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維塔利
饑餓的大象孤兒們的開飯時間到了。位于肯尼亞北部的的雷泰提大象保護區(qū)設立于2016年,這座避難所的工作人員都是當?shù)氐纳2剪斎?,他們的目標是將營救的幼象放歸野外。
困境中幼象發(fā)出的呼救聲,在遠處聽來和人類嬰兒的哭聲幾乎無異。被這叫聲吸引的年輕桑布魯勇士,手持長矛朝著一片開闊的河床走來。在這里,他們發(fā)現(xiàn)了落難的大象幼崽,它被困在一口手工挖的井里,這樣的人工井在山谷中星羅棋布。小象身體半邊已沒入泥水中,只能看見窄窄的背部,還有甩來甩去的鼻子。
若在一年前,人們會把幼象拖出來以防水源被污染,然后把它留在那任其死去。但是如今村民們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他們用手機給10公里外的雷泰提大象保護區(qū)發(fā)了一條信息,然后坐下來等待救援。
雷泰提大象保護區(qū)位于肯尼亞北部的荊棘灌木林地之中,這片狹長地帶面積39.4萬公頃,名為納姆雅克野生動植物保護基金會,這里也是桑布魯人祖居地的一部分,該機構由當?shù)乇Wo組織北方牧場基金會進行支持和指導,北方牧場與33個社區(qū)保護區(qū)一道,共同為促進地區(qū)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而努力。這一區(qū)域生活著圖爾卡納人、倫戴爾人、博拉納人、索馬里人和桑布魯人,這些族群曾為了土地和資源拼死而戰(zhàn)。如今,他們一道為鞏固族群以及保護大約6000頭與他們共居此地的大象而努力,盡管有些時候,與大象比鄰并非易事。
幾位桑布魯勇士來到的這片河床看上去干涸又堅硬,而實際上地表之下就有水。大象可以嗅到水的味道,于是桑布魯家庭在大象的挖掘痕跡指引下挖出窄井,就能得到清涼潔凈、富含礦物質的生命之源。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水井,深度5米左右。旱季(2月、3月、9月、10月)里,桑布魯人會把水井進一步挖深,干渴難耐的大象也會來水井喝水,有時就會失足落入井中。
桑布魯勇士在一口手工挖的水井里發(fā)現(xiàn)了這頭被困的幼象。在這里,桑布魯野生動物巡護員卡拉蒂亞·洛佩塔(右),和幾名雷泰提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一同守護著這頭兩周大的幼象,期盼它的母親和象群會回來找它。但是36小時過去了,小象由于脫水越來越虛弱。于是,救援團隊將它包裹起來,抬上卡車,然后送往保護區(qū)。這頭被命名為金雅的小象,雖然得到了悉心的呵護,幾周后還是死去了。
桑布魯勇士等不多時,雷泰提的一支救援隊就趕到了。帶隊的約瑟夫·隆格金和里姆蘭德·萊蒙瓊都是桑布魯人。人們快速將水井側壁挖開,把井口拓寬到兩個人能夠進去。救援人員把一條帶子系在大象肚子下面,隨后他們哼哧哼哧使勁把大象提了上來,讓它重見天日。
下一段等待更為漫長。人們盼望象群還會回到此地飲水,如此一來,小象就能跟母親和家族團聚,重獲安全。但是緊張焦慮的36小時過去了,象群顯然是不會回來了。人們用毯子把幼象裹起來抬到車上,一路開往保護區(qū)。
雷泰提大象孤兒院由當?shù)厣2剪斎擞?016年創(chuàng)立,國際保育協(xié)會、圣地亞哥動物園國際、英國塔斯克非洲野生動物保護慈善機構為其提供資金,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和北方牧場基金會對其持續(xù)支持。第一頭獲救的小象名叫蘇揚,是2016年9月25日來到這里的。保護區(qū)的20多名大象飼養(yǎng)員都是桑布魯人,如今照管著不足12頭大象,他們希望能把這些大象全部放歸野外。
幼象剛抵達雷泰提保護區(qū),負責為大象們準備食物的薩沙·桃樂西·洛韋庫杜克就備好了一瓶兩升的特殊配方奶。保護區(qū)的獸醫(yī)隆格金為小象檢查身體,并給所有傷口涂抹上抗生素藥膏。人們決定以它遭遇不幸的那口井來為這頭雌性小象命名,稱它為“金雅”。
在雷泰提保護區(qū),令人心碎的事總是如影隨形。與眾多離開母象的幼崽一樣,盡管人們將金雅奮力解救,它還是沒能活下來?!敖鹧诺乃缹嵲谔钊藗牧?,”萊蒙瓊說,“我們都竭盡全力,希望給它重生的機會。”
馬修·穆廷達是一名來自肯尼亞野生動物協(xié)會的獸醫(yī)。他俯身蹲在18個月大的“穆吉”身旁,這頭小象獲救后在鎮(zhèn)靜劑作用下還未醒來。它的母親在和人類的沖突中被射殺。穆吉被空運到保護區(qū)附近的一條飛機跑道上,然后運回了雷泰提保護區(qū)。
邁克·萊亞爾卡伸手接過一瓶配方奶,萊尚戈羅(右)把一瓶奶喂進饑餓的小象嘴里。
炎熱的日子里滾個泥土澡最為愜意。泥土的保護層既是防曬霜,也是驅蟲劑,可以保護大象敏感的皮膚。
萊尚戈羅溫柔地撫摸著大象孤兒波克特。她經驗豐富,2016年雷泰提保護區(qū)設立前,她已經照顧過5頭幼象并將它們放歸野外。萊尚戈羅自己也是一位母親,她把這些幼象寶寶視作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