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春》。
2017年5月初,朱自清的嫡孫、朱潤生的次子朱小濤接受筆者采訪時說:“朱家的后人都天各一方,過于分散,但是往日時光里先輩們在事業(yè)上生活中留下的點點滴滴、枝枝葉葉,像一股股清澈的溪水,滋養(yǎng)著朱家后人,讓我們時刻牢記,做人要正,做事要實?!?/p>
三代共享讀書樂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這是《荷塘月色》開頭的一段話,“閏兒”就是我的父親朱潤生,他是祖父朱自清的次子,當時才3歲。
我出生時祖父離開我們已經(jīng)有11個年頭了,所以我沒有見過祖父,但從父親身上,我卻能感受到祖父的存在,以及朱家祖輩們的精神、品質(zhì)在父輩們身上的顯現(xiàn),這些品格時時影響著我以及我的兄弟姐妹們。
我的曾祖父小坡公當了十幾年小官吏,他希望兒女們飽讀詩書并學有所成,光宗耀祖。嚴苛的家教讓祖父在學業(yè)上絲毫不敢懈怠,聽長輩們說,祖父讀起書來,可以整天不出門,吃飯還得別人提醒。
在祖父的影響下,朱家人都愛讀書,“讀書”是生活中最大的事。不僅學生時代要讀,即使是工作時,依然要勤讀苦練。我的父親朱潤生本在報館做校對,因為工作比較認真,被調(diào)到編輯組。祖父知道后,認為父親的“學識和經(jīng)驗還不夠”,并沒有因為父親的“升職”而表揚他,反過來寫信叮囑父親“事已如此,只盼望你努力盡責”。信中,祖父要求父親補習英文以充實自己,讓他多讀點書,工作謹慎,認真負責,提醒他“切不可因為跳得快略有驕心”。
父輩在祖父的諄諄教誨下,讀書、學習,絲毫不敢松懈。父親在山西省財政廳辦公室工作時,文件講話稿寫得特別規(guī)范。我的叔叔叫朱喬森,是中央黨校的教授、博導。1994年,朱喬森被查出身患癌癥,先后動了5次手術(shù),化療20多個周期。這期間,他把病房當成課堂、書房,在病房里讀書寫作講課。當時由于化療,他的頭發(fā)都掉光了,身體瘦弱得已經(jīng)脫了形,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在病房里讀書、上課,依然支撐著虛弱的身子,為博士生批改長達十幾萬字的論文。他經(jīng)常用史學家范文瀾的話要求自己的學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繼往開來家國情
在我的記憶中,祖父寫過一首《維我中華》歌詞。歌中唱道:“獻爾好身手,舉長矢,射天狼!還我山河,
好頭顱一擲何妨?”五四運動爆發(fā)時,他正在北大讀書。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這一運動,與其他愛國學生一道為國家民族吶喊呼號。祖父的家國情懷深深地影響著我的父親。
1949年1月下旬,揚州城區(qū)地下黨負責人和父親聯(lián)系上,希望父親能在南京為黨組織開展秘密工作,父親一口就應承下來了,其中一項任務便是保護國家財產(chǎn)免遭臨時撤退的國民黨官兵破壞。當時,人民解放軍直逼長江北岸,南京國民黨中央機關人心惶惶。父親發(fā)現(xiàn)國民黨江蘇省直屬糧庫內(nèi)存有1000多石大米。他通過努力,做好了糧庫內(nèi)一位會計的工作,又秘密去做倉庫內(nèi)幾位工人的工作,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動員他們?yōu)榻夥抛髫暙I。
南京解放的前幾天,倉庫的幾個頭頭已逃得不見蹤影。會計按照父親的意見,把倉庫的牌子摘下,門窗嚴密關閉,對外造成空倉的假象。南京解放后,父親迅即與南京市軍管會取得聯(lián)系,很快,軍代表便接管了這個糧庫,1000多石大米安全地回到人民手中。
兒時,父親常常告訴我們弟兄三個,說:“每個人不能只想到自己,要想到他人,想到國家,要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蹦菚r,還不能完全明白父親心中的家國情懷,只能感受到父親說這話時的正氣凜然。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朱家人所做的點滴小事,舉手投足中,處處彰顯“正氣、和善”。
平淡生活樂在其中
在朱家人的心目中,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分得清清楚楚。當年抗戰(zhàn)勝利后,祖父朱自清帶著一家老小從西南聯(lián)大到清華大學任教。當時,清華大學在建一個工程,大門外堆了很多砂石、土堆之類的,小姑姑跑到門外玩時,發(fā)現(xiàn)那些沙土很好玩,加點水還能捏出好多泥巴小人,于是回家時便順手帶了一些沙土,沒想到剛進家門就被祖父發(fā)現(xiàn)了,一詢問是從大學門口得來的。祖父當場就板起臉,把小姑姑狠狠地訓斥一番后,讓她把沙土從哪拿的放哪去。
看到小姑姑一臉不高興,祖父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公家的東西,我們千萬不能拿回家?!辈恢O世事的小姑姑看著祖父嚴肅的表情,感覺自己犯了很大的錯,低下了頭。后來,家里又有孩子從外面撿回一張破舊的桌子,也被祖父狠狠地訓斥,說雖然那是別人不要的,但是也不能拿。
正因為有了祖父輩公私分明的言行教育,父輩從不把公家的東西拿回家。記得父親后來在山西省稅務、財政工作,單位里很多稿紙、信紙、信封、筆記本等,但父親從來不帶回家,自己郵寄一封信,都會跑到很遠的郵局去買信封,沒有時間的話就自己在家里動手制作信封。
我的父親朱潤生在退休后,經(jīng)常參加社會上一些紀念朱自清的活動,越發(fā)覺得弘揚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性。為了這個目的,聽從父親的建議后,我?guī)е迌夯氐郊亦l(xiāng)揚州,專門從事?lián)P州文化研究工作。
我小時候并不知道祖父是朱自清,父親一直用“你爺爺”來代替,直到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爺爺竟然就是文壇大師朱自清時,才明白父親的低調(diào),是不想孩子過于依靠祖輩的光陰庇護,希望他們靠自己的實力踏踏實實做人、做事。
如今,我沒事的時候,就會去古運河畔、文昌閣旁的安樂巷27號朱自清故居紀念館坐坐。夕陽西下,余暉脈脈,灑在老舊的青磚黛瓦的院墻上,朱小濤總會感覺祖父與父親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做人要正、做事要實”的教誨早已深深地印在每一個朱家后人的心中。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