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青泰,賀建華
(蘭州市農(nóng)業(yè)科技研究推廣中心,甘肅蘭州 730010)
蘭州高原夏菜設施小菜多茬高效栽培技術*
保青泰,賀建華*
(蘭州市農(nóng)業(yè)科技研究推廣中心,甘肅蘭州 730010)
蘭州高原夏菜作為蘭州市一張“名片”,成為當?shù)剞r(nóng)業(yè)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種植面積趨于飽和,在現(xiàn)有的土地上如何能提高收益,已成為生產(chǎn)中的當務之急。文章通過近年來探索出的設施小菜多茬栽培技術,針對菠菜、油菜、油麥菜、芫荽、茼蒿、生菜等速生葉菜的種植,提出了品種選擇、整地施肥、起壟覆膜、適期播種、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蘭州高原夏菜 設施小菜 多茬種植
蘭州地處黃土高原,屬中溫帶半干旱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夏季涼爽,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棚,適宜種植夏秋蔬菜,產(chǎn)品成本低、質(zhì)量好,優(yōu)勢明顯?!度珖卟酥攸c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蘭州為黃土高原夏秋蔬菜重點區(qū)域基地。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蘭州高原夏菜已經(jīng)成為全國著名的蔬菜品牌。其中以花椰菜、青花菜、甘藍等為代表的外銷量最大,市場占有份額高。近年來,通過試驗探索出的設施小菜多茬栽培也快速發(fā)展,效益突出,這不僅僅是因為設施小菜種類較多,主要包括菠菜、油菜、油麥菜、芫荽、茼蒿、生菜等速生葉菜,在一年四季中市場需求量大,種植效益明顯。同時,也由于他們的生育期較短,在條件適合時,50 d左右即可采收,具有很明顯的短平快的優(yōu)勢,在蘭州地區(qū)設施生產(chǎn)中深受菜農(nóng)的歡迎。
另外,設施小菜多茬種植栽培作為蘭州地區(qū)高原夏菜種植結構調(diào)整、輪作倒茬的需要,不僅充分利用了設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受季節(jié)限制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提高了單位面積產(chǎn)量,也增加了蔬菜的花色品種,使產(chǎn)品合理地排開上市,經(jīng)濟效益大大提高。作者根據(jù)近些年在生產(chǎn)中連續(xù)安排同一品種、不同品種或在設施果樹間作、套種等模式的連茬復種試驗比較,總結了以菠菜、油菜、油麥菜、芫荽、茼蒿、生菜等小菜為代表的多茬種植栽培技術。
設施小菜多茬種植栽培模式的選擇,一是要根據(jù)蔬菜的植物學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合理組成復合群體,充分利用設施農(nóng)業(yè)特有的光照,溫度,水分,土壤營養(yǎng)等資源,使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化。二是要體現(xiàn)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上,既要考慮不同季節(jié)主要上市蔬菜的種植效益,還要充分利用地塊休閑季節(jié),作為填閑作物的補充。因此,蘭州地區(qū)高原夏菜設施小菜種植模式一般可總結為:
1.1 設施秋冬茬蔬菜復種小菜模式
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秋冬一大茬黃瓜、番茄、西葫蘆和芹菜等蔬菜的種植,這些主要蔬菜一般上市時間為春節(jié)前后,市場效益高,待其采收后,抓住時機,進行3~4茬的復種小菜,也可獲得較高收益。
1.2 設施內(nèi)小菜多茬栽培模式
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小菜生育期短,上市早,不僅僅能及時補充市場小菜稀缺,蔬菜花色少的缺陷,同時,見效快,效益高。一年可在設施內(nèi)進行多茬復種小菜5~6茬。
1.3 設施果樹套種小菜立體多茬種植模式
這種模式充分利用設施果樹的閑散土地,通過分層利用空間來提高土地單位面積利用率。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可連續(xù)安排同一品種、不同品種的速生葉菜之間連茬復種。
1.4 設施閑散地多茬小菜種植模式
這種模式充分利用設施內(nèi)的資源優(yōu)勢,在空缺的地塊、地邊進行多茬種植,見縫插針,做到主菜種植和小菜栽培兩不誤。
由于設施小菜是多茬種植,需要搶抓時間,因此在品種選擇上,要及早籌劃,合理安排生育期短的、耐寒性較強的品種。同時,還要注重作物品種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適應性廣、抗病強、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等方面的優(yōu)勢。
3.1 菠菜
選用52℃恒溫水浸種20 min,然后在常溫下浸12 h洗凈晾干后播種。
3.2 油菜
播種前先用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防霜霉?。缓笥?0℃水恒溫浸種30 min,冷卻晾干播種;或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防黑斑病、炭疽?。┖罅舸シN。
3.3 油麥菜、生菜、茼蒿
播種前,將干種子在太陽光下曬5~8 h進行曬種,其后將種子放入15~24℃水中浸泡3~5 h,撈出后淋去水分,包在干凈、濕潤的紗布中,在15~20℃溫度下,見光催芽。
3.4 芫荽
播種前將種子搓開,使雙懸果分離。
4.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每公頃用腐熟有機肥7.5萬kg、尿素225 kg,深耕20 cm,澆足底水,整平耙實。
4.2 播種方式
4.2.1 直播
菠菜、油菜、油麥菜、芫荽、茼蒿、生菜等設施小菜均可采用直播種植方式。
菠菜:播種行距10~15 cm,溝深3~5 cm或撒播后覆3~5 cm的土,鎮(zhèn)壓或耙實,后灌水。
