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明
筆者自從事陶瓷繪畫后,數(shù)十年如一日,懷揣著對這份職業(yè)的熱愛和對工匠精神的敬佩,創(chuàng)作出許多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筆者也在思考,也在不斷地進步,雖走過很多的彎路,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在陶瓷彩繪這么多種類和題材中,最愛粉彩仕女的創(chuàng)作,或許是因為它的氣韻,或許是因為其獨特的優(yōu)雅,于是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粉彩仕女的獨特魅力。
仕女畫隸屬于人物畫,那么,就先來講講這個人物畫吧。人物畫是我國三大畫類中最早出現(xiàn)的,是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畫種。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單幅的人物畫作品,也就是1973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1號墓(與帛書圖像同墓)的《人物馭龍圖》。這整幅畫的大意就是要表現(xiàn)龍導引墓主人靈魂升天。此畫的線描技巧已經(jīng)較為成熟,行筆流暢,線條富有彈性。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畫、壁畫、畫像磚石,表現(xiàn)出這一時期人物畫的興盛發(fā)達。人物畫于魏晉隋唐時期發(fā)展純熟,其中魏晉時期的人物畫以宗教題材為主。畫功精美,人物畫迅速發(fā)展,原因就是當時思想解放,宗教傳入中國,玄學盛行,出現(xiàn)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大師畫派。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到更富于表現(xiàn)力,也更生動感人的新境地。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肚迕魃虾訄D》出自宋代,由于城鄉(xiā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宋與金的斗爭,使得社會風俗畫和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歷史故事畫亦蓬勃發(fā)展。人物畫作品在體現(xiàn)對象的社會屬性上,在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復雜性上,在宏偉的構圖能力上,都有飛速進步。自南宗受禪宗思想影響,寫意人物畫興起,此后我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fā)展,仕女畫、高士畫大量出現(xiàn),畫家們都更加愿意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而不僅僅是傳神。
人物畫的種類繁多,描寫歷史故事與現(xiàn)實人物者稱為人物,描寫仙佛僧道者稱為道釋,描寫社會風俗者稱為風俗,描寫婦女的就稱為仕女,肖像畫稱為寫真。在畫法樣式上也有諸多區(qū)別,刻畫工細勾勒著色的是工筆人物,畫法洗練縱逸者叫簡筆人物或寫意人物,畫風奔放水墨淋漓的是潑墨人物,純用線描或稍加墨染又叫白描人物,而以線描為主但是在頭面手足上有淡彩的就叫吳裝人物。
其中,仕女畫以它獨特的題材門類在人物畫種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仕女畫的變遷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觀念。我國的仕女畫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兩晉時期。自古以來,東方女性的美都被世人所贊頌,詩人們以文字的形式描述,樂家以音符的形式歌唱,畫家們更是用畫筆將她們描摹下來?!笆伺嫛弊鳛橐粋€概念、一種題材門類、一種規(guī)模而論,就目前資料記載,應從唐代開始。魏晉南北朝時期,仕女畫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畫家們所描繪的仕女一般都是取自詩詞歌賦或者傳奇故事中的仙女賢婦以及神女人物。仕女畫在唐代走向繁盛,主要還是因為唐代是封建社會的輝煌期,畫家們開始把目光從神話仙女轉向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人們。出現(xiàn)了以張萱、周昉為代表的著名仕女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代表了唐代宮苑仕女畫在形神兼?zhèn)浞矫嫠〉玫慕艹龀删?。其在造型上注重寫實求真,女子臉型圓潤飽滿,體態(tài)豐腴健壯,氣質雍容高貴,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這種美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時期大官僚貴族們的審美意趣而備受矚目,并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征。宋朝時期,封建禮教的深入和程朱理學的興起,使社會風氣變得謹小慎微。此時的仕女畫畫風沉穩(wěn)工致,線條法度嚴謹,人物形象嬌小端麗,身材瘦削,體態(tài)輕盈,結構嚴謹準確。元代以后,畫壇被文人一統(tǒng)天下,仕女畫難以進入文人的視野,因而元代仕女畫數(shù)量銳減。從整個仕女畫發(fā)展史來看,宋元時期是仕女畫風由晉唐古典風格向明清以后世俗風格的轉變時期,有著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
