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蕎麥不愁賣
蕎麥,別名:甜蕎、烏麥、三角麥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綠色或紅色,具縱棱,無毛或于一側沿縱棱具乳頭狀突起。葉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蕎麥是一種耐瘠薄短日照禾谷類作物,在營養(yǎng)方面優(yōu)于玉米、小麥、水稻,尤其含有其他作物所沒有的含類黃酮物質(zhì)——蘆丁,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
蕎麥抗逆性強,生育期短,在目前人均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和水資源日趨匱乏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從糧食安全出發(fā),提倡保健飲食,蕎麥在當今市場上需求量很大,國內(nèi)市場好賣,北京大洋路農(nóng)副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蕎麥價格是每千克5.00元,湖北武漢白沙洲農(nóng)副產(chǎn)品大市場有限公司蕎麥價格是每千克4.80元;在國際市場上,蕎麥更是貨源較缺,各國競相向我國爭購,僅日本每年就需進口10萬多噸,我國當前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五分之一。
同時,蕎麥用途廣泛,不僅是糧食,而且還可用于藥物和保健食品等,還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由于蕎麥花期時花和莖稈含有極高的蘆丁,被用于防治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等慢性疾病的保健藥或茶的制作上,附加值極高。近年來由蕎麥加工而成的多種系列產(chǎn)品在國內(nèi)外市場上需求很旺,且市場行情看好。
蕎麥是喜溫作物,但不耐高溫,畏霜凍。生育期間要求0℃以上積溫1000~1500℃,種子萌發(fā)最適溫度為15~20℃,低于8℃或高于30℃對萌發(fā)不利。幼苗生長期要求平均氣溫16℃以上,-3~-4℃時植株全部凍死。開花結實期最適溫度為18~25℃,低于15℃或高于30℃的高溫、干燥天氣均不利于授粉和結實。
蕎麥是短日照非?;宰魑?,在短日照和長日照條件下都能開花結實。幼苗期縮短日照可明顯促進生殖生長,提早開花結實,但莖葉生長減緩,分枝和花序減少。不同品種對日照長度反應不同。一般原產(chǎn)于低緯度、低海拔地區(qū)的品種對短日照反應較為敏感。
蕎麥是喜濕作物,蒸騰系數(shù)450~630。苗期需水較少,種子吸水量達自身重量的35%~40%即可萌發(fā)。幼苗期比較耐旱,需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1%?,F(xiàn)蕾開花期需水量較大,占總耗水量的50%~60%,開花結實期需水量約占總耗水量的25%~35%。
蕎麥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每生產(chǎn)100千克籽實消耗氮3.3千克,磷1.5千克,鉀4.3千克。與其他作物相比較,高于禾谷作物,低于油料作物。
蕎麥適應性強,根系有很高的生理活性,能夠吸收土壤中難溶的磷酸化合物。蕎麥對土壤要求不嚴,除堿性較強的土壤外,其他土壤都可種植,但以土壤疏松、富含養(yǎng)分的壤土或沙壤土最為適宜。
1.輪作。蕎麥連茬種植對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都有一定影響,應與其他作物進行輪作。以豆類、馬鈴薯、糜子、油菜等作物輪茬為宜。蕎麥生長迅速,莖葉蓋地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抑制雜草生長,在輪作中又是良好的前茬作物。
2.整地施肥。深耕對蕎麥有明顯的增產(chǎn)效果。深耕深度一般以20厘米為宜。深耕一般分春、伏和秋冬深耕三種。伏深耕與秋深耕均應在封凍前耙耱,春深耕應邊耕邊耙耱,防止跑墑。播種前再進行精細整地,清除雜草,提高整地質(zhì)量,保證蕎麥全苗壯苗。
蕎麥生育期短,生長快,施肥應以基肥為主,一般每公頃施有機肥7500~1500千克,尿素或磷酸二銨75千克,播種時再增施一些草木灰、過磷酸鈣等含磷、鉀多的肥料作種肥。
3.播種。蕎麥播種方式主要有條播、穴播和撒播三種。其中條播播種質(zhì)量較高,便于田間管理,是目前采用較多的播種方法。
蕎麥子葉出土、頂土能力弱,獲得全苗較困難,播種深度以3~4厘米為宜。播種量應根據(jù)土壤肥力、品種類型、種子發(fā)芽率、播種方式和群體密度確定。一般甜蕎播量每公頃37.5~45千克,保苗75萬~90萬株;苦蕎每公頃30~37.5千克,保苗90萬~120萬棟。一般多采用條播,行距40厘米左右。
4.田間管理。蕎麥出苗前后遇不良氣候,容易發(fā)生缺苗現(xiàn)象,應及時破除板結或補苗,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后進行中耕。春蕎一般中耕2~3次,夏、秋蕎中耕1~2次,同時進行疏苗和間苗。
甜蕎是異花授粉作物,為了提高結實率可進行輔助授粉。一般在蕎麥盛花期,每隔2~3天用布條沿甜蕎頂部輕輕拉過,搖動植株使之相互接觸授粉。
蕎麥主要害蟲是蕎麥鉤刺娥,是為害蕎麥的專食性害蟲,一般采用燈光誘殺、藥劑防治等方法防治。
蕎麥開花期較長,籽粒成熟極不一致,一般全株三分之二籽粒成熟即可收獲。
(商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