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巨大貢獻,是他面對王羲之的清秀婉媚,面對魏晉的瀟灑俊逸,面對兩晉南北朝的輕盈或拙厚,創(chuàng)造出從未有過的雄強渾厚、端莊凝重、沉穩(wěn)嚴整、筋肉飽滿的書法風格,展現(xiàn)了恢宏博大的盛唐氣象,影響深遠。
顏真卿的行草書,以“魯公三稿”(指《祭侄稿》《告伯父稿》和《爭座位稿》)最為著名。這三篇草稿的書寫者不是為了讓人評價其書法,但在撰文時體現(xiàn)了不可遏止的感情和書寫水平,被后人尊為珍貴的藝術品,其中《祭侄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祭侄稿》是顏真卿悼念從兄顏杲卿之子季明的祭文草稿,顏杲卿父子在安史之亂時和顏真卿同舉義旗,拼死奮戰(zhàn),不幸城破被俘,死于叛軍之手。當把季明頭骨帶回時,顏真卿悲憤難抑,寫下了《祭侄稿》。顏真卿情緒的變化,導致了運筆節(jié)奏的跌宕起伏,由靜到動,由弱至烈的情感升華過程如同大海的潮涌,使書跡產生突破常態(tài)的變化,有如一曲響亮悲愴的交響樂。《祭侄稿》真跡現(xiàn)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告伯父稿》是在顏真卿受誣陷被貶為饒州刺史時所書,較為穩(wěn)實,字字皆有規(guī)矩,不失常度,是初學行書的優(yōu)秀范本。
《爭座位稿》又稱《與郭仆射書》,是魯公為反對定襄王郭英義驕橫諂媚的行為所書。
“魯公三稿”是信乎自然,心手兩忘的杰作,“宋蘇黃米蔡四家皆仿之,……為宋一代書家淵源”(董其昌語),影響了一代宋人的寫意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