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豐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醫(yī)學博士。從事功能神經外科的基礎研究和外科治療工作,擅長治療帕金森病、特發(fā)性震顫、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等疾病。其個人網站訪問量高達110萬人次。
網站地址:http://z.xywy.com/doc/dryinfeng/
最近,我在出診時經??匆姴簧俑改笌е⒆觼磲t(yī)院做肌張力做檢查。原來,他們的孩子肌張力比較高,如不及時治療,極易衍變成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的劃分
肌張力障礙是一種以持續(xù)性或間歇性肌肉收縮導致異常運動或(和)異常姿勢為特征的運動障礙性疾病。
肌張力異常以起病年齡分為兒童型(12歲以前)、少年型(13~20歲)和成人型(20歲以后)。同時,肌張力障礙也根據所涉及的身體部位來劃分,主要以下幾種:
局灶性肌張力障礙 僅涉及一個身體部位,比如眼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痙攣性斜頸、頸部肌肉受累和喉肌張力障礙。
節(jié)段性肌張力障礙 兩個或更多的相鄰身體部位受影響。典型的節(jié)段性肌張力障礙有:顱肌張力障礙和雙臂肌張力障礙。
多灶性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涉及兩個不相鄰或更多(相鄰或不相鄰)的身體部位。
全身性肌張力障礙 受累身體部位包括軀干和至少兩個其他部位這種肌張力障礙屬于最重的一種,可見整個身體在痙攣、扭動。
偏身性肌張力障礙 身體一側的多個部位受累,多為對側大腦半球疾病導致。
肌張力障礙的危害
下肢運動障礙 起病初期,往往在開始行走時會出現一側足部不隨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時足跟不能著地,稱之為“足趾步態(tài)”。
面部運動障礙 面部受累,表現為擠眉弄眼、斜嘴等動作;舌肌咽喉受累時出現舌頭時而伸出、時而縮回,磨牙,伴有構音障礙及吞咽困難;頸部受累則出現痙攣性斜頸,肢體表現為伸直、屈曲或旋前、旋后。
軀干運動障礙 軀干及脊旁肌的受累則引起全身的扭轉或螺旋形動作,因此易導致肌肉肥大,脊柱前凸、側凸和骨盆傾斜。
肌張力障礙的治療
局部肌張力障礙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或手術治療,主要是根據疾病的運動癥狀決定。目前,保守治療包括針灸、生物反饋、推拿、整骨療法、物理療法、言語治療和經皮電神經刺激等。另外,長期疾病患者常應用行為干預療法來提高其生活質量,但人們對于用于肌張力障礙的行為干預了解很少。因此,研究人員需對有關行為干預治療原發(fā)性肌張力障礙的研究進行系統(tǒng)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