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偉
摘 要:利用2016年武清區(qū)大氣污染物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研究了武清區(qū)PM2.5及SO2、NO2等典型大氣污染物濃度變化特征和相互關系。結果表明:2016年PM2.5污染較嚴重,年均濃度分別為73μg·m-3,超標1.1倍。大氣中SO2年均值為25μg·m-3,NO2年均值47μg·m-3。冬季及春秋季節(jié)大氣中存在明顯的二次轉化過程,大氣中的SO2和NO2通過轉化生成硝酸鹽和硫酸鹽,對PM2.5濃度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武清區(qū) 細顆粒物 氣態(tài)前體物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b)-0119-02
大氣污染是京津冀地區(qū)目前面對的最重要環(huán)境問題,其污染機理復雜,影響因素眾多,呈現(xiàn)明顯的復合性和區(qū)域性特征,處于煤煙-汽車尾氣型污染綜合作用的階段,表現(xiàn)出細顆粒物與臭氧都以高濃度水平存在的特征。其中PM2.5已成為大氣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物,其來源受人為的影響較大[1-3]。位于京津之間的武清區(qū)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煤炭消費和機動車保有量持續(xù)增加,秋冬季空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對天津武清區(qū)環(huán)境空氣中PM2.5及SO2、NO2等氣態(tài)前體物變化特征的研究對于該地區(qū)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采用2016年1~12月天津武清區(qū)大氣污染物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該區(qū)域PM2.5、SO2、NO2的濃度水平、季節(jié)變化,討論PM2.5與SO2、NO2等氣態(tài)前體物之間的關系,評估該地區(qū)的空氣污染現(xiàn)狀,為武清區(qū)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1 資料與評價方法
1.1 大氣污染物自動監(jiān)測數(shù)據(jù)
細顆粒物PM2.5、氣態(tài)污染物SO2、NO2的濃度數(shù)據(jù)來自武清區(qū)大氣自動監(jiān)測站點,時間是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照氣象學上分類,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1月和2月為冬季。
1.2 評價標準
環(huán)境空氣質量評價及大氣污染物PM2.5、SO2、NO2超標情況評價采用《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2 結果分析
2.1 2016年PM2.5等顆粒物濃度水平與季節(jié)變化
武清區(qū)2016年PM2.5日均值變化范圍為9~358 μg·m-3,年均值73 μg·m-3,比2015年升高7%,超過國家二級標準1.1倍。全年PM2.5超標率達到36%,在冬季更為突出。2016年各季節(jié)PM2.5均值濃度順序依次為:冬季(90 μg·m-3)>秋季(77 μg·m-3)>春季(63μg·m-3)>夏季(59 μg·m-3)。為分析粗粒子(PM2.5-10)、細粒子(PM2.5)對PM10的質量濃度貢獻,計算了PM2.5與PM10平均比值為0.68(圖1),說明PM10的質量濃度主要集中在粒徑2.5μm以下的細顆粒。特別是冬季12月細粒子PM2.5占PM10達到80%,明顯高于北方城市PM2.5/PM10的平均水平40%~60%[1],說明武清地區(qū)冬季細顆粒物污染更為突出。由于PM2.5粒子體積小,重量輕和數(shù)量多,干濕沉降過程對其清除效率低,導致其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影響范圍很大,表現(xiàn)為一種區(qū)域性污染物。
2.2 SO2、NO2等氣態(tài)污染物濃度變化
2016年SO2日均值變化范圍為2~102 μg·m-3,年均值25 μg·m-3,達到國家二級標準(60 μg·m-3)。SO2濃度季節(jié)變化表現(xiàn)為:冬季(38 μg·m-3)>春季(26 μg·m-3)>秋季(21 μg·m-3)>夏季(14 μg·m-3)??梢钥闯龆静膳济涸斐闪薙O2大量排放,致使冬季SO2濃度水平明顯高于其它非采暖季。2016年NO2日均值變化范圍為9~157μg·m-3,年均值47 μg·m-3,超過國家二級標準(40μg·m-3)0.2倍。NO2季節(jié)變化表現(xiàn)為:冬季NO2平均濃度最高,為59μg·m-3;其次為秋季達到51μg·m-3,春季NO2濃度為42μg·m-3,夏季NO2平均濃度最低,為36μg·m-3。冬季燃煤排放與機動車尾氣、氣象條件不利于擴散可能是造成NO2濃度高值的重要原因,而夏季降水頻繁、湍流活動旺盛等氣象條件更有利于污染物擴散清除。
2.3 PM2.5細顆粒物濃度變化與SO2、NO2等氣態(tài)污染物關系
大氣中PM2.5顆粒物不僅來自于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也來自于SO2、NOx及VOC等氣態(tài)前體物在大氣中通過均相或非均相(在顆粒物表面)反應生成硫酸鹽、硝酸鹽和有機氣溶膠等二次顆粒物[3]。從季節(jié)分布看,冬季武清地區(qū)PM2.5與NO2相關性最強(r=0.88,P<0.05),其次為春季(r=0.71,P<0.05)和秋季(r=0.69,P<0.05);PM2.5與SO2相關性在春季(r=0.73,P<0.05)和秋季(r=0.71,P<0.05)最強,冬季相對較弱(r=0.47,P<0.05);夏季PM2.5與SO2、NO2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這一結果可能說明武清地區(qū)大氣中存在明顯的二次轉化過程,大氣中的SO2和NO2通過均相或非均相(在顆粒物表面)反應生成硝酸鹽和硫酸鹽,對PM2.5濃度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3 結論
(1)武清區(qū)2016年PM2.5污染較嚴重。年均濃度分別為73μg·m-3,超標1.1倍。全年PM2.5超標率達到36%,在冬季更為突出。全年PM2.5與PM10平均比值為0.68,說明PM10的質量濃度主要集中在粒徑2.5μm以下的細顆粒。
(2)2014年武清區(qū)大氣中SO2年均值為25 μg·m-3,達到國家二級標準。NO2年均值47 μg·m-3,超標0.2倍。冬季及春秋季節(jié)大氣中存在明顯的二次轉化過程,大氣中的SO2和NO2轉化生成硝酸鹽和硫酸鹽,對PM2.5濃度變化具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普,譚少波,王麗濤,等.邯鄲市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的監(jiān)測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3,33(10):2679-2685.
[2] 徐虹,肖致美,孔君,等.天津市冬季典型大氣重污染過程特征[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7,37(4):1239-1246.
[3] 丁萌萌,周健楠,劉保獻,等.2015年北京城區(qū)大氣PM2.5中NH4+、NO3-、SO42- 及前體氣體的污染特征[J].環(huán)境科學, 2017,38(4):1307-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