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曉杰
陳棟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這20余年,他勇挑重擔,努力向前,用踏實和能干贏得了同事的稱道和點贊。
我和陳棟是工作伙伴,攜手并肩,經歷了單位很多重要的歷史階段。茲有兩事,經常過電影般清晰地在我記憶中浮現。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響應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號召,衛(wèi)生部發(fā)出了《關于加強母乳喂養(yǎng)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國范圍內依次開展了“愛嬰醫(yī)院”評比活動。我和陳棟所在的醫(yī)院也十分重視,即刻拿出方案,組成若干團隊,開始了全力的拼搏。
我和陳棟承擔的是宣傳方面的工作,主要從事各種版面的制作。按照常規(guī),我們會先拿出設計樣稿,然后再找一家制作公司,只要他們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交工,我們就算圓滿完成任務了。
沒想到的是,領導這次打破了常規(guī),竟然把制作任務交給了我們。
我們都是搞文字的,又不是工匠,根本不懂得切割機和鋸字機如何使用,怎么能承擔這種完成任務呢?領導這樣的安排不太合理,是蚊子咬木偶———找錯了對象。這樣強壓的結果只能是賣蝦的不帶秤———抓瞎!
正當我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的時候,陳棟勸我道,領導的安排就是命令。命令就要執(zhí)行,不能討價還價。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是學美術的,我先到制作公司學習相關技術,學成后我擔當主要制作工作,你給我打下手,中不中?
無計可施的我,聽到陳棟這樣的建議,立馬眼睛放光,忙不打迭地說,行,行,就聽你的!
三天后,陳棟學成而歸,版面設計和制作工作也隨即展開。
說是學成,實際也只是陳棟在人家公司看看而已,動手操作了沒有幾下。
可時不我待,任務在那兒壓著,陳棟只好硬著頭皮上陣。
怕浪費材料,陳棟提前就從學習的公司帶回人家扔掉的邊角廢料,以做練手之用。
按照畫好的圖樣,我們開始了練手操作。陳棟在前擔任“主攻”,我在后面托著板材擔任“助攻”。他往前送,我就往前推,他左旋右轉,我也順“勢”而為。
一小時過去了,兩小時過去了……從下午一直練到后半夜,陳棟終于找到了鋸字的竅門,而練手的板材也基本消耗殆盡。
掌握了技術,制作工作就進入了快車道。但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而我們的辦公室僅懸掛著一架吊扇,還有點半死不活。鋸字和鋁合金切割本就是個體力活,所以時間不長,全身就像水洗一樣。
我這人天生怕出汗,一出汗就煩躁,一煩躁就想撂挑子。
陳棟見狀就說,出汗確實難受,不如我們除去外衣,用涼水把全身擦拭一遍再干活,或許會好受一些。
我一聽就急眼道,不穿外衣,有人來了怎么辦?
他說,我們現在是晚上加班,一幢辦公樓就我們兩個人,沒人會來!
我說,白天怎么辦?他說,我們向領導請示一下,白天著大褲頭和背心。情況特殊,領導肯定會同意。
領導果然聽從了陳棟的意見。
就這樣,我們頂著署熱,白天晚上連軸轉,連續(xù)干了三個月,終于在時間節(jié)點內完成了任務,為醫(yī)院“愛嬰醫(yī)院”創(chuàng)建,盡了一已之力。
歲月不居,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2014年悄然而至。
是年6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上至下全面輔開。醫(yī)院黨委慧眼識珠,特意把陳棟從宣教科抽調到“活動”辦公室,專門從事黨建材料的撰寫工作。
剛開始,陳棟有點不太適應。黨建工作材料,原來皆由黨委辦公室負責撰寫,陳棟接觸的很少,所以,當“活動”方案、總結、簡報等一大堆材料交由他撰寫時,他真有點“懵圈”了。
但陳棟就是陳棟,自有他的應對之策。不懂他就向從事黨建工作的同事請教;不會,他就借助電腦從網上學習。
從2014年6月啟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2015年延展深化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2016年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黨建工作而言,陳棟已由當初的勉為其難變?yōu)楝F在的游刃有余。他撰寫的材料摞起來能有半人高,質量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得到了上級和醫(yī)院領導的認可。
豐碑無語,行勝于言。20年,多少事都隨風飄散,陳棟其人和他的故事卻深深嵌入我的腦海,每每想起,都會有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