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瑤,宋 暉,李 芬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西安市婦幼保健院,陜西 西安 710002)
西安市三區(qū)2010至2014年圍產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分析
翟俊瑤1,宋 暉2,李 芬1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第一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省西安市婦幼保健院,陜西 西安 710002)
目的 探討西安市圍產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為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2015年6至10月,由西安市婦幼保健院組織本次病例對照研究。病例資料來源于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監(jiān)測登記系統(tǒng)上報的活產出生缺陷兒。采用1:1病例對照研究,統(tǒng)一設計調查表,由經過培訓的各醫(yī)院專業(yè)人員填寫,采用Logistics回歸方法進行出生缺陷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出生缺陷兒共1 237例,出生缺陷前六位依次為多指(趾)(271例)、總唇腭裂(205例)、神經管畸形(83例)、先天性心臟病(72例)、外耳其他畸形(66例)及先天性腦積水(50例)。出生缺陷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孕早期患病、未婚檢、圍孕期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未進行產前篩查以及孕期合并癥及并發(fā)癥(OR分別為1.98、1.41、3.05、7.65、3.39,均P<0.05);出生缺陷發(fā)病的保護因素為家庭收入高、產婦文化程度高、無異常生育史(OR分別為0.57、0.43、0.22,均P<0.05)。結論 應重視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降低本地區(qū)出生缺陷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圍產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是指由于環(huán)境-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導致胚胎和胎兒發(fā)育過程中結構和功能異常。出生缺陷可導致畸形兒、死胎死產等,給產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其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為了了解西安市近年圍產兒出生缺陷的發(fā)生情況、動態(tài)變化及影響因素,探討降低出生缺陷發(fā)生的有效措施,提高人口素質,本研究對西安市三區(qū)2010至2014年出生缺陷的病例對照資料進行分析如下。
1.1研究對象
2015年6至10月,由西安市婦幼保健院組織本次病例對照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設計,按照1:1比例配比調查對象。病例資料來源于2010至2014年西安市未央、雁塔、長安三區(qū)出生缺陷監(jiān)測登記系統(tǒng)上報的活產出生缺陷兒。同一醫(yī)院、出生時間相差不超過1周、產后7天未檢出出生缺陷疾病的圍產兒作為對照組,其母親經知情同意后參與調查。
1.2調查方法
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病例資料由出生缺陷監(jiān)測系統(tǒng)匯總整理,出生缺陷的診斷參照中國出生缺陷監(jiān)測中心1988年10月制定的《主要先天畸形診斷手冊》中定義的23類出生缺陷的特征及診斷標準。
對照組資料由調查獲得。參照《出生缺陷報告卡》設計圍產兒出生缺陷影響因素調查表,內容涉及母親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民族、職業(yè)、家庭收入及文化程度等;圍產兒基本情況,包括出生日期、性別、體重、胎齡及出生缺陷類型等;孕前及孕期情況,包括婚檢、孕檢、患病及服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以及飲酒情況等。
1.3質量控制
出生缺陷登記卡由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tǒng)一制定。為保證監(jiān)測數據的真實準確,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各監(jiān)測醫(yī)院的表卡填寫者要進行反復檢查核對,要求表卡填寫完整、準確、無漏報,以保證數據及診斷的準確性。
對照組的問卷調查由接受過專業(yè)培訓的醫(yī)院人員對新生兒及孕產婦情況進行詢問填寫,確保調查資料真實可信。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資料經核實審查后,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數據庫,雙錄入法完成數據錄入和整理。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構成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利用卡方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不同年份間出生缺陷發(fā)病率的差異運用趨勢檢驗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出生缺陷影響因素。所有假設檢驗的檢驗水準設定為0.05。
2.1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2010至2014年,共調查2 474例圍產兒,排除信息缺失的408例調查對象,最后獲得2 068例完整調查對象納入研究,其中出生缺陷1 237例。2010年出生缺陷兒例數最少,為172例,占總出生缺陷的比例為8.3%;2014年出生缺陷兒例數最多,為291例,占14.1%。調查對象主要為漢族,城鎮(zhèn)居民較鄉(xiāng)村居民占比稍多,家庭收入多在4 000元以上,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婚檢占比較少、產前篩查占比稍多,孕次和產次均以第一次為主,見表1。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發(fā)病率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n=2 068,n(%)]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tudied subjects[n=2 068,n(%)]
變量例數(n)百分率(%)民族 漢族206299.7 其他60.3居住地 城鎮(zhèn)109452.9 鄉(xiāng)村97447.1家庭收入(元) <20001869.0 2000~42420.5 4000~70934.3 8000~74936.2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1396.7 初中75636.5 高中/中專49323.9 大專及以上68023.9婚檢 是37318.0 否169572.0孕次 1次81039.2 2次61429.7 3次及以上64431.1產次 1次159076.9 2次及以上47823.1產前篩查2068 是123459.7 否83440.3
2.2出生缺陷主要種類及順位情況
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區(qū)監(jiān)測數據顯示,前六位的出生缺陷分別為多指(趾)(271例,占21.9%)、總唇腭裂(208例,占16.8%)、先天性心臟病(73例,占5.9%)、神經管畸形(62例,占5.0%)、外耳其他畸形(47例,占3.8%)及先天性腦積水(36例,占2.9%);其中神經管畸形例數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順位由2010年的第3位下降至2014年的第8位,先天性心臟病由2010年的第8位上升至2014年第3位,見表3。
表2 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發(fā)病率(n)
Table 2 Prevalence rates of birth defects in three districtsin Xi’an from 2010 to 2014(n)
