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靜蔣志龍黃武
(1.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2.桂林醫(y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在裝飾壁畫中的應用
于 靜1蔣志龍1黃武2
(1.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2.桂林醫(y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廣西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地域文化,其生態(tài)、民俗、傳統(tǒng)、習慣等獨具特色,研究其特色元素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裝飾壁畫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啟示。
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裝飾壁畫
區(qū)域文化指的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不同,經過長期的歷史過程,導致文化背景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了明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文化特征。廣西位于中國華南地區(qū)西部,多丘陵,喀斯特地貌廣布,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云南、越南接壤,毗鄰北部灣,海洋資源豐富,據考古研究表明,距今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活了。[1]同時,廣西還是多民族聚居地,世居有漢、壯、瑤、苗、侗、仫佬、回、京、彝、毛南、水、仡佬等12個民族,此外還有滿、白、藏、蒙古、黎等其他民族成分。[2]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眾多的民族造就了廣西地域文化的特色元素,如壯錦、銅鼓、繡球、花山巖畫、桂林山水、亞熱帶動植物、風雨橋、侗族鼓樓等。
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壯錦,據傳起源于宋代,與蜀錦、宋錦、云錦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錦。壯錦利用棉線或絲線精心編織而成,結構嚴謹,圖案生動、色彩斑斕、裝飾性強。
銅鼓,據考古文獻記載,迄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廣西銅鼓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銅鼓無底腹空,腰曲胸鼓,給人以穩(wěn)重飽滿之感,其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藝術。鼓面中心常裝飾太陽紋,外圍則配以暈圈,鼓面上常鑄有精美的圓雕裝飾物,如青蛙、騎士、鳥、龜等,造型夸張、雄強、莊重。
花山巖畫,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歷史,是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遺留下來的遺跡,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內容最豐富、單體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巖畫之一。巖畫圖像大多用單色平涂的方法,形成剪影般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鼓樓,是侗族村寨的標志性建筑,鼓樓通體采用杉木鑿榫銜接而成,結構精巧、造型美觀、形似寶塔。
繡球,原為壯族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信物。繡球多以紅、黃、綠三色做底及面料,繡球大多為12瓣,每瓣皆繡上各種不同的吉祥物,如梅、蘭、竹、菊或燕、龍、鳳等。
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使其在裝飾壁畫的設計和運用中大放異彩。
以李明偉、陸紅陽設計的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為例。
《燦爛的文明》壁畫高5米,長600余米,是以裝飾環(huán)境壁畫、浮雕相結合為表現(xiàn)手法,力求作品具有濃郁的時代審美特征和廣西少數民族氣息。壁畫部分從廣西北部地區(qū)的人文景觀至南部的沿海風光,表現(xiàn)廣西自然秀麗的風光和歷史文化景觀。壁畫的形式與風格著重大效果、大色塊的明朗調子,給人一種歡快、向上之美感。[3]
壁畫分為幾部分組成。如圖一,鳳凰吉祥,為壁畫的第一部分。以廣西壯族壯錦的吉祥鳳凰圖案為主題,體態(tài)輕盈地向著作品中心飛翔,圖形簡潔、生動,不失動感。給作品增添一種喜慶、吉祥之向心力。
圖二至圖四,風雨無阻,日月同輝。分別以廣西侗族風雨橋(又名同心橋)、桂北梯田和鼓樓為內容,表現(xiàn)出廣西少數民族建筑之偉大和自然風光之秀麗,以藍、綠、紅顏色的相互對比使畫面具有民族、民間氣息。龍勝龍脊梯田是廣西著名的旅游景點,據史料記載,龍脊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是壯族、瑤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不同的季節(jié)各有不同的神韻。風雨橋是侗族人民在文化生活、勞動中擋風避雨和娛樂的場所,有風雨無阻的寓意。鼓樓建筑為侗族傳統(tǒng)聚會、娛樂之場所,也是侗寨最為神圣的建筑。
圖五,桂林秀色。桂林自然風光構成了壁畫的第三部分,桂林山水甲天下,獨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使桂林的山水成為了廣西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壁畫取材馳名中外的漓江、象鼻山、穿山、塔山等地標形象,陽朔大榕樹、漓江鳳尾竹、亞熱帶龜背等圖形穿插其中。以藍色、綠色為主色調,呈現(xiàn)了秀麗的桂林風光。
圖六,花山天趣。第四部分以廣西寧明花山的斜塔與花山古老的壁畫圖像為主題,其圖像有歡歌喜悅、生殖崇拜、捕魚劃船等,形態(tài)豐富,人像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古樸,人物神態(tài)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體現(xiàn)了古代壯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在構成上運用現(xiàn)代裝飾壁畫的構成手法處理,使這些遠古的樂章重放光芒。
