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垚
我愛繁花似錦、綠色蔥蘢的春,對于這滿眼枯黃、毫無生機的秋,著實不喜。此時,秋風蕭瑟,一片片落葉讓人感覺到了生命的凄涼。
這天,老師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wù)——收集秋天的落葉。我本就有摘樹葉制作書簽的習慣,但落葉卻從未關(guān)注過。落葉能干什么?帶著滿肚子的問號,我來到了家附近的公園。
公園很安靜,熱鬧了一個夏天的知了銷聲匿跡了,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大地上鋪滿了一層或厚或薄、或蒼或灰的葉。
有風的時候,它們隨風翻滾、飄蕩,若是踩上去,嘩嘩作響,這種聲音很脆。像是瓷器破裂一樣。我蹲下來細瞧:它們表面粗糙,像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手,相比于春天的花草,這葉子實在不值得一提。我沒心情去挑挑揀揀,就隨便從地上抓起兩枚。裝在袋子里去“交差”。
終于要交作業(yè)了,那兩片沒有生機的葉子和其他同學收集到的葉子一起堆到了講臺上,毫不起眼,我實在不理解老師要這些無生命的東西有什么用?說它們是垃圾都不過吧。
可沒想到過了幾天,老師帶來了他的作品:那是七八件用我們所拾的落葉拼接而成的各種形狀的圖案;它們都像活了似的,你看,那公雞正在打鳴,那小鳥正在覓食;那花貓蜷伏著,正等著老鼠出洞;那黃狗蹲坐著,正等著主人歸來……我們都看呆了,原來這些葉子并沒有死?。±蠋熆闯隽宋覀兊恼痼@,告訴我們:“在你們眼里毫無用處的枯葉,在我這兒,卻找到了另一種‘活的方式。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不管它是什么形態(tài)。”
是啊,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它既有輝煌之時,也有落寞之日;但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尊重它,燦爛時要保持本心,落寞時更應(yīng)振作。君不見。秋天光禿禿的樹木開春后,也慢慢抽出了新芽,漸漸長出了葉子,最后變得枝繁葉茂嗎?
不管生命是什么形態(tài),它都是值得贊美的。那一片片落葉,何嘗不閃爍著生命的光輝?
【案例總結(jié)】
修改后的作文,中心明確且十分突出。全篇開頭點題,段落過渡自然,不露斧鑿痕跡,使用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既做到了語言優(yōu)美,又為下文蓄勢;文末卒章顯志,由對落葉的不喜轉(zhuǎn)為對生命的贊美,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可見,要想將作文中心明確地表達出來,同學們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1.要選擇與中心一致的材料,且材料必須從各方面說明主題,為作文的主題服務(wù)。2.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對主題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3.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獨特性,即主題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應(yīng)是貫串全篇的觀點,要做到詳略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