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水土保持局,遼寧沈陽110003)
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侵蝕現(xiàn)狀分析
宮冰
(遼寧省水土保持局,遼寧沈陽110003)
為了掌握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侵蝕情況,本文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計算土壤侵蝕模數(shù),并根據(jù)SL665-2014確定土壤侵蝕分級。結果顯示: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侵蝕面積占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面積的20.58%,其中以輕度、中度侵蝕為主;與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普查相比,土壤侵蝕面積總體減少,遼陽略有增加。
土壤侵蝕;北方土石山區(qū);USLE;遼寧省
根據(jù)《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水土保持區(qū)劃(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2]512號)》,遼寧省包括東北黑土區(qū)(東北山地丘陵區(qū))和北方土石山區(qū)(北方山地丘陵區(qū))兩個一級區(qū),其中北方土石山區(qū)包括遼寧環(huán)渤海山地丘陵區(qū)(Ⅲ-1)和燕山及遼西山地丘陵區(qū)(Ⅲ-2)共2個二級分區(qū),主要包括朝陽、錦州、葫蘆島等地,水土流失嚴重,是遼寧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qū)域。這些區(qū)域水土流失現(xiàn)狀怎樣,治理成效如何,都需要進行有效的監(jiān)測。因此,下文擬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確定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侵蝕情況,以便為該區(qū)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流失方程(ULSE)的基本形式為
式中:A為預測土壤侵蝕量,t/(km2·a);R為降雨侵蝕力因子,MJ·mm/(hm2·h·a);K為土壤可侵蝕性因子,t·hm2·h/(hm2·MJ·mm);L為坡長因子;S為坡度因子;C為覆蓋與管理因子;P為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1.2 因子確定
1.2.1 降雨侵蝕力因子R
R是降雨導致土壤侵蝕的潛在能力,可通過降雨過程、年、月、日降雨量資料來計算。收集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主要氣象站1961—2015年日雨量資料,采用章文波利用日雨量計算降雨侵蝕力模型,計算各氣象站降雨侵蝕力值并進行空間插值,得到遼寧北方土石山區(qū)降雨侵蝕力因子圖層。
1.2.2 土壤可侵蝕性因子K
K是表征土壤被蝕的難易程度,反映土壤對侵蝕外營力剝蝕和搬運的敏感性。收集遼寧省數(shù)字化土壤類型圖及不同土壤類型基本屬性數(shù)據(jù),采用Shirazi等建立的模型計算土壤可蝕性K值,得到遼寧北方土石山區(qū)土壤可侵蝕性K因子圖層。Shirazi等建立的模型的表達式為:
式中:Dg為幾何平均粒徑。
1.2.3 坡長L與坡度因子S
L和S用來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對土壤侵蝕的影響,通常將它們視為地形因子,放在一起考慮。坡長因子是指某一坡面土壤流失量與坡長22.13 m、其他條件一致的坡面產生土壤流失量的比率。坡度因子是指某一坡度土壤流失量與坡度為5.13°,其他條件一致的坡面產生土壤流失量的比率。坡度采用D8算法,坡長基于DEM提?。划斊露刃∮诤痛笥诘扔?.75°時,將截斷因子分別設定為0.5和0.7。坡度坡長因子的表達式為:
式中:λ為水平投影坡長,m;θ為坡度(°);m為可變的坡長指數(shù)。具體實現(xiàn)步驟由楊勤科團隊開發(fā)的“區(qū)域LS因子計算工具”軟件完成,得到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坡度坡長LS因子圖層。
1.2.4 覆蓋與管理因子C
C是在某種狀態(tài)下種植作物地塊的土壤流失量與對應的清耕、連續(xù)休閑地塊上流失量的比值,作為侵蝕動力的抑制因子,主要反映有關植被覆蓋和變化對土壤侵蝕的綜合作用。它是一個無量綱數(shù),其值均位于0~1之間。根據(jù)相關文獻,結合土地利用類型進行賦值,得到遼寧北方土石山區(qū)覆蓋與管理C因子圖層。
1.2.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P是指其它條件相同時,標準小區(qū)實施水保措施后的土壤流失量與標準小區(qū)上順坡耕作土壤流失量之比。根據(jù)遼寧省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水土保持監(jiān)測成果徑流泥沙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遼寧北方土石山區(qū)水土保持措施P因子圖層。
1.3 土壤侵蝕強度確定
利用GIS軟件的柵格數(shù)據(jù)疊加運算功能,將各因子柵格數(shù)據(jù)相乘,得到每個柵格的侵蝕模數(shù),按照SL665-2014《北方土石山區(q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標準》劃分等級:平均侵蝕模數(shù)(t/(km·a))≤200為微度;在200~1000之間為輕度;在1000~2500之間為中度;在2500~4000之間為強烈;在4000~6000之間為極強烈;>6000為劇烈。
2.1 土壤侵蝕現(xiàn)狀
根據(jù)《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水土保持區(qū)劃(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2]512號)》,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面積9.39萬km2,其土壤侵蝕面積1.93萬km2,占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面積的20.58%,其中輕度侵蝕0.87萬km2,中度侵蝕0.52萬km2,強烈侵蝕0.21萬km2,極強烈侵蝕0.14萬km2,劇烈侵蝕0.20萬km2,分別占侵蝕面積的44.77%、26.92%、10.81%、7.36%和10.14%。
2.2 水力侵蝕動態(tài)分析
與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普查相比,各市中土壤侵蝕面積總體減少,朝陽等8市土壤侵蝕面積總體減少0.8萬km2,朝陽市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394.67km2,居北方土石山區(qū)各市首位,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輕度、中度、強烈和極強烈侵蝕面積總體呈減少趨勢,而遼陽市劇烈侵蝕面積有所增加,這與采礦、基礎設施建設等造成的人為侵蝕強度巨大有關,見表1。
表1 遼寧省北方土石山區(qū)部分市土壤侵蝕動態(tài)km2
[1]章文波,謝云,劉寶元.中國降雨侵蝕力空間變化特征[J].山地學報,2003(01):33—40.
[2]楊勤科,郭偉玲,張宏鳴,王雷,程琳,李俊.基于DEM的流域坡度坡長因子計算方法研究初報[J].水土保持通報,2010(02):203—206+211.
[3]張宏鳴,楊勤科,李銳,劉晴蕊.流域分布式侵蝕學坡長的估算方法研究[J].水利學報,2012(04):437—444.
[4]張憲奎,許靖華,盧秀琴,鄧育江,高德武.黑龍江省土壤流失方程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1992(04):1—9+18.
[5]范建榮,王念忠,陳光,焦劍,謝云.東北地區(qū)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1(03):75—78+92.
S157.1
A
1002-0624(2017)07-0036-02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