年份 未央區(qū) 雁塔區(qū) 長安區(qū) 缺陷數圍產兒數發(fā)生率(/萬)缺陷數圍產兒數發(fā)生率(/萬)缺陷數圍產兒數發(fā)生率(/萬)201061827773.7721777240.542460191.2201171860082.61441939374.339501677.8201241937343.71482230366.438522472.7201348994448.31752245377.9615588109.22014421036640.51722490569.1835315156.2
2.3出生缺陷兒的分布情況
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區(qū)農村出生缺陷兒比例為60.3%(746/1 237),顯著高于城鎮(zhèn)比例39.7%(491/1 23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127,P<0.05);出生缺陷診斷依據仍以臨床為主,比例為69.3%(856/1 235),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B超診斷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比例為30.0%(370/1 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452,P<0.001),見表4。
25歲以下產婦比例正逐年減少,25~34歲產婦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同年份產婦年齡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165,P<0.05),見圖1。
不同年份間各區(qū)出生缺陷的比例存在差異,自2010年以來,雁塔區(qū)、未央區(qū)的出生缺陷發(fā)病保持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長安區(qū)出生缺陷的發(fā)病則在2014年有明顯升高,這一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趨勢χ2=4.762,P<0.05),見圖2。
2.4出生缺陷發(fā)生率影響因素
結合對照組數據,進一步分析出生缺陷的影響因素,以出生缺陷的發(fā)生為應變量,產婦年齡、居住地、家庭收入、產婦文化程度、孕早期患病情況、服藥史、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情況、婚檢、產前篩查、胎數、孕次、產次、產婦異常生育史、孕期合并癥及并發(fā)癥情況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的情況下,孕期家庭收入、產婦文化程度、孕早期患病、婚檢、圍孕期有害物質接觸情況、產前篩查、異常生育史、孕期合并癥這些因素與出生缺陷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均P<0.05),其中孕早期患病、未婚檢、圍孕期接觸有害物質、未進行產前篩查以及孕期合并癥及并發(fā)癥是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家庭收入高、產婦文化程度高、無異常生育史是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病的保護因素,見表5。
表3 西安市三區(qū)2010至2014年出生缺陷種類及順位[n(%)]
注:神經管缺陷包括無腦畸形、脊柱裂、腦膨出;總唇腭裂包括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其它缺陷是指除上述17類缺陷以外的缺陷類型。
表4 西安市三區(qū)2010至2014年出生缺陷兒分布情況[n(%)]
注:*2例無具體診斷依據信息,其他包括尸解、生化檢查(甲胎蛋白、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染色體等。
圖1 2010至2014年出生缺陷兒母親年齡分布變化情況
Fig.1 Age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women with birth defected infants during 2010 to 2014
圖2 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發(fā)病率的差異
Fig.2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of birth defects in three districts in Xi’an from 2010 to 2014
表5 出生缺陷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
Table 5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birth defects
因素回歸系數OR95%CIP家庭收入-0.5660.570.37~0.880.011產婦文化程度-0.8370.430.30~0.63<0.001孕早期患病0.6851.981.44~3.35<0.001未婚檢0.3441.411.13~1.780.003圍孕期接觸有害物質1.1153.051.15~8.080.025未產前篩查2.0357.653.40~17.23<0.001無異常生育史-1.5070.220.09~0.550.001孕期合并癥及并發(fā)癥1.2213.391.91~5.77<0.001
3.1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監(jiān)測情況
出生缺陷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生命健康,給患兒及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積極探索該疾病可能的影響因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顯示西安市三區(qū)2010至2014年監(jiān)測的發(fā)病例數呈逐年增加,發(fā)病率整體保持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出生缺陷產婦生育年齡推遲的趨勢顯著,農村出生缺陷兒所占比例高于城市,郊區(qū)出生缺陷監(jiān)測發(fā)病率升高,出生缺陷受母親孕期暴露的多種環(huán)境因素影響。
2010至2014年期間,西安市三區(qū)圍產兒出生缺陷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而發(fā)病率整體保持穩(wěn)中有降的趨勢,提示可能與監(jiān)測區(qū)適齡婦女分娩人數的快速增加有關,郊區(qū)出生缺陷監(jiān)測發(fā)病率升高,戶口所在地為農村的母親所生出生缺陷兒的例數高于城市,提示出生缺陷報告情況可能與轄區(qū)監(jiān)測醫(yī)院診療水平及監(jiān)測質量的提高有關,篩查面的擴大提高了出生缺陷檢出率。
本市和全國2002至2010年前四位出生缺陷類型基本一致——多指(趾)、總唇腭裂、神經管畸形、先天性心臟??;其中神經管畸形和總唇腭裂呈下降趨勢,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與全國趨勢一致[2]。結合本市于2009年實施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提示補充葉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神經管畸形的發(fā)生風險。有Meta分析顯示,總唇腭裂與吸煙之間存在相關性[3],孕期營養(yǎng)素的補充可降低唇腭裂的發(fā)生風險[4]。因此,總唇腭裂例數的減少可能與控煙措施的推進及孕期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有關。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率的增高則可能與近年來B超在產前診斷以及新生兒早期診斷中的普遍應用有密切關系。
3.2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相關危險因素
