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及教師探索實踐的主要方向。語文課堂教學幾乎與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一樣,必須安排動靜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于主體地位的主人,經過自己獨立、充分的思考,進行朗讀或者字詞句的訓練才能成為主體的學習行為。不然,學生只是聽命于教師的教學指向,而無自己的學習目標,只顧揣摩教師的意圖,而無自己的理解、體驗與感受,其學習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
一、文本效益是課堂有效性的土壤
課文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載體,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既然文本作為一種載體,它就承載著多方面的功能,而要充分發(fā)揮好它的功能,就要把它當作語文教育最重要的資源,用資源的眼光去開發(fā)它、利用它。
挖掘、利用它的語言資源,對學生進行字詞教學和語言訓練,深入體會和品味,訓練語感;挖掘、利用其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理想、情操、信念、誠信、感恩、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挖掘、利用它的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挖掘、利用它的表達和篇章的資源,訓練學生傳達思想、表現(xiàn)情感;利用文本中某一點(如語言、寫法、內容)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和探究性學習(或語文綜合性學習)。
當然,文本不同、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文本特點和師生實際,有選擇地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教育教學資源,突出某幾個方面,但語言的訓練與感悟、文本內容的理解、文本寫作的體會、對學生文學文化的熏陶、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是我們始終應關注的。
二、和諧課堂是促進課堂有效性的養(yǎng)分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好的狀態(tài)。學生只有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堂一開始,教師就要以充沛的熱情、飽滿的精神,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富有新意的教學導入,就是喚醒課堂氣氛的法寶,不能不使用。
教師多用描述性語言,多用鼓勵性語言,慎用批評性語言;應對學生多些激情,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相處,教師不要以權威自居;教學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尊重學生的看法,容納不同的見解。張弛有度的課堂節(jié)奏,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法寶,不可不重視??傊瑤熒p邊活動在課堂中要充分展開,力求達到課堂和諧、氣氛融洽、教學有效之目的。
三、多種閱讀是確保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閱讀方式單一,勢必造成課堂上的心理疲勞,造成學生不愿讀下去,乃至懨懨欲睡;只有根據(jù)教學需要不斷地變換閱讀方式,學生才會覺得新奇,才能產生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方式從不同角度可以分為不同類別,如從聲音可以分為有聲和無聲,比如朗讀和默讀;從速度可以分為速讀和慢度;從精細度可以分為精讀和瀏覽;從感官分為聽讀和視讀;從輔助手段可以分為配音朗讀和清讀;從個體與群體分為個讀和齊讀;從解讀文本可以分為對話閱讀、探究閱讀和體驗閱讀。閱讀方式、時機的選擇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讀的具體實際而確定,服從并服務于學生的有效閱讀,不能盲目地想當然地胡亂選擇。
四、把握課堂調控是確保有效性的良藥
一位教師盡管教一門課,面對的卻是不同學生,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情況又是各不相同。而且,學生總是處在不停的變化中,所以教師必須對不斷變化的師生狀態(tài)進行及時的調整,以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地說,就是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四“度”。
其一是課堂教學的速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教學任務的量,教學速度的快慢意味著在恒定的單位時間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密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教學任務的程度。課堂教學傳授新知識越多,其教學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課松松垮垮,沒有足夠的思維密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于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提高思維密度即設法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教改實驗表明,課堂教學中采用學生實驗、問題討論、表揚激勵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
其三是課堂教學的難度。它是指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受到的難易程度,這里主要指學生學習時的難易程度。過難,學生不理解,是浪費;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浪費。
其四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建議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準備;準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等。
五、評價手段是提高有效性的催化劑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評價運用得好,可以促進和改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反之則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評價首先以鼓勵、鞭策為主,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展變化。應將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從教師角度來講,可以用熱情的語言進行贊美、激勵,也可以用眼神進行鼓勵,還可以用動作(如鼓掌)表示贊賞。除了教師的直接評價外,還應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同學、學習小組間的相互評價。
六、讀寫結合是促進有效性的良好形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睌?shù)學課幾乎每節(jié)課都有練習,這樣,新知識的掌握能及時反饋,訓練也很落實。我們語文是不是也可以在課堂上多一些動筆?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動筆不但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書面語言,而且可以增強記憶。學習《給予是快樂》一文,口頭練習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本上進行了練筆,再請學生讀,點評、指導,及時糾正錯誤,規(guī)范語言。同時也在學習中受到了文章所表達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七、轉變觀念是有效性的科學依據(jù)
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遵循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學中不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實際上,教學是一個活動變化的過程,師生在此過程中共同建構自己的世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教材、預定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教學的情意性,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活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二中學(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