圖七,海之舞。壁畫的第五部分以廣西北部灣海洋生物、植物為主題,表現(xiàn)熱帶魚類與海洋生物在層層波浪中翩翩起舞,北部灣的資源豐富,盛產多種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及蝦、蟹、貝類等,是我國優(yōu)良的漁場之一。象征海洋色彩的藍色調子與流暢的線條構成形態(tài)優(yōu)美、抒情浪漫的畫卷。
在構圖上,壁畫采用中國畫長卷的形式,將廣西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逐一呈現(xiàn),為避免畫面構成的單調,設計者還采用廣西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外形作為分割線,自然而生動,將具有廣西特點的動植物和花山壁畫組合構成,使壁畫更為充實、豐富,裝飾性更強,也更具現(xiàn)代感。在色彩上,以藍色為基調,凸顯壁畫所在的環(huán)境——邕江,穿插紅色、橙色、黃色等暖色,既豐富了畫面色彩,又讓壁畫在寧靜中不失活躍。在工藝上,作者采用瓷磚鑲嵌的工藝,瓷磚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的特點,避免因江水上漲、沖刷而造成顏色脫落的問題。
圖二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三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四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五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六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七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圖一 南寧邕江壁畫《燦爛的文明》局部
再以李明偉設計的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大堂瀝粉丙烯重彩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為例,分析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在裝飾壁畫中的應用。
圖八 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大堂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
圖九 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大堂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局部
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高2米,長13米。畫面融合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和中國古代文化元素。如圖九,選取桂林象鼻山、漓江、侗族風雨橋、鼓樓、桂林靜江王府等圖形,采用直線、曲線分割構成的手法,將各元素組合在一起,即豐富了畫面,又使傳統(tǒng)的圖形具有現(xiàn)代氣息。
圖十 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大堂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局部
圖十,以桂林龍脊梯田、山水、甲骨文和賞功宴樂銅壺中的射雁、劃船等經典圖形為表現(xiàn)內容。既突出地域文化又結合了廣西師范大學的文化教育屬性,使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
圖十一 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大堂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局部
圖十一,以竹簡、金文、瓦當、花山壁畫和亞熱帶植物等圖形為主題,采用直線分割構成的手法,將各圖形融合在一起,凸顯壁畫的文化屬性和地域特色。
壁畫《日月同輝·人文自然》大量采用直線與曲線的分割手法,特別是善于利用山的幾何形和自然形,豐富了畫面的構成,使傳統(tǒng)圖形煥發(fā)出新的生命。視覺傳達以厚重而明亮的大色塊以及現(xiàn)代色彩構成手法,圖形造型以樸拙為特點,已達到樸拙中不失勃勃生機。廣西地域文化特色自然元素、人文元素與中國經典文化元素、建筑環(huán)境有機結合,既美化環(huán)境,又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是中華燦爛文明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們在承載了歷史和文化屬性的同時,也極富裝飾性,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藝術設計領域。在裝飾壁畫的應用實踐中,要考慮主題、構圖、造型、色彩、材料與環(huán)境的和諧,精心選擇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并合理運用各種藝術材料和表現(xiàn)手法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繼承,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宣傳民族文化。
[1][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網.[OL][2017-05-01].http://www. gxzf.gov.cn/zjgx/gxrw/zrdl/201603/t20160331_486079.htm.
[3]陸紅陽,李明偉.現(xiàn)代設計學校(裝飾工藝卷)[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
J204
A
于靜(1986-),女,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助理研究員,美術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裝飾壁畫。
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工程”項目《廣西民族民間圖案的藝術形態(tài)及文化變遷研究》(項目編號:YB2011019)研究成果;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第三期“教師成長基金”課題《廣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在裝飾壁畫中的應用》(項目編號:EDF2013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