油菜:播種行距為15~20 cm,用種量22.5~30.0 kg/hm2,播后覆土0.5~1 cm。
油麥菜:播種行距為10~15 cm。用種量0.75~1.5 kg/hm2。
芫荽:播深約2 cm,行距8 cm,播后覆土1 cm,用種量22.5~30.0 kg/hm2。
茼蒿:播種行距10~15 cm。用種量22.5~30.0 kg/hm2。
生菜:播種行距10~15 cm,用種量0.75~1.5 kg / hm2。
4.2.2 育苗移栽
油菜、油麥菜和生菜也充分利用設施農(nóng)業(yè)的光熱資源利用可隨時育苗。
油菜:選擇3年內(nèi)沒有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土與腐熟有機肥按3∶1比例混合,碾碎過篩。每100 kg育苗土加入磷酸二銨0.05 kg混勻。鋪于育苗畦內(nèi)8~10 cm厚。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1混合,用藥量(8~10)g/m2,與15~30 kg細土拌勻,2/3鋪于床面,1/3蓋于種子上。苗床灌足底水,按(15~20)g/m2播種,播后覆土1 cm。播后保持地表濕潤,苗出齊后間苗1~2次,最后達到苗距3.3 cm見方。整地施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6.0萬~7.5萬kg/hm2、磷酸二銨450~600 kg/hm2。于3~4片真葉時按行距15~18 cm開溝,按株距10 cm栽苗定植。
油麥菜、生菜:用3年內(nèi)未種過菊科作物的田土與腐熟有機肥按3∶1比例混合,碾碎過篩。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平鋪于地面上,厚度8~10 cm,澆透水后用塑料膜嚴密覆蓋,在日光下曝曬5 d以上,然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按用藥量(8~10)g/m2,與15~30 kg細土拌勻,2/3鋪于苗床,1/3蓋在種子上。春茬苗期適當放風,定植前7 d煉苗。高溫季節(jié)育苗,應采用遮陽網(wǎng)降溫、防蟲。發(fā)現(xiàn)病蟲苗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集中銷毀。整地施肥,施用腐熟有機肥3.75萬~4.50萬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碳酸氫銨750 kg/ hm2、硫酸鉀450 kg/hm2,或三元復合肥750 kg/hm2,深翻后整平后在幼苗3~4葉時,以行株距為15~20 cm定植。
4.3 播后管理
4.3.1 菠菜
菠菜:在2片真葉前保持土壤濕潤,3片葉后每隔7 d噴0.2%硼砂溶液1次,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油菜,一葉一心期間苗,4~5片葉時定苗,苗距3~5 cm。間苗后應及時中耕,鋤草。定苗后追1次“提苗肥”,施尿素75~120 kg/hm2或磷酸二銨150~225 kg/ hm2,追肥要結合灌水進行,每7~10 d灌水1次,收獲前5~7 d停止灌水。
4.3.2 油麥菜、生菜
水分管理上應見干見濕,保持土壤疏松,灌水1~2次后及時中耕松土。6~7葉期、10葉期、根據(jù)生長情況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2次,用量150~225 kg/hm2。
4.3.3 芫荽
出苗前應保持地表濕潤,出苗后灌水1次,以后見干見濕。若苗生長過弱可結合灌水追肥1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50~225 kg/hm2。
4.3.4 茼蒿
出苗前要保持地面濕潤,以防板結影響出苗。 出苗后及時拔除雜草,1~2葉時間苗。苗出齊后每隔7~10 d灌水1次,當株高4 cm以上時,要小水勤灌。生長期一般不追肥,若植株生長過弱時,每667 m2追施尿素75~150 kg/hm2。
5.1 蟲害
5.1.1 蚜蟲
田間掛銀灰色膜條避蚜或用黃板誘蚜。藥劑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應注意交替用藥。
5.1.2 菜青蟲
幼蟲2齡前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500~1 000倍液,或0.5%蔬果凈700~8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應注意交替用藥。
5.1.3 小菜蛾
幼蟲3齡前用5%農(nóng)夢特乳油1 000~2 000倍液,BT乳劑500~1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應注意交替用藥。
5.1.4 白粉虱
利用黃板誘殺成蟲。藥劑防治應及早進行,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倍液,或10%d王星乳油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或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應注意交替用藥。
5.2 病害
5.2.1 霜霉病
早期拔除田間萎縮株,帶出田外深埋。發(fā)病初期選用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 7~10 d 1次,連續(xù)噴2~3次。
5.2.2 病毒病
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消滅周圍蚜源,灌透底水,降低地溫,適時播種。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Ⅱ)乳劑1 000倍液,連防2~3次。應注意交替用藥。
5.2.3 灰霉病
發(fā)病初期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 1次,連續(xù)噴2~3次。應注意交替用藥。
適時采收,并符合農(nóng)藥、肥料的安全間隔期要求。采收過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
蘭州市科技局科技專項(201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