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九云林石譜譜錄類一(器物之屬)
臣等謹(jǐn)案:《云林石譜》三卷,宋杜綰撰。綰,字季揚(yáng),號云林居士,山陰人,宰相衍之孫也。是書匯載石品凡一百一十有六,各具出產(chǎn)之地,采取之法,詳其形狀色澤,而第其高下。然如端溪之類,兼及硯材;浮光之類,兼及器用之材質(zhì),不但譜假山清玩也。
【譯】臣等謹(jǐn)慎查考知:《云林石譜》三卷為宋代杜綰所撰寫。杜綰,字季揚(yáng),號云林居士,浙江山陰人,是宋代宰相杜衍的孫子。《云林石譜》一書匯集記載了共一百一十六種石品,并詳細(xì)闡述了各石品的出產(chǎn)地、開采方法及形狀色澤,且按照次第品評各石品的高低。然而如端溪石之類石品,兼述其硯材;浮光石之類石品,兼述其器用材質(zhì),而非僅譜錄假山清玩類石品。
前有紹興癸丑闕里孔傳《序》。傳,即續(xù)白居易《六帖》①者?!缎颉分蟹Q綰為杜甫之裔,因引甫詩“水落魚龍夜”②句。謂長沙湘鄉(xiāng)之山,魚龍化而為石,甫因形容于詩。綰作是譜,為能紹其家風(fēng)。考甫此句,見于《秦州雜詩》,乃由陜赴蜀之時(shí),何由得至楚地?且甫之詩意,本非詠石,殊附會無理。
【譯】《云林石譜》正文前載有曲阜闕里人孔傳于宋紹興癸丑年所作的《序》??讉鳎词抢m(xù)撰白居易《六帖》的人。孔傳在《序》中稱杜綰為杜甫的后裔,故而引用杜甫詩中“水落魚龍夜”句。以為長沙湘鄉(xiāng)的山中魚龍化身為石,杜甫有感于此因而將其撰寫成詩。而杜綰撰寫《云林石譜》是繼承了杜甫的家風(fēng)。然考察杜甫的此句詩,見于《秦州雜詩》,乃是作于杜甫由陜地奔赴蜀地的時(shí)候,那么又有什么原因而得以到達(dá)楚地呢?況且杜甫此詩的意思也本不是歌詠石頭,這是非常牽強(qiáng)附會而沒有道理的。
【注1】《六帖》:《四庫提要》言“《六帖》三十卷,唐白居易撰。后六帖三十卷,宋知撫州孔傳撰。合兩書計(jì)之,總為六十卷。此本編兩書為一書,不知何人之所合。又作一百卷,亦不知何人之所分?!窈蠟橐粫瑒t并于南宋之末矣。”白居易所撰《六帖》與孔傳所撰《六帖》實(shí)為兩本書,二者內(nèi)容與題材各異,“白氏書多采經(jīng)傳故事,孔氏書則廣錄唐宋詩文雜錄”。然約在南宋末年,不知何人將其合為一書進(jìn)行刊刻。
【注2】水落魚龍夜:出自杜甫《秦州雜詩》(其一)。原詩作:“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yuǎn)游。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guān)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比娊砸庠谘云湟颉胺甑撋街y,流離隴蜀”之事,“魚龍”實(shí)為蜀地水名,“鳥鼠”為蜀地山名。
末附《宣和石譜》,皆記艮岳諸石,有名無說,不知誰作。又附《漁陽公石譜》,皆載嗜石故事,亦不知漁陽公為誰。其中列周公謹(jǐn)、元遺山諸名,則必非綰書,蓋明周履靖刻是書時(shí)所竄入也。今惟錄綰書以資考證,而所附二譜,悉削而不載。又毛晉嘗刻是書,并為一卷,又佚去孔傳之《序》,而文句則無大異同,今亦不別著錄焉。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jì)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fèi)墀
【譯】《云林石譜》文末附有《宣和石譜》,全書皆是記載了艮岳中的石頭,記其題名而沒有解說,不知此書是何人所撰寫。又附有《漁陽公石譜》,全書皆是記載了嗜石的故事,也不知道漁陽公是何人。其中所列的周公謹(jǐn)、元遺山等名字,一定不是杜綰所寫,大概是明代周履靖在刻《云林石譜》時(shí)所竄入的。今僅錄入杜綰《云林石譜》一書,以供考證,然其所附錄的兩石譜,全部都削去不刊載。另外毛晉曾刊刻過這本書,將其合并為一卷,散佚了孔傳所作的《序》,然而文句則沒有大的差別,今也不再單獨(dú)著錄。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jì)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fèi)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