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祥
摘要 在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凈作時,對黔苦2號苦蕎進行不同播種量對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施廄肥15 t/hm2、尿素150 kg/hm2條件下,用過磷酸鈣750 kg/hm2對黔苦2號拌種后進行撒播,以播種量為37.50 kg/hm2的處理產量最高,播種量33.75 kg/hm2的處理產量次之。建議在苦蕎生產中,播種量以33.75~37.50 kg/hm2為宜。
關鍵詞 苦蕎;播種量;產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 S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3-0001-01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former crop was net for potato,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rate on the yield of Qianku 2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ase of manure 15 t/hm2,urea 150 kg/hm2,seed dressing by calcium superphosphate 750 kg/hm2,the yield is the highest with the sowing rate 37.50 kg/hm2,immediately followed by 33.75 kg/hm2 processing.It is suggested that sowing rate 33.75~37.50 kg/hm2 should be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artary buckwheat.
Key words tartary buckwheat;sowing rate;yield;influence
苦蕎性味苦、平、寒,現代臨床醫(yī)學觀察表明,苦蕎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嗍w七大營養(yǎng)素集于一身,有營養(yǎng)保健價值和食療功效,被譽為“五谷之王”[1]??嗍w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適中[2],充分利用秋季閑置土地,大力發(fā)展苦蕎生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為探索適合納雍縣推廣種植的苦蕎播種量,于2016年秋進行了不同播種量對苦蕎產量的影響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納雍縣勺窩鎮(zhèn)務井村一農戶的承包地中進行,土壤為砂壤,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均勻,前作為馬鈴薯凈作,栽培條件良好。試驗苦蕎品種為黔苦2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5個播種量處理,分別為30.00、33.75、37.50、41.25、45.00 kg/hm2,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8 m2(6 m×3 m),小區(qū)和重復間設走道寬0.5 m。
1.3 試驗實施
前茬收獲后施廄肥15 t/hm2、尿素150 kg/hm2,施肥后耙勻。選用顆粒飽滿、新鮮種子播種,播種時間為7月31日,播種方式為撒播,播種時用過磷酸鈣750 kg/hm2拌種,播后嵌入土中。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10月23日進行測產驗收,每個重復割測1 m2,進行株數、單株粒數的統(tǒng)計,然后測總產,并對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3-4]。最后用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率[5-6]。
2 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以播種量37.50 kg/hm2處理產量最高,達2 666.67 kg/hm2;其次是播種量33.75 kg/hm2處理,產量為2 455.56 kg/hm2;產量最低的是播種量45.00 kg/hm2處理,為1 733.33 kg/hm2。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前茬為馬鈴薯凈作時,在施廄肥15 t/hm2、尿素150 kg/hm2條件下,用過磷酸鈣750 kg/hm2拌種后進行撒播,以播種量為37.50 kg/hm2的處理產量最高,播種量33.75 kg/hm2的處理產量次之,當播種量達41.25 kg/hm2以上和低于30.00 kg/hm2時產量急劇下降。建議在苦蕎生產中,將播種量控制在33.75~37.50 kg/hm2范圍內為宜。
4 參考文獻
[1] 大邊巴卓瑪.不同種植密度對西藏引種蕎麥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J].西藏科技,2016(3):10-12.
[2] 李春花,王艷青,盧文潔,等.種植密度對‘云蕎1號產量及相關性狀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9):128-131.
[3] 李長亮,李昌遠,魏世杰,等.不同播量與肥料對苦蕎菜產量及出苗率的影響[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22):73.
[4] 王慧,楊媛,楊明君,等.不同種植密度對晉蕎麥6號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3(6):572-574.
[5] 張茜,王安虎,楊繼勇.不同鋅質量分數和密度對苦蕎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6):49-53.
[6] 萬麗英.播種密度對高海拔地區(qū)苦蕎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作物研究,2008(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