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習涵
貴陽云巖區(qū)春風學校:山頂之家,春風育人
文 | 孫習涵
去貴陽云巖區(qū)春風學校得從貴陽云巖區(qū)的一個隱秘的小巷子里進去,攀登幾百步的臺階?!澳苷业轿覀兊娜苏f明他們都是有備而來”,春風學校校長舒仁洪笑言。但這所大隱于市的學校卻是貴陽創(chuàng)建最早的一所招收外來務工子弟的民辦學校。
舒仁洪是一位年輕的校長。2006年,他大學畢業(yè)后到貴陽游玩,在一所打工子弟學校代課三周,帶著對學生的牽掛,他同年9月再次來到貴陽打工子弟學校任教,一做就是11年。2014年,舒仁洪被調到春風學校擔任校長。
在3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持“視學生如親子,視家長為朋友,視質量如生命”的教學理念,在努力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才藝得到充分拓展。
“春風化雨·以愛育人”是春風學校的教育精神,在學校,每位教師始終堅持“視學生如親子、視家長為朋友、視質量為生命”的理念,用心教書,用愛育人。
三十年的默默堅守和艱苦耕耘換來的是辦學水平的穩(wěn)步提升,學校曾先后獲得“五好基層黨組織” “民辦教育先進學校”“世紀新蕾明星學?!钡葮s譽稱號,初步走出了一條民辦學校以愛育人的發(fā)展路子。
“教育就是做溫暖人心的事情”。在學校校長舒仁洪這里,比起經濟效益,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fā)展和教師能力的提升。2014年,從舒仁洪擔任校長開始,如何讓一所老校的精神和生命延續(xù)下去,他內心倍感壓力。
當時這所學校的老校長因為生病缺崗多年,學校有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管理,處于松散的狀態(tài)。走馬上任之后,舒仁洪意識到,辦一所學校首先要了解孩子,春風學校的孩子多是外來務工子女,很多孩子家庭貧困甚至缺乏親情的關愛。
在舒仁洪看來,“只有真實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币虼嗣總€學期一開學,春風學校教師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拿起書本直接走進教室,而是帶上筆記本和愛心物品,對每一個新生家庭展開實地走訪。校長帶頭,老教師積極參與,一個個家庭故事深深地感動著剛剛入職的新教師。于是,這長期以來形成的不成文規(guī)定便構成了春風學校的一道靚麗風景:新學期伊始,春風學校的老師們不是走進新生家,就是走在趕往新生家的路上。
>>春風學校學生在科技館上科學課
通過家訪,春風學校的老師對務工家庭及其子女有了深入的認識,知道了這些孩子普遍缺少關愛、缺乏自信,同時,他們也被這些孩子在艱苦環(huán)境中所表現(xiàn)出的樂觀和堅強所打動。
學校學生陳星宇、陳健和陳鵬三兄弟住在離學校4公里的黔靈山頂弘福寺旁,父母不在身邊,陳家三兄弟自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由于路途遙遠,每天,陳家三兄弟都要步行近一個小時到學校上課。在走訪中,當學校老師了解到陳家三兄弟家庭困難,爺爺奶奶僅靠在弘福寺打掃衛(wèi)生的微薄收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后,學校便決定為他們免去學費,并幫助他們申請了助學金。
六年級的譚志勇同學和父母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內,不但房子漏雨,就連光線也不夠明亮。譚志勇一家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是一名清潔工,父親是木匠,家中并沒有像樣的家具,就連所睡木床都是他父親利用廢舊木料加工而成。即便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沒能磨滅孩子求學奮進的精神,當走訪教師看到譚志勇捧著書本在狹窄的屋子內一頁頁地認真閱讀時,使走訪教師們深有感觸。
七年級的李紅和父母、妹妹租住著不到十個平方米的小屋,靠窗的桌子一角光線良好,于是那里便成了他的天地,靠著這僅有的一角,李紅一有空閑便提起毛筆練習書法。
雖然這些孩子大都家境貧寒,但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積極樂觀讓春風學校的老師們感受到了民辦教育人肩負的重任,同時也堅定了他們要服務平民教育、把孩子教育成才的決心!
