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暉,姜 武,陶正明*,吳志剛,方 鴻,胡奇勇
(1.淳安縣許源林場,浙江 淳安 311701; 2.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 溫州 325005)
?
淳安縣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模式
王 暉1,姜 武2,陶正明2*,吳志剛2,方 鴻1,胡奇勇1
(1.淳安縣許源林場,浙江 淳安 311701; 2.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浙江 溫州 325005)
本研究選用鐵皮石斛、金線蓮、黃精3種藥材進行林下套種,以期為淳安縣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模式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將鐵皮石斛附生栽培于樹上,金線蓮和黃精種植于林地,同時開展與大棚栽培方式的對比,觀察比較成活率、生長狀況及產量效益。結果顯示,與大棚栽培方式相比,林下鐵皮石斛出芽率無顯著差異,而莖桿增長量是大棚栽培的68.0%;林下金線蓮成活率比大棚種植金線蓮成活率低10.9%,但折干率顯著高于大棚種植。林下種植藥材與大棚栽培相比產量偏低,但病蟲害發(fā)生少,投入產出比高于大棚栽培。開展林下中藥材復合栽培,可將林地資源充分利用,實現(xiàn)林、農復合經(jīng)營體系,“鐵皮石斛+金線蓮+黃精”的林下中藥材立體套種模式,可對淳安縣林藥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借鑒和示范。
淳安縣; 林下中藥材; 復合種植; 效益
淳安縣是浙江省九大林業(yè)重點縣之一,擁有75%的森林覆蓋率,近年來成功摸索了林桑菌、林茶、森林游憩等多種林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1]。中藥材產業(yè)是我國國民經(jīng)濟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及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野生中藥資源不斷減少[2]。另一方面,部分大棚種植的藥農生產管理不規(guī)范、產前投入不足,導致藥材不能增收而影響種植積極性,阻礙了中藥材產業(yè)化進程。調整林農產業(yè)結構,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顯得十分必要[3]。林下種植中藥材作為發(fā)展林下經(jīng)濟的主要模式之一,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還可有效提高種植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4]。因此,用經(jīng)濟價值高的藥材替代林分的灌、草層,可獲得最大的生態(tài)經(jīng)濟效益[5]。本研究探討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模式,選用鐵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金線蓮(Anoectochilusformosanus)和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3種藥材作為代表,考察3種藥材林下種植的生長狀況及效益,以探索適宜淳安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及氣候條件的林下種植中藥材發(fā)展新模式。
1.1 供試材料
試驗地設于浙江省淳安縣許源林場十四塢林區(qū),地處淳安縣東南部、風光旖旎的千島湖西南湖區(qū),平均海拔不足500 m,為公益型林場,地理位置介于118°54′58″~118°59′17″E、29°28′13″~29°31′07″N,屬千里崗山脈。試驗地區(qū)域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北緣,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1 430 mm,年雨日155 d,年平均相對濕度76%。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霜期長,山地土壤種類為微酸性紅壤類黃紅泥土、黃泥土。
鐵皮石斛種苗為二年生馴化苗,來源浙江樂清,雁蕩紅桿品系;金線蓮種苗為馴化三月組培苗,來源浙江金華,福建金線蓮品系;黃精種苗為三四年生種莖,來源浙江慶元,基原物種為多花黃精。試驗種苗經(jīng)鑒定分別為蘭科石斛屬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Kimura)、蘭科開唇蘭屬植物金線蓮(AnoectochilusformosanusHayata)、百合科黃精屬植物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
1.2 方法
1.2.1 種植方法
鐵皮石斛按株距6.0~8.0 cm定植于常綠闊葉林(香樟為主),離地1.5~2.6 m;金線蓮按株距3.0 cm×4.0 cm種于穴盆(規(guī)格50 cm×30 cm×5 cm),栽植深度以基質蓋過根系少許基部即可;待10月中旬金線蓮收獲后,11月初重新整地補種黃精,按株距20~24 cm定植。林下復合種植進行粗放式管理,不打任何農藥和追肥,除去除草等必要管理外僅在干旱期間適量澆水,而相對照的大棚種植藥材按各生產技術規(guī)程常規(guī)管理進行。
1.2.2 生長狀況測定
