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我們曾奮不顧身地前行
◎沈嘉柯
我從小就挺宅,不愛跟其他孩子玩,17歲那年開始,我在法律系的教室,聽到各種故事,很多讓我瞠目結(jié)舌。大學時寫作很順利,也只是筆頭功夫。
畢業(yè)去了一家心理學雜志,也純屬好奇。我并不知道,我會打開人間的潘多拉盒子,見到深深海底才有的奇異斑斕。當時,我的單位硬性規(guī)定必須值夜班接咨詢電話,當然了,夜晚回家不方便,會給50塊錢的車費補助。好幾個同事不樂意,當時的我們,寫一篇文章幾百塊,誰也不樂意浪費時間在這件事上。不過,我又有一點好奇心。我之所以選擇在這家雜志社工作,就因為懷著對他人的好奇心。
說不定有精彩故事呢?在深夜,我開始跟全國各地無數(shù)千奇百怪的人談心談人生,各種你能夠想象到的奇葩人士邊緣故事,時間久了,便司空見慣。比如動不動就有人打過來,哭著嚷嚷要自殺,準備放棄一切。至于失戀的,被父母拋棄的,說自己破產(chǎn)的,層出不窮。
有的故事,讓你難過落淚;有的故事,讓你憤怒。但這些情緒都得控制好。一般我會接到了問題,按照電話咨詢手冊的標準回答來應(yīng)付。應(yīng)付不了的,請他們接著明天打電話。也有純粹是無聊搞笑的人,電話一打過來,就唱歌,問我唱得好聽嗎,說自己有個夢想是成為歌星。我只能忍住笑,閑聊幾句,建議他不要耽誤他人寶貴的求助時間。當然了,我會把搞不懂的問題記下,隔天詢問那些知道怎么回事的。
后來我又玩票性質(zhì)當了半年記者,一會兒飛去北京采訪高級官員,一會兒去小城市參與醫(yī)學會議,一會兒去山村了解最底層人的生活。最終,我變成了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后來,我去很多的大學和知名企業(yè)做講座。登臺講授渾然忘我,從不緊張,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我當年接熱線電話,會鍛煉出表達能力。那些我不喜歡的,我厭煩的,我抗拒的人生閱歷,一點點構(gòu)成了我。不知不覺,居然功夫就上了身。一出手,還很驚人。
十來年以后回顧,我發(fā)現(xiàn)我做過很多事情,有過很多積累。不管是壓力之下被迫去做的工作,還是我自己興趣愛好去客串的事情,都去做了。十年前我扇動翅膀,構(gòu)成了當下的我。
我有個老友,現(xiàn)在做編劇,跟我聊天,說起一個事情,不禁感慨,2008年的時候,在一本給年輕人看的雜志寫東西。那雜志當時有個模特歌手在上面開專欄,到了2014年,這個歌手靠演戲開始走紅,而且紅得一塌糊涂,他就是李易峰。未來確實讓人難以預(yù)料。
如果李易峰當時熬不住,轉(zhuǎn)行了呢?如果李易峰太遲鈍,一直唱歌一直跑龍?zhí)?,沒有學習也沒有進步呢?他的顏值一直都很高,為什么必須等到一場受歡迎的電視劇,才紅起來?還有的人演了很受歡迎的影視劇,人卻依然不紅。這大概說明,顏值只是個基本條件。必須拿出作品來。有了作品,也只是一個契機,還必須融合時機運氣。這個時候,他的顏值獲得了最大化的發(fā)揮。
我們在這世上,選擇什么就成為什么。你是什么,你便選擇什么。人被塑造,也自己塑造自己。做過的事情涌出的念頭,構(gòu)成了此時此刻的我們,再走向下一步。十年前,我是一個懷有好奇心的人,我也是一個想要擺脫既定生活的人。我放棄父親本來找過的關(guān)系,沒有去枯燥的單位上班;我放棄了一個本地網(wǎng)站大佬的邀請,去了心理學雜志,想搞清楚心中的各種困惑;我很早就買房,然后又放棄工作,選擇自由職業(yè),就這樣,我一步一步變成了現(xiàn)在的我。
深宅寫作帶給我寧靜,跟自我的對話與沉思。而講座則不同,我在很多次現(xiàn)場面對面的交流中,遇到很多有趣的細節(jié),很特別的現(xiàn)象,甚至碰撞出很多奇妙精彩的火花。我得以驗證思索結(jié)果、修正觀點、繼續(xù)累積閱歷。
人本身,才是最大的資源寶庫。人生可以規(guī)劃,并且要努力,但不該死板僵硬去執(zhí)行,也不要拒絕嘗試改變。最終,我們都會完成自己的一生。如今我很清晰自己要什么,并且朝著方向走下去。如果沿途還有驚喜和改變,我也會凝視它,思考它,審視它,選擇它。榮耀聲名、經(jīng)濟回報,都是附屬而來的,輔助我們獲得更多的人生自由和內(nèi)心滿足。我一直懷著這種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