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凱旋
《秦婦吟》體現(xiàn)了古代士人的寫實傳統(tǒng)與社會關懷,結構宏大,語言精工,絲毫不遜于《長恨歌》與《圓圓曲》??梢哉f,僅憑這首詩,韋莊也可稱得上唐代詩壇的大家了
晚唐詩人中,韋莊是一個詩詞兼長的詩人。如他的《章臺夜思》:“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鄉(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以琴聲起興,若風雨夜來,孤燈殘月,悵然無際。前人評此詩一二句“起得有情,接得有力”,三四句則有“盛唐氣格”。
所謂盛唐氣格,就是富于想象的寥廓意境,但這樣的風格在韋莊詩集中并不多見。韋莊為中唐著名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他從小才敏過人,卻身逢亂世,屢試不中,直到乾寧元年(894年)年近60方登進士第。唐諺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到了晚唐,所有舉子都擠在這條窄路上,不少詩人甚至六七十歲方考中進士。晚唐詩大多視野淺狹,與此不無關系。
此時的唐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進士及第的意義已遠不及前人。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發(fā)動宮廷政變,囚禁昭宗,改立太子,軍閥朱溫借機挾持昭宗,誅殺宦官與朝臣。中唐以來長期存在的蕃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與朝臣黨爭,最終以藩鎮(zhèn)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韋莊在目睹宦官囚禁昭宗后,深感國事無望,遂入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幕下,并在唐王朝覆滅后勸王建稱帝,當了前蜀的宰相。
韋莊最為人稱道的詩是《臺城》。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軍隊攻陷長安,韋莊于中和二年(882年)春從長安逃往洛陽,西登太行,北抵長城,南下?lián)P州、金陵,又經蘇州、湖州赴浙東,然后返回卜居地衢州。今存韋莊詩大多作于亂離之后,此詩即作于韋莊在金陵逗留期間,詩云:“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以自然的永恒反襯人事的短暫,有一種強烈的虛幻感。
劉禹錫也有一首《臺城》詩:“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睉压旁姵2捎媒裎魧Ρ鹊氖址?,這實際上反映了古代人的退化史觀,未來是無從知道的,只能通過歷史來把握現(xiàn)在。與劉禹錫詩相比,韋莊詩少了些反思,多了些空無,表現(xiàn)出繁華夢盡的時代情緒。明代的胡震亨評論其詩“出之太易,義乏閎深”,正是道出他詩歌淺顯頹唐的特點。
不過,若是前人讀到韋莊的《秦婦吟》,他們的評價可能就會大不同了。據(jù)《北夢瑣言》記載,韋莊在長安應舉,遇上黃巢軍隊攻占長安,遂寫下《秦婦吟》一詩,在當時廣為流傳,時人稱之為“秦婦吟秀才”。但是,由于詩中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兩句,引起公卿貴族不滿,使得他晚年諱言此詩,并垂戒子孫,禁其傳布。
看來韋莊諱言《秦婦吟》是真實的,其弟韋藹編《浣花集》時確實未將此詩收入,遂使此詩在歷史上消失了1000余年。直到上世紀初,人們才在敦煌藏經洞發(fā)現(xiàn)了《秦婦吟》的完整抄本,此詩為七言歌行,共238句,1666字,為唐代第一長詩。詩中描寫一普通女子身陷長安,目睹了城中“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慘狀。
后來秦婦獨自從長安逃往洛陽,一路上晝伏夜行,滿目人煙荒蕪,瘟疫流行。路上遇一逃難老翁,向她哭訴:“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卷土。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痹姼杳鑼懥藨?zhàn)爭帶給人民的災難,而韋莊本人則成為了這場災難的目擊者。無論詩中的秦婦是出于虛構還是實事,應當都是韋莊的耳聞目見,令人想到杜甫描寫安史之亂的敘事詩。
陳寅恪先生曾通過考證正史指出,韋莊逃往洛陽的時間在中和二年(882年),其時官軍楊復光部駐扎渭北,正是秦婦的逃亡路線,她所耳聞目睹的官軍燒殺搶掠,顯然是楊復光的軍隊所為,而楊復光的手下大將之一就是王建。至此真相大白,韋莊晚年諱言《秦婦吟》,并非由于“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詩句,而是由于無意中暴露了前蜀開國皇帝及其元勛的殘暴歷史。
《秦婦吟》體現(xiàn)了古代士人的寫實傳統(tǒng)與社會關懷,結構宏大,語言精工,絲毫不遜于《長恨歌》《圓圓曲》??梢哉f,僅憑這首詩,韋莊也可稱得上唐代詩壇的大家了。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