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近日,有關菲傭進入中國的傳聞吸引了不少關注。雖然目前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并沒有接收到任何與此有關的消息,但持續(xù)幾天的報道和評論證明,此事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放寬,中國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迅速上升,而家政服務行業(yè)也進入了發(fā)展的“快車道”。根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我國的家政服務公司已經超過了60萬家,從業(yè)人員則達到2800多萬人。
但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家政服務業(yè)只能算是“大而不強”。比如當前在我國家政服務業(yè)中普遍存在的供給缺口巨大、市場主體發(fā)育不充分、專業(yè)化程度較低、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特別是家政服務機構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廣大居民的實際需求。
目前,我國家政服務市場出現了比較典型的分層趨勢。一部分中高收入群體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家政服務,比如要求保姆不僅要會日常生活的料理,還要具備一定的護理知識和外語能力,這樣,從燒水做飯到照顧老人、教育孩子,形成近乎全方位的服務??墒牵瑥哪壳暗那闆r來看,我國家政服務從業(yè)人員普遍存在素質較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落后等問題。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家政服務是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雖然我國目前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但服務貿易卻長年處于赤字狀態(tài),特別是家政服務輸出貿易所占份額更是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菲傭”已成為菲律賓的一塊國家招牌。根據最新統(tǒng)計,菲律賓目前有700多萬人在國外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占全國人口的7%左右。這些人分布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年寄往國內的外匯占菲律賓外匯總收入的約1/4,成為菲律賓經濟發(fā)展的支柱之一。
菲律賓的家政服務業(yè)之所以這么發(fā)達,除了語言優(yōu)勢之外,更重要在于經營管理模式。在菲律賓,家政教育十分普及,幾乎所有的中學和大學都開設家政課。菲傭大都是中專以上學歷,大學生及持有護士、醫(yī)師或教師執(zhí)照者也不在少數。此外,菲律賓家政服務采取公司化運營,注重維護自己的品牌和聲譽,注意培養(yǎng)員工的敬業(yè)精神和職業(yè)態(tài)度,重視員工的培訓和權益維護。由于職業(yè)聲望較高,所以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加入其中。
假如中國今后開放引入菲傭,那么除了可以彌補國內高端家政服務的不足,還可以對家政服務公司形成“鯰魚效應”,促使它們盡快改善服務品質。當然,引入菲傭不如更多地學習他們的經營管理模式。如果能夠將我國一部分學歷較高、外語良好或具備護理等知識的勞動者吸納入家政服務大軍,那么對于改善我國家政業(yè)就業(yè)人員素質狀況、增強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而推動我國從家政大國向家政強國轉變,無疑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
(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