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杰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書面表達能力是學生重要的語文能力之一,在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習作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放飛想象的翅膀,思路暢通,無拘無束地自由表達。
關(guān)鍵詞:習作興趣 自由表達 學以致用
一、減輕壓力,激發(fā)興趣
以往學生每當提到作文就頭疼,總是苦于無從下手,無內(nèi)容可寫,再加上家長和老師如此這般地強調(diào)其重要性,學生更是對作文望而生畏,以至于“談作文色變”。因此,每次作文的時候,學生總是心理上不戰(zhàn)而敗,束手無策,作文時無論如何絞盡腦汁,也不見柳暗花明。
針對以往作文教學中的種種問題,我認為首先應(yīng)該解放學生的思想,減輕他們的壓力。應(yīng)該告訴學生:寫作文就是把你想說的話下來,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沒有誰會感到說話很難吧?那寫作文怎么會那么可怕呢?只要你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善于思考,肯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有東西可寫。
二年級時有一個說話、寫話:仔細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要特別注意它的樣子和惹人喜愛的地方,先說一說,再用一段話寫下來。教學之前,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在家里觀察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觀察它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生活習性以及和人相處時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充分觀察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學生說的非常好,聽的小朋友還進行了糾正和補充,尤其是還都舉出了具體的事例來描述小動物的特點,使人感覺生動、具體、栩栩如生,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整理,想一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怎樣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就水到渠成了。
二、自由表達,不拘形式
學生有了習作的濃厚興趣,對習作沒了任何壓力,我便開始指導他們不拘形式的自由表達。北師大教授劉錫慶認為:作文的本質(zhì)是寫作主體內(nèi)在精神的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xiàn),是其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文字外化。于是,學生習作時,我總是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讓他們發(fā)散思維,盡情表達。
習作其實就是傾吐,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動想說想寫,就一吐為快。記得前不久我布置了一篇寫話,也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但必須是自己的真實的感受。第二天收上來一看,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謂精彩紛呈。有的小朋友寫了《生病的一天》,把他生病時如何難受,如何堅持學習,老師如何摸摸他的額頭,老師關(guān)切的眼神,老師牽著他的手去辦公室,喝了老師倒的水,他寫道“我仿佛喝了世界上最有效的靈丹妙藥,渾身的不適竟一掃而光,變得輕松起來?!笔旨氈?。還有一小朋友寫到了綿綿的冬雨:“如牛毛,如細絲,編織成一道無邊的雨幕懸掛在天地之間”還寫道“小雨滴滴答答,像老師的諄諄教誨,像媽媽不休的叮嚀?!弊屓俗x后為之動容。
讀著他們的文字,覺得展現(xiàn)在自己面前的是一顆顆純真善感的心靈,他們內(nèi)心世界是那么豐富,他們的想象是那么五彩斑斕,他們的語言是那么的充滿童真童趣。
無拘無束的表達中,他們學會了傾訴,學會了我手寫我心。
三、日積月累,學以致用
課內(nèi)外閱讀是積累語言的主渠道,通過廣泛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興趣,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方法,養(yǎng)成善于、樂于積累的習慣,把積累和運用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積累為運用打基礎(chǔ),運用促進積累。我總是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多做讀書筆記,并把書中學到的知識和優(yōu)美的詞句大膽加以運用。如在學習了《我是什么》一課:云在空中“飄浮”,我引導學生體會“飄浮”,然后整理積累學過的類似的這樣幾個詞語:飄蕩、飄浮、漂流、飄浮、飄落,反復(fù)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然后用其中的一個詞寫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這樣在體會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以運用,在運用中積累,從寫句子,寫話開始,讓學生輕松表達,自由抒發(fā),效果甚好。
四、觀察生活,汲取營養(yǎng)
作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沃土,才能根深葉茂,才能長成參天大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寫“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我想,這些“內(nèi)容”都源于生活,學生只有仔細觀察生活,善于積累素材,才能寫好這些“內(nèi)容”。
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笨梢?,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親歷體驗、角色體驗、換位體驗等機會,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去感受春天的氣息,去欣賞鳥兒的歌喉;參與墻報、辦展覽,進行采訪,開展環(huán)境保護,舉辦講故事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文娛表演活動、猜字游戲……從身邊找素材,從感興趣的活動找靈感,幫助學生解決“無米可炊”的問題。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新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寫作是一種表現(xiàn)自我的需要,是一種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種精神享受的需要,進而興趣盎然地舒暢表達,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