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隱患:
質量、交通安全與信息泄露
迅猛發(fā)展的共享單車在解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時,也存在著部分單車質量有問題、用戶使用行為不規(guī)范等安全隱患。先來看下面幾則共享單車事故的案例。
一部分共享單車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比如剎車失靈、腳踏板脫落等)導致使用者出現意外,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5月2日上午,深圳南山的林某騎著一輛共享單車出發(fā)去單位上班。騎到一下坡路段時,因為單車剎車失靈而摔倒。經過診斷,林某身上多處損傷,目前仍在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治療。
3月18日,福州一女子騎著共享單車正常通過遠洋路前橫路口時,一輛電動車在機動車道上直行駛來。這名女子本想剎車,卻發(fā)現前剎失靈,無法及時避讓。兩車發(fā)生碰撞后,該女子的一顆門牙撞斷,另一顆門牙被撞裂,額頭、鼻子、嘴唇都有不同程度的擦傷。
隨著共享單車的廣泛使用,街頭上出現了一些家長用共享單車馱帶孩子的現象,其中有將孩子放在前置車筐內的,也有讓孩子站立在單車橫梁上的,更有甚者讓孩子站在后車輪上,著實讓人看得心驚膽寒。
家長和孩子如此“共享”單車
同時,共享單車便攜座椅也在網上熱賣。這些便攜座椅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從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商家甚至標注出便攜座椅可安裝在哪些共享單車品牌上,可以說是為了共享單車“量身打造”。
私自在共享單車上加裝座椅,發(fā)生意外誰來負責?相關法律人士表示,如果共享單車企業(yè)已經明確提示風險或者直接告知禁止私自加裝座椅,用戶騎行時出現安全事故,共享單車企業(yè)對此不承擔法律責任。
共享單車在使用前,需要使用手機掃描單車上的二維碼。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在原二維碼的旁邊貼上假的二維碼,用偽造的二維碼覆蓋原二維碼等方式引誘使用者進行支付,進而非法獲利。
偽造的共享單車二維碼
在一場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上,一名女程序員演示了不到一分鐘攻破共享單車的高危漏洞,直接獲取用戶的個人資料、免費騎車的過程。這名程序員表示,她一共發(fā)現了四款共享單車存在云端邏輯漏洞,可以通過篡改輸入參數,進而直接訪問、控制他人賬號。獲取用戶的個人賬戶信息后,登錄自己的賬戶掃碼騎車,扣除的卻是別人賬戶的余額。她認為,這些漏洞的危害性不僅在于用戶損失金錢,更重要的是隱私泄露。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見有兒童騎行共享單車發(fā)生的意外,對于此種情況要給予重視與嚴格規(guī)范。
2017年3月26日下午,一輛大巴車沿著上海天潼路由東往西行駛,行駛至浙江北路路口左轉彎時與一名騎著ofo小黃車的男孩相撞,事發(fā)后相關部門迅速趕赴現場實施救援,整個自行車被壓在大巴車下,將男生救出后送醫(yī),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據知情人透露,男孩今年上小學4年級,不滿12周歲。
2017年6月24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內,徐女士看著病床上口中插著管子的兒子小文,眉頭緊皺、滿眼擔憂。前一天,8歲的小文(化名)騎共享單車時不慎摔傷,造成肝臟破裂。
部分家長不知騎車上路的年齡規(guī)定
不少家長表示對“未滿12歲不能騎車上路”的規(guī)定并不清楚。還有家長認為有家長隨行就不會有問題。
“絕大多數小學生是沒有智能手機的,給他們掃碼租車的可能是父母親朋,所以家長要把好這道關。如果孩子好奇,就在小區(qū)里騎著玩玩吧。”一位家長如是說。
學校認為校園外難監(jiān)管
針對小學生騎共享單車上馬路的問題,一些老師表示,雖然沒發(fā)現孩子單獨騎車上下學的情況,但確有部分家長隨行孩子騎共享單車上下學。
不少學校的老師還表達了同樣的困惑:“我們會對學生進行‘12歲以下不得騎車上路’的宣傳教育,但是學校教育歸教育,出了校門,學校就很難監(jiān)管了。老師們不可能跟隨每一個孩子回家,很難掌握每一個學生在回家途中的動向。”
企業(yè)未制定相關應對辦法
作為服務的提供方,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yè)是否會承擔安全責任呢?據了解,絕大多數共享單車企業(yè)都在其“使用指南”或“責任條款”中聲明了使用規(guī)則,其中都提到,消費者的一切權利要以“規(guī)范使用”為前提。
例如,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均明確:“用戶應為符合騎自行車上路的年齡(12周歲以上)