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荷月
“蕭紅的《呼蘭河傳》是為中國大地列傳?!?/p>
這句話就是我捧起這本書的緣起。
“《呼蘭河傳》寫了什么?”讀完后,我問自己,因為腦海中鮮能回憶起什么跌宕的情節(jié),也不覺怎樣的大喜大悲,甚至只有淺淺的一些影,晃悠悠地在眼前。
物。蕭紅開篇并不急于抓人眼球,卻是娓娓道來一個平凡寂寞的日子,和任何其他日子都沒什么不同。奇妙地,她首先花大筆墨,是講道上的一個大泥坑子。我想這個大泥坑子一定感到很榮幸很快活,在它身邊和身上發(fā)生那么多事,使這一刻與下一刻不一樣地令人們興奮或嘆惋。所以最后稱“大泥坑子這番盛舉”,令人叫好。再來,麻花,豆腐,與形形色色的人交織在一起,顯得豐富多彩。無論是天邊的火燒云,還是地頭的野草黃花,亦或是院子里的每一間屋舍,屋舍里的每一個房間,房間里的每一件什物,都有可憶可談可笑可歌的往昔和人的零零碎碎的寄托在它們中的感情。
人。這片土地上有那么多人,沒有誰不是主角。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居民幸福少、悲苦多。每家有每家流淚的事,而每個人都掙扎著存活。有新鮮事兒來大家便暫時忘了苦悲,湊完熱鬧回去便又埋著頭熬日子。熬不住了就哭一場、鬧一回、瘋掉,大不了直接死去,而不死的人“就風霜雨雪,仍然在人間被吹打著”。或許是我感覺不到,或許他們本來并沒有什么急劇的痛苦,艱難也就這樣,安然也就這樣,情緒大體平和,平和中有微微的刺骨的冰冷落寞。蕭紅筆下也沒什么好人壞人的區(qū)分。是這樣的,只有精彩與乏味?;蛘?,有時候想自己多一些,有時候看別人多一些。這樣的人卑微渺小,但平等真實。
事。黃土地上太多事,便也沒什么事,有人撿拾起來、細細講,又成了許多事。有可以把玩戲弄的事,比如唱大戲場上的棱角相碰;有可以輕笑嘲諷的事,比如婦女的饒舌和生意人的弄虛作假;有可以低眉嘆息的事,比如小團圓媳婦被跳大神和婆家人的不關心活活逼死;有可以含淚微笑的事,比如鰥夫馮歪嘴子緊抓縹緲的希望養(yǎng)育兩個孩子。蕭紅真的足夠冷靜,不露聲色在筆下演繹悲歡;也足夠悲憫,字里行間祈禱人們救贖的來臨。她的文字深似滄海、廣似天穹,包容一切、展現(xiàn)一切,但不失自我判斷、約束所獲得的沉著、理性。然而,不得不說,這串“凄婉的歌謠”是蕭紅性格、經(jīng)歷、思想的結晶。它趨于悲劇,代表著蕭紅寫作時的生命觀。于是在有經(jīng)歷之前,我們并不能體會她所懷的心境、情緒,只是被帶入,在閱讀之際平添并不深刻的悲傷。對于那個時代,那片土地,那些生靈,我們永遠是局外人。
寫了什么?
生活。生命。大地。故事。
生命原本就是故事。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開中學2018級17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