“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是在學校外乞討,在學校里施舍?!笔嫒屎樽猿罢f。
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大多來自偏遠農村,由于家庭貧困,他們有的還不知中秋要吃月餅,有的還不知道過生日要吃蛋糕。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愿望,培育孩子們的成長自信,學校替孩子父母承擔起了關心和愛護的責任。
舒仁洪在校外“乞討”后在學校內“施舍”,促成貴陽中天凱悅酒店在中秋節(jié)為學校學生每人發(fā)放20個月餅,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過上了一個有月餅吃的中秋節(jié)。每當學生生日,就算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春風學校的老師們也從不缺席。
“教書育人,貴在育人。育人就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打開孩子的心門與他們有思想交流,情感溝通,這才是教育春風化雨的作用?!笔嫒屎楹屠蠋焸兩钪⒆痈S家長到城市漂泊,家長們大多做著家政、環(huán)衛(wèi)等苦累活兒,每年春節(jié),往往是他們一年中掙錢最多的時候,許多家長直接放棄了回老家過年,導致孩子們有關春節(jié)的記憶越來越模糊,年味越來越淡。
因此每年一到寒假,老師們就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們一起過春節(jié),大家相互祝福、一起包餃子,共同憧憬著新年的到來。充斥在教室內的濃濃年味,讓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家的依戀和溫暖。
有老師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早晨第三節(jié)課開始便有學生打瞌睡,通過家訪,老師們了解到家長們由于忙于生計,孩子們每日的早餐都無法保證,上課打瞌睡是孩子們營養(yǎng)不良引起。了解到這一現(xiàn)象后,舒仁洪十分焦急,他深知如果連健康的體魄都無法保證,教育又從何談起。
為此,舒仁洪多次到民間助學組織——貴州蘋果園兒童助養(yǎng)中心“化緣”,爭取到了該組織為學校小學生每天免費提供一個雞蛋?!半m然只是一枚小小的雞蛋,但這卻承載著社會各界對學生們健康成長的無限期盼?!笔嫒屎檎f。
>>春風學校學生陶藝課作品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這是春風學校一直踐行的陶行知育人理念。
舒仁洪剛接手春風學校的時候,學校沒有圍墻,僅有的鐵欄桿就像一排樓梯,每當學校舉行活動,鐵欄桿旁都會站滿圍觀群眾,不但嚴重影響教學活動,還構成了安全隱患。舒仁洪下定決心,哪怕是一次只能拿進一塊磚,也要把圍墻給修起來。
在舒仁洪的感召下,學生家長們積極參與進來,雖然僅僅是20米的圍墻,但由于進出學校的路很窄還停滿了車,搬運十分困難,光是運送磚、水泥和砂子等材料就足足用了一個多月。一個暑假下來,圍墻終于修好,眼看就要開學,可圍墻還是一片空白,如果此時去找廣告公司來設計,再上報審批下來肯定需要很長時間。
舒仁洪靈機一動,決定由學校畫畫好的老師來畫畫,由自己寫字,再請學生來幫忙配合。于是就在開學前一天傍晚,在學生打著手電照明的情況下,經過大家一個晚上的勞作,一面以梅蘭竹菊為主題的文化墻被打造出來了。如今,這面題寫有“讀好書·做好人”校訓的文化墻不但成了學校師生合力建校的有力見證,也成了校園內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
春風學校由于收費低,藝術課程方面教師比較欠缺,但學校的藝術活動卻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借助外力資源,舒仁洪先后邀請到了貴陽兒童文學女作家、云巖區(qū)作協(xié)主席海嫫女士到校為學生們講授兒童文學課,爭取到貴州省文化藝術界聯(lián)合會文藝支教活動在學校持續(xù)開展。
如今,無論是音樂課、舞蹈課,還是手工課、書法課,學校都應有盡有,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們的文藝和課余需求。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春風學校不僅將課堂設在學校內,還將課堂搬到了陶藝館、搬到了商場、搬到了大街上。當孩子們把自己制作的紙花帶到市場上去義賣,再用賣的錢去購買手工課用品時,他們不僅收獲了創(chuàng)作的快樂,還體會到了創(chuàng)造的價值。
春風學校自建立之初就深受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愛,先后有貴州省勵志助學中心為學校援建了圖書室、碧桂園集團貴州區(qū)域暖冬行動為學校贈送了文體用品。今年4月,《貴陽晚報》、貴州勵志助學中心和唯品會公益組織更是通過舉行關愛留守兒童萬人助跑活動,資助了學校250名貧困學生50萬助學金,用他們的愛心之舉和社會擔當源源不斷地支持著學校的發(fā)展和建設。
“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方可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舒仁洪表示,春風學校將繼續(xù)堅持“春風化雨·以愛育人”的教育精神,春風教師將堅持用心靈的溝通和愛的溫暖,去滋養(yǎng)每一顆幼苗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