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防止成“一根筋”。我們作分析時,要一分為二,用全面的觀點分析問題,兩面兼顧;同時要注意事物的兩面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側(cè)重,有所突出。我們要善于轉(zhuǎn)化,從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從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這樣才能獲得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使議論縱橫展開。下面的片段在立意上徹底否定了名利場,犯了“一根筋”的毛?。?/p>
明代有范進,為中舉人,揮灑掉二十余載的青春,甚至中舉后突然瘋癲;而今又有芮成鋼等曾經(jīng)優(yōu)秀、淳樸的學子,在名利場的浸淫之下,誤入歧途,乃至身陷牢籠。名利場好似一把無形而嚴密的枷鎖,鎖住了一個個曾經(jīng)善良、純潔的靈魂??鬃?,是儒學的祖師,雖然周游列國,推行仁政,卻分毫未取一絲名與利。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多么崇高,多么樸素??!相比于那些久混于官場的“不倒翁”“墻頭草”,儒學的精髓與道義在現(xiàn)代社會可謂泯滅殆盡。
2.防止變“近視眼”。每一個事物都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當碰到問題時,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要瞻前顧后,撫今追昔,上下求索,才能思接千載,觀古今于須臾,從而推進認識的深度,獲得新穎的觀點。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我們一直想深入自然、保護自然,殊不知我們與自然走得愈近,自然離我們愈遠。人類的好奇心、好勝心讓我們自負地以為借助機械的臂膀圈一些柵欄就是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而這只是一種褻瀆,游人觀看蝴蝶的故事告誡我們:遠離是為了靠得更近。敬畏自然,和自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和諧。
3.防止說“過頭話”。我們作分析時,要橫向了解事物的聯(lián)系,拿捏事物的分寸,把握評論的尺度,從多方尋求解答,就能視通萬里,撫四海于一瞬,進而增加認識的廣度,獲得客觀的認識。下面的片段(劃線的句子)就犯了說“過頭話”的毛?。?/p>
歷史事實證明,厄運能磨煉人的斗志,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才。身遭腐刑摧殘的司馬遷,就是以身處逆境而自強不息的歷代先賢為榜樣,憑借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巨著《史記》;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可見“艱難困苦,玉成于汝”,確實有道理。他們?nèi)绻麤]有在逆境中的磨煉,沒有在壓力下的奮發(fā),就很難磨煉出非凡的意志,也很難在事業(yè)上有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