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敏
坎坷的命運從來都沒有成為我人生旅途的障礙,讀書是我的精神食糧,知識澆灌著夢想。強烈的求知欲望,照著我前進的路。直到我退休后,仍在心靈治療的路上不停探索。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上的苦難好克服,心靈上的寂寞卻不是藥物能治的。我逐漸萌發(fā)了當詩人和作家的愿望,想以文學為橋梁,走進他人內(nèi)心,共筑心靈花園。
我進課堂專修心理學,拜名家,啃書本;在退休的日子里,我像年輕時一樣,起早睡晚,一天也不閑著。盡管年紀越來越大,精力也大不如前,但我從未放棄對文學的追求,抽空寫下大量散文、小說、隨筆等,先后出版了3本文學作品集。
憶往昔,看今朝,我思緒紛紜,感慨萬千……我的胸中涌動著一腔熱血,一股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在冉冉升起——我要回報這個我渴望已久的太平盛世!我要盡我的一份綿薄之力去為這個璀璨瑰麗的大美時代添一塊磚,加一片瓦!
歷經(jīng)關(guān)愛,更懂得付出關(guān)愛。我雖年事已高、生活并不富裕,心卻緊貼著社會,不斷地給他人送去一縷縷陽光。我決定拿出一筆錢來捐助貧困學子,雪中送炭,做點好事。
2011年初春,我走進了家附近的一家慈善機構(gòu),選擇一名學業(yè)優(yōu)秀的貧困兒童。一個名叫劉夢雪的女孩進入我的視線,她父親死于車禍,母親離家出走,她與年近90歲的爺爺在一起生活。我當即允諾要長期資助她。此后,我每年春季去慈善機構(gòu)繳納一年的資助費1480元。他們每學期給我寄一份她的學習成績報告單。在春節(jié)前后我還會收到劉夢雪小友寫來的感謝問候信,時或附有她的照片,我也會及時回信,鼓勵她好好學習,并表示只要她學業(yè)優(yōu)秀我會繼續(xù)資助。
2013年初春,我邁進了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大門,我與他們簽了合約,以我母親楊慕蘭的名義設立一個勵志獎學金,每年捐贈1萬元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研究生。
文學院領導還隆重地舉行了捐贈儀式,我向7名獲獎學生頒發(fā)獎金。此后每年都有7名獲獎學生來我家里問候。幾年過去,很多學生已走上工作崗位,有的成為重點中學的骨干教師,有的成為企事業(yè)單位的頂梁柱。
這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子,雖與我并無血緣關(guān)系,但我由衷地喜愛他們,從他們身上我還看到了許多超越上一代人的優(yōu)長:廣博的知識,開放性的思維方式,獨立的見解能力。從這些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擔當感、責任心。他們在讀研期間的學費、生活費幾乎全部憑著自食其力。如聶依麗同學家境十分貧寒,她除了掙錢繳納學費生活費,還要資助讀大學的妹妹。來自山東的李國進同學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都要趕回家去幫助父母夏收夏種。他們這種孝心和責任心令我非常感動。
隨著資助的深入持久,以及與貧困學生的交流日漸增多,我看到了更多,也想到了更多,我深切地感到:在升學的關(guān)口或急難關(guān)頭,錢是寒門學子的雪中之炭。然而,是不是雪中送炭就萬事大吉呢?答案是否定的。相當一部分貧困生還存在著自卑心理,而且擇業(yè)觀、就業(yè)觀不太切合實際。
我還用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和人生感悟告誡他們做個正直、善良、甘于吃苦吃虧的人;又用富于哲理的箴言開導他們:吃了苦,天補數(shù),吃得苦中苦,方成上品人!輕松安逸對年輕人有害無益。
三年來,我爭取做到“三進”,用我的熱忱、真誠與學子們交流談心,我得到了他們的敬重和信任。到學校,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將善款送到最急需的孩子們手中;進宿舍,與寒門學子交心、談心,勉勵他們學會感恩,成才之后回報社會;進內(nèi)心,通過一次次跟學生交流,讓愛心溫暖孩子。
有的孩子甚至把家庭里的隱私和個人婚戀中遇到的困惑都向我訴說,并虛心聽取我的意見。他們說:我們和黃奶奶談心交流,沒有一點代溝障礙,黃奶奶有些觀點比我們還前衛(wèi),黃奶奶給了我們滿滿的正能量。
作為一個老人,沒有比這些話更讓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我也在與時俱進,我沒被時代淘汰,仍有強烈的存在感和自我價值感。數(shù)年來,我深深地體會到善舉帶來的欣慰和成就感,讓我煥發(fā)青春。
(責編:孫展)
念奴嬌·八一戰(zhàn)旗紅
殷國良
大風高唱,擘神州廣袤,戰(zhàn)區(qū)為五。洞識煙塵生叵測,未雨綢繆精武。重鍛貔貅,沙場揮斥,鐵血軍魂鑄。旗紅八一,九垓頻響征鼓 。
昂首擊水深藍,湯湯淼淼,時作鯨龍舞。瀚海雄關(guān)硝靄里,猛士騰驤如虎。寥廓蒼穹,新鷹奮翼,夭矯驚凡羽。倚天長劍,嘯鳴聲懾強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