鐵皮石斛生長狀況以每叢出芽數(shù)、莖桿增長量、主要病蟲害為指標;金線蓮選有代表性的2 m×3 m樣方3個,統(tǒng)計成活率、主要病蟲害;黃精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管理可粗放且可按市場需求適時挖掘采收,僅粗略統(tǒng)計出芽率。
1.2.3 產量測定
鐵皮石斛生長按花和鮮條產量指標為準;金線蓮選有代表性的4 m×4 m樣方3個,測定藥材干重。
2.1 林下種植藥材生長狀況
由表1可知,對比大棚種植鐵皮石斛的生長狀況,林下栽培鐵皮石斛的出芽數(shù)略低于大棚種植,而林下栽培鐵皮石斛的莖桿增長量顯著低于大棚種植鐵皮石斛,林下栽培是大棚栽培莖桿增長量的68.0%。然而,鐵皮石斛林下種植的病蟲害發(fā)生率比大棚栽培少,這可能和近野生狀態(tài)下林下栽培的通風效果好,相比大棚內高溫高濕環(huán)境則更易滋生病蟲害。
表1 鐵皮石斛林下栽培及大棚種植生長狀況比較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測定項的平均值±標準差,同列無相同小寫字母表示組間差異顯著。表2同。
由表2可知,林下種植金線蓮成活率顯著低于大棚種植,比大棚種植金線蓮成活率低10.9%;而林下栽培折干率顯著高于大棚種植,說明林下種植的金線蓮在自然環(huán)境下的干物質含量高于大棚種植的金線蓮,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林下種植的金線蓮品質優(yōu)于大棚;與鐵皮石斛類似,林下種植的金線蓮病蟲害少于大棚種植的金線蓮,由于采用的是盆穴+蔭棚的林下栽培方法,可有效防止蟲害發(fā)生。
當前黃精以林下栽培為主,且黃精種苗市場供不應求,本研究11月至2月2 m×3 m樣方內出芽率已達到62%,顯示黃精在試驗地可正常生長。
表2 金線蓮林下和大棚栽培生長狀況比較
2.2 產量及效益
依據(jù)試驗結論,結合當?shù)赜霉こ杀炯笆袌鰞r格,對不同藥材經(jīng)濟效益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由表3可知,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經(jīng)營方式的效益可觀,鐵皮石斛投入產出比可達1∶4.3,且種植金線蓮和黃精的經(jīng)濟效益也較好,鐵皮石斛+金線蓮+黃精的林下中藥材立體套種模式667 m2產值可超4萬元。這比大棚栽培方式收益顯著,主要是由于仿野生栽培可接受粗放種植管理模式,任其生長,可省去施肥和其他人為管理成本投入。林下種植的經(jīng)濟作物還需根據(jù)林分類型、種植環(huán)境做出科學選擇,種苗投入成本太大,不宜選擇。
表3 每667 m2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效益分析
中藥材近野生栽培是一種生態(tài)發(fā)展的種植模式,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即是當前可選擇的較好的種植方式。與大棚栽培藥材相比,林下仿野生栽培藥材屬于粗放式種植中藥,不施農藥和化肥,其產量處于劣勢,但其病蟲害發(fā)生少,成本投入低,能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意義和生態(tài)意義。農戶在選擇采用林下復合模式栽培中藥材時,還需要考慮種苗成本,過高不宜選用,且需要在最佳采收期收貨,保證藥材的質量品質?!扒骄G水金腰帶,秀水富民齊發(fā)展”,采用“縣政府+農科院+林場”合作模式,本研究成功探索出鐵皮石斛+金線蓮+黃精的林下中藥材立體套種模式,形成了一條發(fā)展林下經(jīng)濟的新路子,可為淳安縣林藥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借鑒和示范。
[1] 王曉玉,吳維,汪繼斌. 淳安縣林下經(jīng)濟產業(yè)發(fā)展情況分析[J]. 河北林業(yè)科技,2016(5):101-103.
[2] 姜武,吳志剛,陶正明. 鐵皮石斛的本草考證[J]. 中藥材,2014(37):708-710.
[3] 何伯偉,潘慧鋒. 浙江鐵皮石斛產業(yè)提升發(fā)展的實施措施與建議[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2):152-155.
[4] 李婭,陳波. 我國林下經(jīng)濟發(fā)展主要模式探索[J]. 中國林下經(jīng)濟,2013(3):36-38.
[5] 嚴毅,何銀忠,王亞婷,等. 云南??诹謭鲋兴幉姆N植模式初探[J]. 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6,18(2): 173-177.
(責任編輯:張瑞麟)
2017-02-22
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院地科技合作項目(CA20150005)
王 暉(1976—),男,工程師,從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E-mail:HP0847@163.com。
陶正明,從事中藥栽培技術、品種選育與藥材質量研究工作,E-mail:312633768@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30
S567
A
0528-9017(2017)07-1990-02
文獻著錄格式:王暉,姜武,陶正明,等. 淳安縣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模式[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7):1190-119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