鏜書法作品照片數(shù)幀,寄給當時在國內(nèi)外書法界極有影響的上海《書法》雜志。1988年第5期,《書法》雜志全文刊登了徐老師的文章。徐老師在文章中嚴肅指出:“不料如今于先生故鄉(xiāng)‘舊案’重起,厚誣鄉(xiāng)賢,令人啼笑皆非”,并批評了天津古籍書店這種不負責任,“很有疑義”的作法。文章還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王世鏜的藝術(shù)成就,《增改草訣歌》產(chǎn)生之經(jīng)過以及王世鏜與于右任的友情。此文拔亂反正,不僅還了王世鏜之清白,也起到了讓讀者清醒感奮的作用。之后,鐘明善先生在《中國書法》發(fā)表《章草書家王世鏜》(1995年1期)的文章,繼續(xù)對王世鏜進行宣傳和推崇;1994年北京出版社編選《中國章草名帖精華》一書,精選了歷代20位章草大師的作品,王世鏜赫然位列其中。至此,一切對王世鏜的誤解戛然而止。

        解鈴還需系鈴人,1996年2月,天津古籍書店終于在弄清楚了卓氏《章草草訣歌》的來龍去脈后,在再版的說明文字中,為王世鏜正名,文中說:

        然《章草草訣歌》中:“美術(shù)兼適用句,其美術(shù)一詞,在明畫論中從未出現(xiàn)過,據(jù)考,“美術(shù)”在中國的普通應用,應自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始。由此可推斷,《章草草訣歌》非明人書,而系近人所為。余紹宋跋引出廖允端為王世鏜作跋一事,可為王世鏜書之有力佐證。當年于右任亦曾出面,為王世鏜辨誣。于此可知,《章草草訣歌》系王世鏜書較為可靠。

        王世鏜(1868—1933)字魯生,號積鐵子,積鐵老人,祖籍天津。平生治學嚴謹,精研書法,尤擅章草。書藝為于右任所欣賞,遂邀至南京舉辦個人書展,譽滿全城。

        這段八十多年前的章草奇案復起于天津,辨誣于漢中,公諸于上海,再還清白于天津,我們不能不感謝徐毓泉老師大公無私,第一個挺身而出,敬重先賢的高貴品質(zhì)。正如《稿訣集字》中之歌訣說道:“金針度已畢,嗣音各勉旃。千秋旦夕遇,而俟解人焉”。王世鏜終身研究章草書法,徐澤生竭力襄助,徐毓泉發(fā)揚光大,他們不正是百年間不期而遇、靈犀相通的書法解人嗎?

        (本文在撰寫中,書友薛繼軍、陳建洪提供了部分資料,劉克志對卓氏藏本之后的章草跋文作了識釋,并參考了王蓬先生所著《山河歲月》,在此謹致謝意。)

        2016年7月于半耕堂

        附:徐澤生先生傳

        徐澤生(1889-1951),名沛科,以字行,西鄉(xiāng)縣城南蒲家壩人。民國4年(1915),畢業(yè)于陜西法政專門學校,先后任富縣承審員、漢中道署自治督察員等職。9年(1920),任北京自治講習所所長。后辭職歸鄉(xiāng),在中、小學執(zhí)教,課余以書藝自娛。

        澤生偏喜翰墨,幼時遍習顏柳歐趙、蘇黃米蔡各家。稍長,深鉆《藝舟雙楫》及《書鏡》等書法理論書籍,潛心漢隸、魏碑,兼及章草。日日臨池,寒暑無間,一絲不茍;鐵畫銀鉤,力透紙背。他法古而不泥古,合眾長為一家,風格獨標。晚年,書藝名噪漢上,而澤生清貧如故。有人勸他潤筆標價,他不以為然。凡有所求,上至匾額、墓志,下至神榜、條幅,無不應命,墨跡遍及城鄉(xiāng)。

        民國17年(1928),澤生見王世鏜所作《稿訣集字》,愛不釋手,為使此《稿訣》廣為流傳,他游說漢中道尹幕僚程履端出資相助,親為編排整理,選石工親自監(jiān)刻,又用小楷、隸書、章草為《稿訣》書寫題跋、釋文、記事等部分,刻石39方,嵌于南鄭縣寶峰山道院壁間,落款為“西鄉(xiāng)徐沛科澤生氏??薄F渫仄?jīng)于右任推薦,流傳海內(nèi)外,甚為識家推崇,在近代書法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40年代,澤生經(jīng)常與漢上書畫名家葉訪樵、高道天等交流書藝。1950年,澤生身患中風,手腕麻木,聽說新中國的人民銀行要請他為西鄉(xiāng)支行門樓上書寫行名時,竟從床上躍起,疾書“中國人民銀行”六個二尺見方的大字,雄渾蒼勁,凝重超脫。1951年10月25日,澤生病逝,終年62歲。其子毓泉,書藝亦精,神韻氣勢有乃父風。

        (原載《漢中古今人物》,漢中史志辦編)

        猜你喜歡
        集字章草漢中
        近現(xiàn)代章草觀念及其創(chuàng)作(上)
        中國書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8:38
        討源皇象 規(guī)模右軍 試論趙孟頫對章草的復興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4:00
        談張耀山的簡章
        中華書畫家(2020年6期)2020-07-06 06:33:46
        章草對聯(lián)
        海燕(2020年2期)2020-02-29 04:07:04
        漢中之戰(zhàn)(續(xù))
        漢中為王(二)
        漢中情
        漢中仙毫
        陜西畫報(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7
        顏體集字
        顏體集字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少妇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羞羞影院免费观看| 欧美巨大性爽|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蜜臀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天堂|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av片|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下载|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美女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无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国产精品n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av网站韩日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水蜜桃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在线免费欧美| 一个人午夜观看在线中文字幕|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香色肉欲色综合| 亚洲全国最大的人成网站|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