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①三爺?shù)淖问堑里L景線:黃包袱皮裹著紅靠背,靠背后面撐著把太陽傘。(開門見山,揭示三爺?shù)纳矸萏卣?。)將半導體收音機調到最大音量,哼著《前門大碗茶》,逢人瞥一嗓子“嘛去?坐車嗎”。是的,三爺是三輪車夫,踩著黃包車在頤和園——北海一帶混飯吃。風里來,雨里去,躬著腰,縮著背,饑一餐,飽一頓,結果臨了就挺出病來了:耳聾,駝背,手臂、腿肚青筋暴起,就像大旱之年暴出地表的樹根。(短句能夠體現(xiàn)三爺生活不易,比喻句體現(xiàn)三爺雖老但硬朗。)三爺最喜歡講:“想當年,前門到頤和園,聽著大鼓書,一曲沒完,爺就停到了大門口?!保鋸埖恼Z氣恰恰體現(xiàn)了三爺?shù)暮肋~。)
②三爺靠在黃包車上擺“龍門陣”的時候,兒子大軍開著藍標車在三環(huán)上侃得正歡。(兩句相互輝映,既表現(xiàn)了兩人所駕車的不同,也能表明因為車的不同,走的遠近不同。)前些年,大軍趁公交公司重組,主動下崗創(chuàng)業(yè),開起了出租車(符合時代背景)。他能吃苦,有算計,專門跑火車站、風景區(qū)。與大多數(shù)的北京的哥一樣,大軍特能侃,上到國家大事、宮廷秘史,小到街談巷議、明星緋聞,如數(shù)家珍,因此常常被游客包車。(大軍代表了一代人,一個群體的性格特點。)“咱這北京城啊——那是皇城,風水寶地——”大軍的話匣子由此打開。(大軍身上有著北京人發(fā)自內心的驕傲。)
③孫子小順兒從小坐著黃包車逛皇城,長大坐著出租車逛北京,如今他喜歡一群人騎著“共享單車”闖北京。(一句話,概括了小順的車輛使用史。)騎單車的小順參加了“我為北京代言”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項目,他們的口號是“與我同行,陪您樂游”……(符合新時期北京青年的身份特征、語言風格。)
④最近這三代人有了點小意思,“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要召開了,大軍、小順忙著參加語言培訓,不亦樂乎。(貼近時代,介紹大背景和小環(huán)境。)這爺兒倆在飯桌上說得緊哩。(“緊”字用得好,三爺插不上嘴。)——三爺不高興了。一抹嘴,丟出句話:“吃飽飯老子還能蹬兩里地,我要重操舊業(yè)?!保▌幼?、語言描寫,再次體現(xiàn)了三爺?shù)暮肋~、不服老的性格特點。)大軍愣住了,半天才說:“得嘞,老爺子,你都七十多了,人老心不老啊,咱別給政府添亂了,成嗎?”小順笑著附和說:“爺,您現(xiàn)在指不定都繞不到后海去,安全為主啊,您老想看哪兒,我給您多照兩張?!保ㄍㄟ^大軍、小順的語言描寫,反襯三爺?shù)男愿裉攸c,為下文作鋪墊。)
⑤“你們一個嫌我老,一個說我不中用;小瞧人了不是!奧運會那陣子,我也是參加過培訓班的,來是come,去是go,誰不會呢?再說,我就不會只拉說中國話的??!”三爺急得紅眉白臉的。(第一層意思直接反駁,第二層意思借機造勢,第三層意思鎖定服務對象,擴大自身優(yōu)勢。一句話,三層意思,不得不說,三爺是老江湖。)
⑥第二天天剛亮,大軍已經(jīng)發(fā)車了,小順急沖沖地往外走,今天他約了來北京游玩的mike,騎單車去南鑼鼓巷。(以大軍、小順的“車事”鋪墊,引出三爺下定決心走出胡同“再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三爺醒的時候,家里靜悄悄的,他不緊不慢地吃了早飯,拿著聽筒子,也準備出發(fā)了——推著車,走到胡同口,三爺茫然了:這是往哪里去呢?從哪里去后海呢?難道真是老了?難道真的只能曬太陽了嗎?(多重發(fā)問,體現(xiàn)了老人的焦灼,在自我否定與自我突破中展現(xiàn)老人真實的心態(tài)。)
⑦三爺調大喇叭,騎著黃包車,沿著胡同慢行,遇到三三兩兩探訪胡同文化的背包客,他們就認三爺這老牌車,坐老式車,逛老北京。(三爺?shù)穆杂腥诵蕾p,三爺?shù)睦弦沧杂腥讼矚g。)三爺慢悠悠地踩著車,扯著“京篇兒”:胡同,講究,哪個大人物曾住過……
⑧迎著夕陽,三爺?shù)哪樞Τ闪颂柣?,他大聲唱著《前門大碗茶》,哼著哼著,不自覺唱出了《沙家浜》:“想當初,老子的隊伍剛開張——哈哈,哈哈,三爺我還能再騎五百里啊!”(一個“不自覺”,曲筆表現(xiàn)三爺?shù)母吲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