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贏
摘要: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既借鑒了克羅齊美學思想的長處,又克服了其中的缺陷,從而對藝術傳達、文藝與道德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朱光潛對克羅齊否認藝術傳達為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觀點的偏頗之處進行了分析,并且全面細致地梳理了文藝與道德的關系,從而克服了克羅齊美學思想的一些缺陷,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關鍵詞: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傳達;文藝;道德
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一書既借鑒了克羅齊美學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獨特而有見地的思考。對克羅齊美學思想的態(tài)度,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第十一章中有明確的表態(tài)——“我們把美感經(jīng)驗解釋為‘形象的直覺,否認美感只是快感,排斥狹義的‘為道德而文藝的主張,肯定美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表現(xiàn)都是跟著克羅齊走。同時,我們否定藝術的活動可以擠入美感經(jīng)驗的窄狹范圍里去,承認藝術與知覺聯(lián)想仍有相當?shù)年P系,反對把‘美感的人和‘倫理的人與‘科學的人分隔開來,主張藝術的‘獨立自主是有限制的,這都是與克羅齊背道而馳的?!盵1]由此可見,對于克羅齊美學,朱光潛既取其優(yōu)長,又避其偏狹,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一、關于藝術傳達問題的不同觀點
克羅齊認為藝術活動在想象階段就已完成。他認為藝術的活動完全是心里的活動,內心直覺到一個形象,就是創(chuàng)作,就是表現(xiàn),而這形象本身便是藝術作品。而將內心的形象和情趣轉化為有形的文字、聲音、圖畫等,則只是一種“物理的事實”,或防止自己遺忘,或留作他人欣賞,顯然是一種功利的行為??肆_齊是主張藝術非功利的,因此,他視傳達為一種功利的活動而否認它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不可缺少的步驟。
對于克羅齊否定傳達為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的觀點,朱光潛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從而指出了克羅齊這一觀點的偏頗之處。一方面,朱光潛指出創(chuàng)作主體的想象必然不能離開他所憑借的媒介和符號。因為,傳達的媒介和符號會直接限制和影響創(chuàng)作主體的直覺與想象,借用不同的媒介和符號,主體的想象也是不同的。并且,能將直覺準確而妥帖地傳達出來是一種非常艱難的活動,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耙靼惨粋€字,捻斷數(shù)莖須”、“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等詩句都顯示出對傳達的重視,也表現(xiàn)出傳達之難。可見,傳達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是藝術過程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果藝術活動只是創(chuàng)作主體內心的活動,傳達與否無關緊要的話,那么讀者便無可欣賞,藝術活動也便成為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一種孤芳自賞行為。不僅如此,藝術創(chuàng)作優(yōu)劣的評價標準也便無從談起,藝術的發(fā)展更無從談起。因為,藝術的成熟與發(fā)展最終要落實到作品上,藝術成就的取得也只能憑借作品??肆_齊之所以認為藝術不是“物理的事實”,否認傳達是藝術活動過程,是因為他孤立且片面地理解了藝術的非功利性??肆_齊將藝術單純地局限于審美領域進行考察,因此強調藝術的無功利性。在美感經(jīng)驗中,這一觀點顯然是正確的,但是,超出美感經(jīng)驗,進入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接受層面,克羅齊的這一觀點便失之于絕對與偏頗。因為,我們不能因為傳達能夠產生功利的結果,就否認傳達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
美國學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ǒng)》一書中提出:文學是一種活動,由四個要素構成,即世界、藝術家、作品和讀者。其中,作品是作者創(chuàng)作出的有意義的文本,是聯(lián)系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讀者是文學活動的接受者,也是創(chuàng)作活動的目的和歸宿。世界—作者—作品—讀者包含著文學活動中的體驗、創(chuàng)作和接受三個過程,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據(jù)此,克羅齊否認傳達則是割裂了作者與讀者的聯(lián)系。毫無疑問,失去了接受對象的讀者和失去了接受者的“藝術品”,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審美主體通過一定的媒介和符號將內心的情趣與意象傳達出來,即將形象的直覺翻譯為有形的作品,使之能夠被其他人所欣賞,這一過程雖然并不完全是非功利的,卻是藝術創(chuàng)作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對于藝術的非功利性應該辯證地加以看待而不應該簡單排斥——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來講,創(chuàng)作者必須心無旁騖,擺脫俗世的物質羈絆,專注于精神和情感;而對于藝術傳播與接受過程中的社會效應和利益獲得則應持理解的態(tài)度。因為,藝術所產生的功利滿足,其實現(xiàn)是以作家的精神勞動與技巧的提升為基礎,是無功利之功利。
二、對“文藝無關道德”的批判與發(fā)展