本研究顯示,進行婚檢、產前篩查可顯著降低圍產兒出生缺陷的發(fā)生風險;提高婚前醫(yī)學檢查和產前篩查是降低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的保護措施之一。因此提倡免費婚檢及優(yōu)生檢查并加強相關工作的督導管理、加強圍產期孕婦保健教育,尤其是對低教育水平和偏遠地區(qū)的農村婦女極為重要[5]。育齡婦女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質的頻率增加,也是導致出生缺陷兒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本研究顯示,與圍產期未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者相比,孕期若接觸有毒有害因素者出生缺陷的發(fā)生率增加了3.05倍,毒物將在胎兒體內蓄積,導致胎兒染色體突變,誘發(fā)出生缺陷[6]。本研究也顯示,孕期存在合并癥及并發(fā)癥顯著增加了出生缺陷的發(fā)生風險,可能與神經前體細胞過度凋亡有關。因此,應注意早發(fā)現、早診斷、早預防,降低對胎兒的影響,進而減少出生缺陷的發(fā)生。此外,不良生育史、孕期合并癥、未進行產前篩查也可能是圍產兒出生缺陷的危險因素,而家庭收入高、產婦文化程度高、無異常生育史是影響出生缺陷發(fā)病的保護因素,提示在婦女保健工作中,應加強對孕婦的健康教育,完善各項產前檢查,及時識別高危孕婦進行重點關注,在妊娠20~24周進行超聲檢查,篩查是否患有嚴重畸形,如無腦兒、腦膨出、開放性脊柱裂、單腔心等[7],以降低出生缺陷的發(fā)生。
3.3本研究的特點和不足之處
本研究結合出生缺陷監(jiān)測數據,采用經典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西安市三區(qū)出生缺陷的發(fā)病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了詳細的流行病學描述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疾病負擔情況,對進一步推進婦幼保健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當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數據未提供包括產婦職業(yè)暴露、吸煙、孕期患病等出生缺陷潛在的危險因素,且由于是基于監(jiān)測數據的病例對照,不能提供研究期間孕婦接觸危險因素及保護因素與出生缺陷間的因果關系論證,結論有待今后進一步隊列研究進行證實。
[1]張笑天,鄭曉瑛.從生物學角度認識中國出生缺陷[J].人口與發(fā)展,2013,19(3):72-76.
[2]衛(wèi)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qū)衛(wèi)生司.全國婦幼衛(wèi)生信息分析報告-2011[M].北京:衛(wèi)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qū)衛(wèi)生司,2011:24-40.
[3]Zhang X,Yang Z P,Guo Y J,etal.Maternal active smoking and risk of oral clefts: a meta-analysi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2016,122(6):680-690.
[4]McKinney C M, Pisek A, Chowchuen B,etal.Case-control study of nutri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oral clefts in Thailand[J].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2016,106(7):624-632.
[5]Price S M,Bonilla E,Zador P,etal.Educating women about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assess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aterials through a web-based survey[J].BMC Womens Health,2014,14:144.
[6]王艷玲,王秀梅.鹽城地區(qū)圍產兒出生缺陷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4,22(12):90-92,136.
[7]洪怡清,陳萍.早孕期超聲篩查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2):395-398.
[專業(yè)責任編輯:張欣文]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rth defects among perinatal infants in three districts of Xi’an City during 2010-2014
ZHAI Jun-yao1, SONG Hui2, LI Fen1
(1.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1, China;2.X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aanxi Xi’an 710002,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rth defects in Xi’an and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Methods The 1:1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by X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June to October in 2015. Data was from the cases of birth defects reported in Birth Defects Monitoring and Registering System in three districts in Xi’an from 2010 to 2014. Designed survey forms were filled by professional staff in different hospital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rth defects. Results There were 1 237 cases of birth defects. The first six main birth defects were polydactyly (n=271), total cleft lip (n=205), neural tube defects (n=83),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72), other external ear malformations (n=66) and neural tube defects (n=50). The risk factors for birth defects were illnes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no premarital examination, periconceptional exposure to harmful substances, no prenatal screening and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ORvalue was 1.98, 1.41, 3.05, 7.65 and 3.39, respectively, allP<0.05). The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higher family incom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of pregnant women and no abnormal reproductive history (ORvalue was 0.57, 0.43 and 0.22,respectively, all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primary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irth defect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perinatal infants; birth defects; influencing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y
2016-01-03
翟俊瑤(1983-),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圍產醫(yī)學與優(yōu)生的研究。
李 芬,教授。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7.017
R722
A
1673-5293(2017)07-0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