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誰最受益
《英才》:國內水泥價格和國際上的價格相差有多大?為什么?
宋志平:國內水泥價格基本在30-40美元每噸之間,但海外水泥每噸都平均在100美元左右。對于國內長期偏低的水泥價格,很多人習以為常。殊不知我們的水泥價格長期在不合理的軌道上運行,我們一直用水泥產品的低價格、用水泥行業(yè)的低價值服務于房地產等高額利潤行業(yè)。所以你看現(xiàn)在房子賣得很貴,但沒有人說過水泥貴。像北京一套房子幾萬塊錢一平米,但其中水泥的成本每平方米只有60元錢,相比之下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水泥行業(yè)價值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就是因為行業(yè)產能過剩嚴重,而且長期多散亂,行業(yè)集中度不夠高,無序惡性競爭嚴重。大家可能認為低價對消費者有利,其實一味壓低成本將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損害消費者利益。市場必須保證讓企業(yè)有一定利潤,有利潤企業(yè)才有能力在提高質量、技術創(chuàng)新和環(huán)境保護上增加投入,從而保障客戶能得到高質量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
近些年,由于中國建材的整合,使得國內水泥行業(yè)的集中度提升了,前10家的市場占有率,從過去的十年前2006年的12%,提高到現(xiàn)在63%。2015年水泥行業(yè)總利潤為329.7億元,2016年實現(xiàn)總利潤518億元,2017年上半年實現(xiàn)利潤320億元左右、全年有望實現(xiàn)800億元的預定目標,行業(yè)利潤實現(xiàn)了逐年提升,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水平,中國水泥企業(yè)每年銷售20億噸水泥以上,中國水泥行業(yè)正常合理的利潤應是每年在2000億以上。。
《英才》:相比國內另外一家水泥巨頭海螺水泥,中國建材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你怎么看?
宋志平:正是因為有了更高的市場集中度,才使得中國的水泥行業(yè)變得更穩(wěn)定。所以海螺公司的人也常講,其實海螺能賺那么多的錢,得益于中國建材市場整合,如果沒有中國建材市場整合,海螺賺不到那么多錢?;蛘呤钦f,中國建材在全國范圍的整合中,得益最大的是海螺。
如果沒有中國建材這場行業(yè)整合,也沒有今天的中國建材的規(guī)模實力。今天的中國建材財務結構負債相對高,但也應該看到,在整合這么多年來,集團在水泥業(yè)務上賺了不少錢,記得2011年,只南方水泥一家就賺了57億稅后利潤,用了3年時間就收回了投資南方水泥的100億本金。
任何企業(yè)他都會有他自身的一些短板,那中國建材是整合過來的,國家也沒有增加一分錢的資本金,完全是靠他自己去負債經營,因此應該用更加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同時,我們也在通過股權融資、債轉股、設立產業(yè)基金等方式,努力降低資產負債率,取得了積極成效,在過去3年里集團資產負債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
如何去產能
《英才》:水泥的過剩產能問題應該如何破解?
宋志平:中國鐵礦砂90%靠進口,木材也大多靠進口。但中國有9萬億噸的石灰石儲量,可以用做水泥的,所以用水泥做建筑材料,是中國的不二選擇。
由于水泥在中國應用太普遍了,所以人們很容易忽視它的存在。其實水泥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產品。中國現(xiàn)在一年有24億噸水泥的需求量,差1億噸都不行。如果缺了1億噸,就會出現(xiàn)水泥價格高企,項目沒法干,房子沒法蓋。
破解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歸納為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地限制新增產能、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錯峰生產、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競合、堅定不移地推進聯(lián)合重組、堅定不移地進行國際產能合作。
例如,淘汰落后方面,過去這些年我們淘汰了7億噸小立窯落后水泥產能,現(xiàn)在我們要實現(xiàn)從淘汰落后工藝到淘汰落后品種的轉變。國際上現(xiàn)在通用的基本上是42.5水泥,但在我國32.5低標號水泥卻占市場份額的60%。低標號水泥生產過程中,混合材的摻加品種、比重都無法有效監(jiān)督檢測,魚目混雜,質量堪憂,很多中小企業(yè)不規(guī)范地摻加混合材,并以低價傾銷,攪亂市場競爭秩序。
中國的水泥裝備非常現(xiàn)代化,但中國人用的大多是低標號水泥,這在邏輯上出了問題。淘汰32.5低標號水泥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水泥要想去產能,眼前要做的就是淘汰低標號水泥,這大概也可以淘汰掉7億噸水泥產能,而且全行業(yè)不傷筋不動骨就可以實現(xiàn)。
“一帶一路”轉型服務商
《英才》:走出去做檢驗認證服務,你們出于什么考慮?
宋志平:我們在“一帶一路”走出去過程中,面臨很多新機遇,檢驗認證服務就是其中一項,而這也是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所缺乏的。中國建材旗下做建筑材料檢測認證服務的公司是國檢集團,目前檢驗認證服務已經拓展到海外,為300余家境外企業(yè)提供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可以在當?shù)爻闪H實驗室,與當?shù)匾黄鹬贫藴什⑦M行檢測認證,也就是技術服務。這個業(yè)務非常好,像瑞士有一家全球認證公司SGS,一年銷售收入400多億人民幣,40多億的利潤。
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不僅是技術裝備走出去,標準也要走出去。中國建材在國內有18個標準委員會,建材行業(yè)的標準都是中國建材所屬院所標準委員會定的。我們有這些能力,把中國標準推向海外,在海外建立10個國家級建材實驗室,主要做檢測認證工作。
《英才》:“智慧工廠管理”是一個怎樣的業(yè)務?
宋志平:這些年中國建材在國際上做了312條大型水泥成套裝備生產線,做了60條大型玻璃生產線,那這些項目是誰在管理呢?發(fā)展中國家自己的人員不行,白人又不愿意去,目前他們找的是印巴人管理。
現(xiàn)在因為國內產能過剩,很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會陸續(xù)騰出來,進行培訓之后,我們可以組成一個管理公司,去管理這些水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