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麗 王雷鳴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52)
?
·臨床研究·
400例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與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
于雅麗 王雷鳴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52)
目的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400例骨質疏松患者一般情況、生活方式及其其他慢性病史,明確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為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臨床診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方法 選取鄭州市骨科醫(yī)院2015年6—12月住院及體檢人員550例作為調查對象。根據骨密度分為觀察組(骨松組)和對照組(骨量正常),問卷調查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運動情況、抽煙、飲酒、飲食類型等),既往病史及家族史。采用美國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檢測受試者骨密度,運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得出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與骨密度的相關性。結果 發(fā)放550份問卷調查,回收550份,有效率為100%,骨松組(BMD<-2.5 SD)400例,骨量正常組(BMD:-1 SD~+1 SD)150例。年齡為37~85歲;男150人,占總人數的27.3%,女400人,占總人數的72.7%。將550例問卷調查內容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得出每天適量運動、每天飲用牛奶、增加日曬時間等可降低骨松的發(fā)病率,是骨松的有利因素,牛奶、運動及日曬的OR值分別為 0.936、0.920、0.934;而脆性骨折、絕經早、吸煙或接受二手煙或其他煙霧、長期大量飲酒、長期大量激素的使用可增加骨質疏松發(fā)病率,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吸煙、飲酒的OR值分別為1.298、1.758。結論 年齡增加、飲酒過量、吸煙、絕經、骨質疏松家族史等增加骨質疏松發(fā)病率,而規(guī)律有效的運動、每天1~2 h的日曬、牛奶為骨骼的保護因素。
骨質疏松;骨密度;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平衡破壞,導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骨密度降低、微結構破壞、骨骼脆性增加的發(fā)病原因不明確的全身性骨骼代謝性疾病[1]。早期的骨質疏松患者往往無任何臨床癥狀,容易被忽略,患者因為疼痛或者脆性骨折來就診,一經診斷,已經出現嚴重的骨質疏松[2-3]。2010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患者越來越多,2013年中國發(fā)布的骨質疏松癥藍皮書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5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松患病率為15.7%,約2.3億人存在低骨量(即骨質疏松風險人群),而全世界每年發(fā)生超過900萬骨質疏松性骨折[4-6],一旦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1 a內死亡率為23%,所以骨質疏松癥又被稱為“沉默殺手”,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但由于診療設備缺乏以及認識不足,大量的骨質疏松患者未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治療模式,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全程管理和治療。因此,本文旨在了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和保護因素,為臨床提前干預和治療提供基礎研究數據和資料。
1.1 資料 選取2015年6—12月在鄭州市骨科醫(yī)院就診及體檢的550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根據骨密度分為骨松組400例和骨量正常組150例。納入標準:參照1994年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診斷標準,T值>-1 SD為正常骨量;-2.5 SD 1.2 方法 1.2.1 調查表的制作及填寫 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咨詢相關專家,基于骨質疏松可能的危險因素和誘因,自制問卷調查表,包括以下幾條:①受試者的一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電話、身份證號、職業(yè)、學歷。②受試者的生活習慣包括吸煙史、飲酒情況、運動鍛煉情況、飲食情況等。③受試者現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因某種疾病長期服藥史。④婚育、月經來潮時間、絕經時間。課題組成員現場詳細解釋調查內容,真實有效地調查填寫被調查人員的各項資料。 1.2.2 骨密度的檢測 采用美國Norland公司生產的XR-46雙光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測定腰椎和髖關節(jié)骨密度。 1.2.3 資料的整理 嚴格遵照納入及排除標準,秉著自覺自愿的原則做問卷調查,向被調查者詳細清楚解釋問卷內容,以便能得到真實有效的信息與資料,資料錄入采用雙人核對,不合格,不完整的資料堅決剔除。