在克羅齊看來,道德的活動出于意志,而藝術是直覺,不涉意志,所以藝術無關道德。這一觀點既不認為藝術是道德的,也不認為藝術是不道德的,而是強調藝術無關道德。朱光潛在討論文藝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時,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從而能夠對此進行辯證的思考。因而,對于克羅齊的“文藝無關道德”的觀點,他能夠做出比較準確而全面的判斷。
朱光潛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將藝術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放在美感經(jīng)驗之前,美感經(jīng)驗之中,美感經(jīng)驗之后三個階段中進行詳細討論,從而分別論述兩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同階段的不同關系。他指出藝術家“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美感的人,他在做學問,過實際生活,儲蓄經(jīng)驗,觀察人情世故,思量道德、宗教、政治、文藝種種問題。這些活動都不是形象的直覺,但在無形中指定他的直覺所走的方向?!盵2]所以,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欣賞的基礎早已在審美的剎那——形象的直覺之前便已形成,帶有個體成長環(huán)境以及個體性格的深刻烙印。因為,“一頃刻的美感經(jīng)驗往往有幾千萬年的遺傳性和畢生的經(jīng)驗學問做背景。道德觀念也是這許多繁復因素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目?!盵3]
在美感經(jīng)驗之中,無論是創(chuàng)作主體還是欣賞主體都全神貫注于直覺到的形象,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這時,主體不會對客體進行名理、概念的認知,也不會對客體進行審美之外的道德、價值判斷。對于此一階段的藝術與道德關系的考察,朱光潛認同了克羅齊的學說——“就美感經(jīng)驗本身說,我們贊成形式派美學的結論,否認美感與道德觀有關系”。[4]
對于美感經(jīng)驗之后文藝與道德關系的思考,朱光潛從文藝價值和道德影響兩個方面展開。對于文藝價值的思考,朱光潛指出“名利固然不能決定詩的價值,至如文化、宗教、教訓、情感諸因素對于詩的價值卻非毫無影響”[5]。顯然,對于文藝價值的評判,朱光潛堅持藝術的標準與道德的價值并行不悖的態(tài)度。這也與他對“有道德目的”和“有道德影響”兩類作品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朱光潛并不排斥有道德目的的藝術,他認為只要藝術作品具有美感,能給人審美的滿足,就算是有道德目的也是可以認可其價值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光潛更加推崇無道德目的卻能夠產生道德影響的作品,認為這樣的藝術才具有更高的成就。
對于藝術的道德影響,朱光潛認為藝術能夠“伸展同情,擴充想象,增加對于人情物理的深廣真確的認識”[6],而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礎。眾所周知,美感經(jīng)驗作為一種形象的直覺,其發(fā)生往往是瞬間的,在美感經(jīng)驗之后,個體往往會一邊回味藝術作品中的形象與境界,一邊對照藝術所展示的境界來反觀社會與自身。因而,文藝能夠給人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給人善的啟示與感召。從這一角度來看,藝術的道德影響是不能忽視的,也是藝術的重要價值所在。
正如朱光潛所總結的,“美感經(jīng)驗只能有直覺而不能有意志及思考;整個藝術活動卻不能不用意志和思考”[7]。因為,“美感經(jīng)驗之前的名理的思考就是了解,美感經(jīng)驗之后的名理的思考就是批評”[8]。無論是了解還是批評,都會有道德的參與,也會受到道德的影響與制約??傊?,對于文藝與道德的關系,朱光潛的思考既與克羅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又克服了克羅齊只專注于美感經(jīng)驗本身,而忽視藝術創(chuàng)作全過程的片面和偏激。
朱光潛雖然非常熟悉西方的文藝美學,但是他并不盲從于這些既成的理論,也不滿足于做西方文藝美學的翻譯者與介紹者,而是對西方文藝理論進行了批判繼承和發(fā)展。他的《文藝心理學》不僅對克羅齊美學思想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批評與糾正,還深入分析了克羅齊美學思想的錯誤所在——“形式派美學的錯誤不在它分析所得的結果,而在它用分析法所假定的機械觀;不在它對于美感經(jīng)驗以內所肯定的,而在它對于美感經(jīng)驗以外所否定的?!盵9]克羅齊正是采用了機械觀的分析法,才把人截然分成“美感的人”、“科學的人”、“倫理的人”,而忽略了三者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討論藝術問題時,他單論“美感的人”,而無視“科學的人”和“倫理的人”,所以,他否定傳達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否定藝術與道德之間的聯(lián)系,因而也導致了他美學思想的局限。朱光潛因為克服了克羅齊美學思想的缺陷,繼承了其優(yōu)長,所以能夠在美學研究中取得突破。
參考文獻:
[1]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60
[2]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22
[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22
[4]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22
[5]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24
[6]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27
[7]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17
[8]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80
[9]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