明代的仕女畫較為復雜,總體來說分為三個時期,明代早期仕女主要以崇尚宋代院體畫風的宮廷繪畫和“浙派”為主流,主要發(fā)揮宣教功能,題材比較狹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仕女畫作品極少。中期在1506~1566年,蘇州成為江南一帶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促成了地方畫派——吳門派的形成。吳門四家中的唐寅、仇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仕女畫作,形成了明代仕女畫創(chuàng)作的審美趣味與時代風尚。唐寅畫的仕女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自己的女性觀。唐伯虎對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贊頌女性的美貌,肯定自由戀愛、婚姻自主,贊賞女子反抗壓迫、追求自由和人格獨立的斗爭精神。明代中后期的仕女畫明顯呈現(xiàn)衰落的趨勢,效法吳門唐寅、仇英者,從刻畫細麗日漸流于柔靡,類型化的細眉小眼的仕女,千人一面,弱不禁風。晚期出現(xiàn)采取夸張變形的手法塑造仕女的代表畫家陳洪綬,在浙派與吳派之外,獨樹一幟,開辟出一條“寧拙勿巧、寧丑勿媚”的藝術道路。
清代的仕女畫地位急劇上升,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鳥等題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清代高崇瑞《松下清齋集》中就有描述:“天下名山盛水,奇花異鳥,唯美人一身兼之,雖使荊、關潑墨,崔、艾揮毫,不若仕女之集大成也?!笨梢娗宄奈娜藢τ诿琅南矏?,有人說是因為清代中后期,吏治的腐敗,官場的黑暗,思想統(tǒng)治的嚴酷,造成了民生凋敝、萬象蕭疏殘破的景象。文人當志不得展,悲觀失望之際常常出入青樓、沉迷粉黛,以美女為表現(xiàn)對象的仕女畫,引起了士大夫和其他階層的欣賞興趣,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仕女畫的需求和發(fā)展。在當時,不論是宮廷畫家還是文人畫家,均以表現(xiàn)女性“倚風嬌無力”的儀態(tài)為他們的審美追求,并且形成了這種程式化的“病態(tài)美人”的仕女形象。這種仕女畫風引領了后世仕女畫的創(chuàng)作模式,直至海派畫家任頤等人的出現(xiàn),才有所改觀。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一種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人文因素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lián)。
大致了解了仕女畫的前世今生,我們就來說說粉彩仕女的獨特。粉彩是一種陶瓷的裝飾手法,屬于釉上彩,因其色澤溫潤秀麗而得名。粉彩出現(xiàn)在清康熙年間,之后深得宮廷和百姓的喜愛,地位一度趕超青花瓷。粉彩博眾家之長,采用點染與套色的手法,紋飾顯得質感很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同時采用中國國畫的技法工筆畫、寫意畫等,結合版畫、水彩畫、油畫等,使得畫面精致溫潤、生動活潑。粉彩的裝飾性非常強,是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藝術瑰寶。但是它的工藝卻是異常復雜,一般要經(jīng)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對于作者的技術以及燒窯的溫度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這直接導致了粉彩的價格居高不下??墒欠鄄首鳛橐环N釉上彩瓷,是不建議用來作為餐具來使用的,由于燒制溫度并不是很高,而且一般情況下釉上彩的油料具有毒性,如若用作餐具,恐怕會由于食物的高溫使得油料脫落,從而食物中毒。所以,粉彩用作家庭、酒店的裝飾是比較常見的。
粉彩瓷仕女是真的“瓷中美人”,美人的身姿躍于潔白的陶瓷作品之上,或溫婉柔弱,或清揚動人。在如玉的瓷胎上,繪制出一個個古典美人,兩者交相呼應,完美融合。粉彩仕女畫的著色也和山水、花鳥畫一樣,都是從染料開始。作畫時,要將畫面中“虛與實”、“動與靜”、“色彩冷暖”間的種種“對比”拿捏得當,并且結合粉彩油料的肌理加以修飾。頭發(fā)、面部及手線條,不但要特別細,而且還要比較淡,面部和手部的描繪一般都采用細線描為主,特別是頭發(fā)和眉毛的用線,講求起筆、行筆和落筆的自然流暢。衣服與裙衫要根據(jù)人物所處時代的不同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落魄弱女子可用淺色,而富貴人家夫人則可用深色或金色,染色時要求濃淡相宜,色調(diào)潤澤、飽滿。
現(xiàn)如今,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大眾的審美需求也是不斷提升,我們這輩陶瓷工作者更加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不但要深入研究傳統(tǒng)畫法,而且還要加入新的血液,創(chuàng)作出更加出彩的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