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Logistic 回歸方法分別對單項數據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χ2檢驗,統計分析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及保護因素之間的相關性是否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受試者一般情況統計 共發(fā)放問卷調查表550份,回收550份。受試者年齡為47~95歲,其中60~80歲最多;男性150人,女性400人,分別占27.3%和72.7%;有工作者占比為53.7%,而農民占39.3%;在學歷相比中,初中文化占比最高,為46.4%。見表1。 2.2 受試者既往史和家族史統計 未發(fā)生過脆性骨折的人占比比較大,占71.8%;沒人發(fā)生過大于4次的骨折,絕經年齡45~50歲最多,不知道是否發(fā)生過家族性骨折史的人和不知道有家族史的人占比達到42.5%及70.4%。見表2。 表1 受試者一般情況統計(n,%) 2.3 受試者生活方式統計 統計被調查人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生活習慣,得出各占百分比。其中經常運動占73.3%,很少運動僅占8.2%,每天喝牛奶的為46.9%,每天曬太陽時間>1 h的占57.1%,而不曬太陽的人占比為19.1%,不吸煙或戒煙的占60.0%,不喝酒的占56.4%。見表3。 2.4 骨松組和骨量正常組一般情況比較 骨松組在年齡、職業(yè)、學歷分布上多于骨量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受試者既往史和家族史統計表(n,%) 2.5 骨松組和骨量正常組生活方式的對比分析 骨松組在適當鍛煉身體,充足日曬、高蛋白低脂飲食、飲酒、吸煙方面與骨量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6。 表3 受試者的生活習慣統計表(n,%) 續(xù)表3 因素例數百分比牛奶 不12322.4 偶爾16930.7 每天25846.9豆?jié){ 不喝13023.6 偶爾18032.7 每天24043.6曬太陽 很少10519.1 0.5~1h13123.8 >1h31457.1吸煙、二手煙和其他煙霧 不吸煙或者戒煙32060.0 二手煙或其他煙霧12622.9 吸煙<10支/d6411.6 吸煙≥10支/d305.5飲酒 不喝酒31056.4 間斷少量飲酒7714.0 間斷大量飲酒407.3 每天少量8014.5 每天大量437.8 注:a表示受試者心跳、呼吸加快,全身出汗,每次持續(xù)在40 min以上的體育鍛煉或勞動。 2.6 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將上面沒有統計學意義的“性別”剔除掉,對年齡、職業(yè)、學歷、飲食(牛奶和豆?jié){)、運動、飲酒等有統計學意義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運動,飲酒,抽煙為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1.758、1.298,而牛奶、運動為保護因素,OR值分別為0.936、0.920。 骨質疏松是一種潛在內分泌代謝異常的疾病,直到各類骨折的發(fā)生而逐步顯現。其主要特點是骨質嚴重流失并同時伴隨骨微結構的惡化,這樣必然導致肌體骨骼的易脆性,進一步增加了骨折的潛在風險[7]。盡管科學家們對骨質疏松的研究已到了分子的水平,但是其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現在普遍認為骨質疏松與體內一些激素水平的改變、營養(yǎng)狀況(高蛋白、高鈣飲食等攝入低)以及家族遺傳史有關。 通過對比兩組數據,發(fā)現骨質疏松發(fā)病的年齡高峰期在60~70歲,女性大于男性,初中及以下學歷發(fā)病率最高達到52.3%,而且發(fā)病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降低,這可能與高學歷人更加注重營養(yǎng)搭配和健康飲食有關。EI-zaatari等[8]研究也發(fā)現受教育程度越高骨松的發(fā)病率越低。查閱國內外文獻,發(fā)現吸煙史的長短、數量與骨質疏松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而飲酒對骨松的影響是把雙刃劍,每天少量的飲酒能降低骨松的發(fā)病率,而大量飲酒會加快骨質疏松的發(fā)病,這與本文的研究一致,值得慶幸的是本文兩組中50%以上的人選擇戒煙酒[9-10]。值得注意的是本調查中70.4%的人不清楚自己家族是否有家族遺傳史,這說明我們的健康教育宣傳不到位,應該加強普及骨質疏松知識,提高公民的認識,降低骨松的發(fā)病率,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表4 骨松組和骨量正常組一般情況比較(n) 表5 骨松組和骨量正常組生活方式比較(n) 由于運動、高鈣飲食可提高我們獲得的高峰值骨量,日照讓我們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又促進鈣的吸收,促進成骨細胞的形成及骨的形成,抑制破骨細胞骨的吸收,使骨吸收和骨形成保持平衡,維護骨骼的健康,也就是說,運動、牛奶、日曬是我們骨骼的保護傘。因此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阻斷骨松的又一得力助手。 由于骨松帶來的脆性骨折及其并發(fā)癥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因此,盡快了解和掌握骨質疏松的發(fā)病機制及危險因素,確定高危人群,及時對骨質疏松患者提前干預和治療尤為重要。 表6 骨松組和骨量正常組生活方式比較(n) 鄭州市科技計劃項目(153PKJGG084)。 王雷鳴,E-mail:wanglm3@126.com。 R 580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10 2017-02-26 )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