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不如存肌肉
肌肉流失老人更易衰弱我們身上的肌肉從30歲起就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但到老年時,肌肉是維持老年人軀體功能最重要的物質儲備之一。機體老化的過程事實上在青年時期即開始啟動,最早發(fā)生的是動脈粥樣硬化;此后隨年齡增長,相繼發(fā)生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食欲下降;再往后進展,機體骨骼肌質量和肌肉力量進行性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則出現(xiàn)肌少癥。肌少癥的出現(xiàn)是老年人機體“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質量及功能是維持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軀體功能,保障個人生活品質的關鍵儲備。肌少癥發(fā)生后,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將更加難以維持,而且更容易發(fā)展到衰弱階段。
衰弱的老年人對各種應激事件的抵抗及應對能力均很差。一個小的不良事件就可以產(chǎn)生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使老人殘障或失能。例如肌少癥、衰弱的老人容易發(fā)生跌倒,繼而發(fā)生骨折。骨折后需要住院治療、手術干預,而住院期間及住院后的制動將使得老年人的肌肉進一步萎縮、軀體功能進一步喪失;且在這期間很容易繼發(fā)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最終結局就是老人的失能。此外,即使骨折手術成功、術后傷口愈合恢復良好,老人的軀體功能也往往很難再恢復到跌倒前的水平。
肌肉飽滿福氣來最關鍵的還是運動,特別是抗阻運動。然后是基礎營養(yǎng)支持,在提供充足的熱量、微量營養(yǎng)素的基礎上,保證優(yōu)質蛋白的足量攝入至關重要。蛋白質攝入多少對于老年人才夠?請務必記?。好抗矬w重每天1.02克的蛋白質才能維持老年人機體的正氮平衡,而這僅僅是正氮平衡;要維持肌肉質量和肌力,老年人需要更多的蛋白,每公斤體重每天1.2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補充量。
“人到中年,存錢不如存肌肉”。增強個體肌肉質量及肌肉力量,應該越早干預越好,在中青年時期即開始做好肌肉儲備。良好的肌肉儲備將是一個人步入老年后的一筆巨大財富。肌肉儲備不一定讓老人活得更長,但能讓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軀體功能更好。某先生年輕時曾經(jīng)是北京市的足球運動員。現(xiàn)在雖已年近75歲,但下肢肌肉仍然壯實飽滿,每天早上能繞朝陽公園快走一大圈,每周還能爬一次山。生活自理、不依賴人,這就是老來的福氣。另一方面,從功能的角度看,如果是殘障、失能,即使活到100歲,但如果有20年是臥床、不能出門,或者需要人照料的狀態(tài),這種生活品質也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