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lán),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琮琤,說是溪水,其實表達(dá)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wěn)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fēng)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yuǎn)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yuǎn),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茵茵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zhuǎn)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jī),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xiàn)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yáng),翩然起舞了。
朗誦小貼士
停連/重音
《西湖漫筆》這篇美文,有些句子連在一起,要讀得一氣呵成。如第二段“黃龍洞綠得幽,屏風(fēng)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前三句要讀得連貫是肯定的,關(guān)鍵是第三句后面用了句號。因為后文“不能一一去說”是上面三句的小結(jié),所以,這里就不能按照正常句號來停頓,要與前文一氣連貫。
句子中表意的重點,要使用重音。比如開頭“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這句話的重音是“綠意”,因為下面都是圍繞“綠意”來寫的。再如第二段“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這句重音應(yīng)該在“一個”和“不同”上,強(qiáng)調(diào)“同樣”的綠色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
聽劉沁洋小朋友的朗讀,感覺這是個甜美溫婉的女孩子,具備端莊嫻雅的大家閨秀氣質(zhì)。這感覺,既是音色本身給我的,也是她的語氣語調(diào)給我的。
先說節(jié)奏,劉沁洋處理得很棒!我在導(dǎo)讀里提到的,她做得很好,其他許多地方也可圈可點。比如第一節(jié)“亭旁溪水琮琤……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這一段全是逗號,她在“氣勢”后面略作停頓,因為這是總說,后面分從“平穩(wěn)處……流得急了……”展開說明稱它“溪水”不能表達(dá)它氣勢的原因。再如第二節(jié)“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四個“如”,后面兩個節(jié)奏明顯加快,一氣呵成,生動有趣。
她在整體平穩(wěn)的節(jié)奏中,也加入變化,如第三節(jié)“跳躍滿池”音量稍高,語速稍快;“春天來了”,“春天”后略作停頓,使得“來了”兩字就表現(xiàn)出春姑娘調(diào)皮活潑的感覺。
一個小毛病,“琮琤”的“琮”要讀“cóng”,聽起來像“cháng”。
不溫不火,從容鎮(zhèn)定,可以是優(yōu)點,也可以是缺點。本文是寫景抒情散文,小沁洋的語氣語速跟文字很吻合,這就是優(yōu)點。如果小沁洋讀故事能繪聲繪色甚至眉飛色舞,那就真是全面型的朗誦人才了!
點評、范讀:月下泛舟(派派網(wǎng)著名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